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矿牛保卫战,下载矿车大逃亡无限版

  

  2月6日晚8时许,安源煤矿总巷入口处仍是一片繁忙景象,矿车载着新挖的煤驶出巷道。从凌晨4点就开始在井下忙碌的全国劳模、矿区二队副队长张来庆终于从井下上来,吃了今天的第一顿热饭。   

  

  张来庆的安源煤矿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它曾经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企业之一,见证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工人运动的壮丽。新中国成立以来,安源煤矿先后走出了21名国家级、省级、市级劳动模范,很多都是师徒关系,在当地小有名气。   

  

  老师和学生都是劳动模范。   

  

  2020年11月,张来庆带着全国劳动模范奖章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回到矿上。张来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到井里,给师傅们和工人们看勋章。“没有师傅们的指导,没有矿工兄弟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在安源煤矿,从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一号矿工”刘本坤开始,师徒制就成了优良传统。   

  

  回忆起第一次跟师傅、江西劳模丁建刚学习采矿技术的情景,张来庆说,他厚着脸皮,整天跟着师傅,就是为了把师傅的绝活都学出来。“老师的言行对我的成长至关重要。我心中的劳模精神,既要肯吃苦、肯创新,又要无私地把好的经验传承下去。”   

  

  2014年,“张来青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首先把传帮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如今,工作室聚集了全国劳动模范杨和平、省市劳动模范10余人,涌现出一批新的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   

  

  工作室成员、江西省劳动模范邓椿是张来庆的徒弟,也是矿上最年轻的“大煤矿工”。   

  

  “当邓椿到达工作面时,他眼里只有工作。有时候为了上进,他连饭都吃不下。”说起这个徒弟,张来庆既自豪又心疼。然而,邓椿觉得他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每天工作一结束,邓椿就会像大师一样挤出时间学习《采煤概论》等课程,多方寻找机械化采煤材料。   

  

  2019年,安源煤矿全面采用机械化采煤,采区2工作面为矿井试点。邓椿和其他人建立了一个机械化采煤的创新车间,以促进百年煤矿的现代化。   

  

  从“试一试”到“出人头地”   

  

  2002年退伍后,张来庆来到安源煤矿。从一名煤矿工人到全国劳动模范,他在矿山工作了近20年。   

  

  第一次下井时,张来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那时候有些巷道很低,弯腰往里走,衣服裤子难免被刮伤。我没有使用镐的经验,手上脚上磨出了血泡。我一度觉得这份工作干不下去了。”张来庆说,师傅丁建刚讲了当年安源工人的故事,鼓励他发扬“雷厉风行,敢为人先”的精神。   

  

  在丁建刚的鼓励和指导下,张来庆半年就成了“大矿工”。在当年的技术比赛中,师傅和徒弟分别获得了冠军和亚军。   

  

  如今,张来庆已累计运梁73920根,运煤152320吨,为矿井创造了7000多万元的经济价值。他15年做了别人23年的工作量。业余时间,他还报读了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采煤专业的大专函授班。   

  

  在工人们眼里,张来庆总是在困难面前冲在最前面。   

  

  面试当天,煤仓被堵住了。46岁的张来庆已经连续工作了10多个小时,依然不知疲倦。“我得赶快回到工作面。不管什么时候工作,我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煤运出去,恢复井下正常运转。”   

  

  创新之路不能歇。   

  

  传承与创新是工作室的两大主题。矿井水综合防治、高位巷道瓦斯抽放技术改进、安源国家绿色矿山建设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他多次提出传承安源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从“吃资源”向“吃文化”转变,实现百年矿山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2018年,安源煤矿入选首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一般的平巷已经成为安源旅游攻略中的热门地点,在矿车进出平巷的瞬间拍打卡照是一种新的体验。   

  

  最近在创新工作室兴起了一个新的活动——,组织工人学习党史和工业旅游的知识。“我经常给矿工兄弟讲大兴安岭伐木工人当护林员的故事。希望有一天,煤炭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能从煤海深处上来,成为安源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叙述者。”   

  

  今年春节,张来庆只给自己放了三天假。“生产不能停,安全不能松,创新之路不能歇。矿上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去做。”曹越   

  

  来源:工人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