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是叶嘉莹的学生吗,秀美人生演讲稿

  

   纪录片预告截图   

  

  南开大学展映活动,叶嘉莹现场演讲   

  

  陈传兴的纪录片《诗的三部曲》终章《掬水月在手》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国际电影节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目前豆瓣评分高达8.5。本片记录了当代诗人叶嘉莹的传奇一生,将于10月16日在全国文联专线上映。   

  

  “莲花”固定档案海报隐藏着深刻的含义   

  

  《掬水月在手》的拍摄历时一年,足迹遍及亚洲和北美,足迹遍布京、津、Xi、洛、港、台、范、波士顿等十余个城市。在此期间,本人接受采访17次,与叶老师熟识的人士42人,如文学家白先勇、诗人雅贤、席慕蓉,汉学家宇文所安、书法家谢等。经过两年的后期制作,该片终于在今年与观众见面。   

  

  近日,影片发布了《荷花》的海报,以荷花为主题,体现了叶老师与荷花的关系。叶老师是六月初一出生的,父母给她起的外号是——小河子。所以她一生对荷花情有独钟,从小就写荷花的诗。荷叶不沾泥,说明叶老师虽然生在乱世,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保持着对古诗词的热爱。而香莲更像是叶老师的Sion,为古诗词文化的传播奉献了一生。海报中中国水墨画和油画的双重风格,连接传统与现代,呈现了叶先生与时俱进的思想和享誉海内外的风范与人生传奇。   

  

  许多客座学者称赞这部电影。   

  

  叶嘉莹一生经历了战争和海外漂泊。晚年,他带着改革开放回到中国。他继续创作和传承教义,与文革中断的古典诗歌血脉相连。9月10日教师节,《掬水月在手》在叶嘉莹任教的南开大学举办了一场专场放映。许多客人看了这部电影,并表达了他们的感受。   

  

  著名学者戴锦华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听过叶嘉莹的课,这部电影唤起了她对古典诗歌教学经历的回忆。戴锦华认为,叶嘉莹经历的不仅仅是生命的流浪与回归,更是一个文化的毁灭、传承与重建的过程。在影片中,叶嘉莹没有表现出悲伤和负担,而是表现出他的灵活、坚强和优雅,用旷达的诗意走过了人生的艰难:“这是一个崇高的个体形象,同时又极其朴素和真诚。我们看到一位绅士,这位绅士是一位女士。”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表示,《掬水月在手》是一部沉浸式纪录片,以电影视听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叶先生的人生经历。影片的结构巧妙地表达了叶先生不同阶段的人生境界。音乐人姚谦表示,这部电影的配乐非常有诗意,有一种低语的美感。电影制片人兼副导演沈懿指出,这是一部充满宝藏的电影。不同的观众进入影片会有不同的路径和不同的感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