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一阴女命为什么弱,三阳一阴女命代表什么

  

  从《易经》开始,一切事物都分阴阳,让如此复杂的事物一下子有序化,简单化。根据一分为二的规律,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即太极分为两仪,两仪分为四象,四象分为八卦。   

  

  但在《黄帝内经素问》第六章《阴阳离合论》中,有一种特殊的划分方法,不是一分为二,而是一分为三,于是有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叫做“三阳”。   

  

  这是了不起的,《黄帝内经》的伟大发现!“三阳”不仅指导人体十二经脉理论,也指导张仲景的六经《伤寒论》辨证体系。“三阳”是怎么形成的?里面有什么秘密?我们先来看这篇文章的开头。   

  

  黄帝问了一个问题:   

  

  黄帝问:“天为阳,地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人应该在这个月的第360天就一岁了。”今天,阴三阳不应该是阴阳,为什么呢?   

  

  齐波道:“阴阳师十人,百人,千人,千人,千人。然而,他们只有一个。”天地皆载,万物皆生。不出地者,谓之阴,谓之阴之阴;则离地者,谓之阴中之阳。阳为正,阴为主导。所以,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有乱则天地闭塞。人身上的阴阳变化,也是可以统计的。   

  

  “听说天为阳,地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日月一年360天,人也与之对应。现在你说“三阴三阳”并不对应于“一阴一阳”。发生了什么事?   

  

  齐波答:“阴阳十,可推百,可推千,可推千,大得数不过来,却不得不为一。”啊,尹和被不断地分开。有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几万个,但本质只有一个。   

  

  齐波的回答重点在于,阴和杨灿在自然界和人体中是不断分裂的,永远无法统计,但都可以归结为“一”,即一阴一阳,一阴一阳最终走到一起。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天下人皆在一耳”。   

  

  为什么这篇文章的标题叫《阴阳离合》?“分”就是分,“合”就是合,合。和阴阳夫妻一样,夫妻相对独立,可以分开,但彼此相爱,心是团结一心的。“理”是指阴阳无限可分,本文特别指出“三”是指三个阳;无论阴阳怎么分,归根结底都可以归结为“一”,三阳归一阳,三阴归一阴。   

  

  为什么分“三”呢?事实上,数字“三”在中国古代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子》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而抱阳,怒而和。”所以万物都是被三者推着走,进化出来的。《黄帝内经》把《易经》的“一分为二”和《道德经》的“三创万物”结合起来,创立了“三阳”理论。   

  

     

  

  “三阳”是如何划分的?齐伯曰:“天地无所不在,万物无所不在。”因为有天的遮蔽,有地的承托,万物才能诞生。凡万物未出土,尚在阴中者,谓阴之阴;刚从地下冒出来的东西叫做阴之阳。   

  

  这就开始进一步划分,阴和进一步从阴中分离出来,叫做阴中之阴,阴中之阳;阴和杨灿与阳进一步分离,称为阳中之阴,阳中之阳。   

  

  我在说《金匮真言论》的时候,说的是昼夜变化。一般来说,白天是晴天,晚上是阴天,但如果进一步划分,白天以中午为界。午前太阳升起,为阳之阳,午后太阳落下,为阳之阴。夜晚阴沉沉的,一般定义为午夜。   

  

  就所有季节而言,也是如此。春天和夏天是温暖的,属于太阳,但是和夏天相比,春天没有夏天热,所以少了阳光,夏天就是太阳。相对于秋冬寒冷的天气,秋冷冬冷,所以秋少阴,冬多阴。   

  

     

  

  对阴阳有什么影响?齐波说“阳为正,阴为主”。阳为万物以热为义,阳为万物之父;是阴之主,万物之母。虽然万物生长都依赖太阳,但万物都离不开地球,都需要地球来承载。就像一个人必须同时拥有父亲和母亲一样,只有父母的阴阳相互配合,生命才能在天地之间生存。   

  

  齐波接着总结了四季的作用,“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这就是为什么万物春生,夏开,秋收,冬封。天地不灵,万物不通。阴阳的变化,反映在人身上,也是可以计算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