加息降息对通货膨胀有影响吗,降息和加息哪一个更容易导致通胀

  

     

  

  利率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市场的盈利能力和潜力。利率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也是经济政策调控最直接、最快、最喜欢的手段。利率的调控影响货币供应量、债务规模、偿债能力、经济潜力、储蓄收入、资产价格、通货膨胀等。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利率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一章。通过对利率的预测,分析市场经济动力、投资机会、盈利能力和潜在风险。利率的变化影响着每个人的财富。了解利率的变化,预测利率的走势,对于管理家庭财富非常重要。财富越多,影响越大,因为要提前知道什么时候把资产变成钱,什么时候把钱变成资产。   

  

  1.名义市场利率   

  

  如果你向一个经济学家提出货币超发后会降低利率,他肯定会看不起外行。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不要抛弃公式表达,人类文明的进步依赖于公式形式的规律表达,费雪效应,I=r;I是名义利率,R是实际利率(取决于经济情况),pi是通货膨胀率。也就是说,你能得到的市场利率是名义利率,是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之和。在短期内,货币过剩导致货币超过需求,从而导致短期名义利率下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利率取决于市场收益。如果实际利率在短期内变化很小,通胀就会抬高名义利率。也就是说,读者的潜意识是相当不正常的,货币超跌后名义利率会上升一段时间。很多经济样本都证明了货币超跌时名义利率会比之前高,但为什么公众会认为货币超跌后他们的货币储存利率会更低?   

  

     

  

  2.利率的变化是有财富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会得出违背常识的结论?这里要引入基准利率的概念。这个利率不是另一个利率。名义利率表示你的货币在当前市场上能赚多少钱,而基准利率告诉你只能在银行赚多少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16年前余额宝和很多非庞氏融资金融机构的利率极高,没有赎回,也没有亏损。身边做生意的人基本都赚了钱。这是因为超发货币意味着名义利率上升,投资收益的机会增加。16年前理财可接受的安全线是8%以上(15%投资理财没有出现违约),说明你的钱没有买房,但是在安全线上。关键是基准利率,它告诉你,只有把钱存到银行,才能拿到参考基准利率的利息。很多企业和个人这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把钱低息借给银行,不需要投产,放在第三方机构理财。净利率差,叫空手套白狼。然而,众所周知,财富不会凭空产生和消失。实际上,强制基准利率下调贷款参考利率,实际上是把本应由存款人获得的高息机会分配给了贷款人,所有存款人都要承担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货膨胀。   

  

     

  

  3.决策收入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每一项财富分配政策中都处于劣势呢?我们不希望大家投机,但是要保住自己的财富,需要看一下上图。其实我们会发现,很多号称引领创造千万房产的所谓大神,不过是上图中的一个降息周期而已。各地有差异,但基本方向符合上图中的基准降息周期,降息幅度越大,资产价格暴涨越剧烈,持有货币的时间,持有投资和负债的时间都在上图中显示,不难读懂,所以,   

  

  4.利率中隐藏的风险   

  

  先说回风险。降息可以让大家短时间内赚钱,经济向好。那为什么不能直接降到零或者负(当然有些国家这么做,往往意味着经济衰退)?降低银行贷款利息一方面抑制存款,另一方面鼓励负债。繁荣是由负债累累的金钱支撑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张三做的100种商品,市场只能买得起80种。要让市场承受更多,张三需要降价销售,也就是亏钱。当然,还有一种方法可以鼓励市场借钱。大家都有钱花,市场买得起200,这样张三不仅不亏,还多赚了不少钱。这种玩法是有限度的,就是一旦借款人(往往是中下层)无法继续加杠杆,繁荣的市场说明需求会从原来每年80的消费退至现在的200以上。很多人赚的钱用来偿还之前欠下的债务,甚至有的人连利息都还不上,这种靠债务支撑的繁荣就会崩塌,对应明斯基时刻。潜在风险对应于图中的阶段,即提高利率并使用长期扩张性货币政策,但利率没有进一步降低。这个区间一定意味着资产泡沫市场的自发平仓,资产价格在这个阶段基本是下跌或者横盘整理(地方政策维持)。   

  

     

  

  为了防止这种靠债务支撑的繁荣崩溃,只有不断输血,方法是进一步健康。   

低债务持有成本,也就是利息,降息只能维持现状,那么什么如何判断潜在风险和出手的时机呢?当然是利息不变或者上升的时候,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就需要用到两幅图(本段上和本段下两幅图),利率变动的图标记出一个加息周期,一个持续近四年的利率不变期,意味着市场上的通胀预期下降,名义利率不会太高,投资预期收益的下降,经过下图M2和GDP增速对比,货币供应量与GDP增速靠近时对应的是通胀预期的下降,资本价格不会出现过快上涨(资本较货币保本收益的对比),而且期间有各种短期货币政策和地方政策引入来保持这种资产价格不出现下跌,这两个时间段不适合资本的购入,尤其是17年至今,不动产价格虽然没有下跌(投资上来看,不跌也是跌),但其变现能力在冰封楼市下急速下降,变现周期长亦意味着资产价值的下跌,即使后续有降息,也会给我们做投资决策的时间足够长,比如2012年、2015年,房价总是降息几个月至半年以上的时间才会爆发。

  

  

5、2020年的降息周期

  

持续了接近四年的利率,终于在2019年8月以不同的形式松动了,那就是lpr利率部分代替基准利率作为银行的贷款利率参考(注意这里是部分参考,基准利率没有完全失效),至2020年1月1日以后全面替代基准利率作为新增贷款的参考,并且开始了新一轮的降息周期,2019年8月五年期的lpr利率从4.9下降到4.85,同年11月份降低到4.8,至2020年2月20日降低为4.75,进入降息周期是必然的,但我们要不要担心资产价格在本次降息中上涨呢?毕竟各种媒体出发点不同,你能看到他们的结论各不相同。个人的观点是只有数据值得信赖,我们对比近十年降息周期内的幅度,08年降息开始于9月结束于12月,不到四个月六次降息幅度达到189个基点,12年的降息开始于6月结束于7月,一个月内两次降息50个基点,涨价去库存之前15年的降息开始于3月结束于10月,半年内六次降息125个基点,我们再来看看本次降息,迄今为止,半年内三次降息加起来15个基点,和以往的不同点在于:1)考虑到降息的边际效应,越往后货币政策刺激效果越差;2)LPR对应的是市场利率(而非一刀切的基准利率政策),报价与市场名义利率挂钩,根据费雪效应,超发货币长期会导致名义利率的上升,反过来加重债务危机,这其实也是对央行的一种约束,想要超发货币又要考虑对市场利率的长期影响。暂时能得到的结论是如此小规模的降息仅仅能够维持资产价格现阶段不出现下跌,进而避免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其实我们从政策的用词就可以读出来,坚决维持稳健货币政策,但要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前一句说不能搞大规模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后一句说的是维持住不能出现大的危机。

  

借用网上一句话给出未来经济体发展的趋势:“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债务积累和刺激性货币政策在转变成稳健货币政策下必然面临出清和潜在风险,长期扩张性货币政策使用后的副作用,使得经济体应对各类黑天鹅能力下降,一遇到黑天鹅能做的就只有降息放水,但这种降息又不足以支撑再来一次资产价格暴涨,除非一个降息周期能达成100个基点以上的降息幅度,否则一定是杯水车薪的维持政策,而这种情况发生还需要加一个前提条件,重新启用基准利率政策用储蓄-负债剪刀差来转移财富以刺激信贷,而非反应市场利率的lpr利率作为贷款参考。

  

最后给出一个寄语:工作技能使你收获财富,经济知识助你守住财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