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熏蒸用威百亩还是棉隆好,天然小盏燕窝

  

  随着我国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土传病害已成为严重制约保护地发展的重要因素。保护地栽培和连作为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它是茄科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番茄,原产于中南美洲。早期,番茄只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但现在它已经作为一种茄果类蔬菜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番茄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水果和蔬菜之一。欧美、中国、日本都有大型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随着多年的连续种植,番茄土传病害的发生日益严重。   

  

     

  

  【番茄作物上都有哪些主要的土传病害】   

  

  由于条件的限制,保护地番茄栽培往往是连作,导致营养失衡,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下降,病原菌积累增加。危害番茄作物的主要土传病害有枯萎病、青枯病、茎腐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等。这些病害在保护地番茄栽培过程中普遍较为严重,会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首先,介绍了番茄枯萎病。番茄枯萎病是番茄作物上最重要的土传病害之一。番茄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属于尖孢镰刀菌属,属于半知菌亚科。番茄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番茄枯萎病在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生。发病初期,只有茎的一侧自下而上有凹陷区,使叶片的一侧变黄,变成褐色,然后死亡。有的半叶序或半叶变黄;有的从近地面的叶序开始,逐渐向上蔓延。除了上面的叶子完好,其余都死了。当患病植物的茎被切开时,维管成分会变成褐色。湿度高时,病部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上出现粉红色的霉层。枯萎病病程进展缓慢,一般15-30天死亡。主要寄主植物是番茄、辣椒和茄子。   

  

  除了番茄枯萎病,还有番茄茎腐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土传病害。番茄茎腐病也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疾病。病原菌为水稻纹枯病菌,属于丝核菌属,也属于半真菌亚科。番茄茎腐病顾名思义就是“茎基腐烂”。水稻纹枯病菌的病原是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水稻纹枯病菌不产生孢子,但从菌丝体或菌核萌发成菌丝体,直接侵染寄主。出苗后,茎基部先变褐,然后病部萎缩变薄,再到中上部茎叶逐渐枯萎、下垂、死亡。刚开始的时候,病苗白天枯萎,晚上恢复。发病后几天,病斑绕茎一周,幼苗逐渐死亡。植物发病后,发病部位起初呈黑褐色,后延伸至茎基部或根部。导致皮层腐烂,地上的叶、花、果实逐渐变色,停止生长。该病发生在果实膨大后期,植株很快枯萎死亡,似乎是青枯病的症状,但发病部位是无菌脓。此外,发病部位常出现同心椭圆形轮纹或不规则褐色斑点,后期易出现淡褐色斑点和霉变。   

  

  青枯病也是一种土传病害,危害范围广。番茄青枯病是由茄科劳尔氏菌引起的土传细菌性病害。一般苗期不发病,种植后植株长到30cm高时开始发病。发病初期,白天顶部嫩芽和叶片枯萎下垂,傍晚后恢复正常,以此类推。几天后全株叶子因缺水而枯萎下垂,7天左右植株死亡。田间湿度大时,死亡时间会更长。如果土壤干燥,温度升高,病株死亡时间会缩短。当.的时候   

  

  番茄上还有一种土传病害,也很严重,就是番茄根结线虫病。南方根结线虫是番茄根结线虫的病原。南方根结线虫是一种重要的寄生线虫,寄主范围广,可危害数百种植物。南方根结线虫主要危害植物的根部。该疾病产生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脂肪、肿胀、异常的肿瘤样结节。根结内有乳白色线虫,大多在根结上部产生新根,感染后形成根结瘤。病情较轻时,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当疾病严重时,植株矮小,发育不良,叶子变黄,果实变小。在高温下,病株早衰或死亡。   

  

  根结线虫在土壤中的活动范围很小。因此,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苗和灌溉水。线虫的长距离移动和传播通常借助于流水、风、患病土壤、患病身体和患病土壤、患病种子和其他营养物质的迁移以及各种耕作活动来完成。   

  

  土壤湿度是影响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条件。雨季有利于线虫的孵化和感染,但在干燥或过湿的土壤中其活性受到抑制。适宜的土壤pH值为4-8,土质疏松、盐分低的条件适合线虫活动,对病害有利。一般沙土的病害比粘土严重,连作地块病害严重。   

  

  【如何控制这些土传病害的发生】   

  

   传统的土传病害防治主要是使用一些接触性农药灌根防治土传病虫害。大量使用不仅造成土壤恶化,还容易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和地下水污染。现在我们推广的技术是用熏蒸剂对土壤进行消毒,控制土传病虫害的发生。   

  

  用熏蒸剂进行土壤消毒,是将熏蒸剂注入土壤中,使其均匀分布在土壤的各个角落,能快速高效地杀灭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线虫、杂草、土传病毒、地下害虫和啮齿动物。是解决高经济附加值作物连作问题,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在种植作物之前,土壤熏蒸剂已经在土壤中分解挥发,不会对作物造成药害。与传统农药不同,它们需要与植物直接接触。   

触而带来农药残留、地下水污染、抗药性产生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番茄作物来讲,具体可以使用哪些药剂】

  

目前番茄作物上登记可以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的药剂主要有氯化苦、棉隆、威百亩、噻唑膦、氰氨化钙等。

  

首先介绍在土壤熏蒸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药剂氯化苦。氯化苦化学名称为三氯硝基甲烷。外观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化学性质稳定,吸附力很强,特别是在潮湿的物体上可保持很久。按照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氯化苦属于高毒,具催泪作用,可强烈刺激呼吸器官和消化系统,对皮肤有腐蚀作用。正是因为它强烈刺激黏膜引起流泪,所以可以及时发现避免中毒情况发生。

  

棉隆也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熏蒸剂。棉隆又名为必速灭,原粉为灰白色针状结晶。常规条件下储存稳定,遇湿易分解。按照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棉隆属于低毒。在番茄作物上登记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用量29.4-44.1克/平方,约合每亩用量20-30千克/亩。棉隆是一种广谱的土壤熏蒸剂,对病菌、线虫、杂草及地下害虫均有杀灭作用。该药剂易于在土壤及其他基质中扩散,尤其是杀线虫作用全面而持久,并能与肥料混用,该药剂使用范围广,不会在植物体内残留。

  

威百亩也是一类有熏蒸活性的药剂。威百亩,又名线克,是一种具有杀线虫、杀菌、杀虫和除草活性的土壤熏蒸剂。威百亩的水溶液主要钠盐和钾盐两种形式,我国使用的主要为钠盐。按照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威百亩属于低毒。在番茄作物上登记用于防治根结线虫,35%威百亩水剂制剂用量40-80克/平方,约合每亩用量大概26-50千克/亩。威百亩是具有熏蒸作用的土壤杀菌剂、杀线虫剂、兼具除草和杀虫作用,用于播种前土壤处理。对番茄、黄瓜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烟草线虫、棉花黄萎病、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等均有效,对马唐、看麦娘、马齿苋、豚草、狗牙根、石茅和莎草等杂草也有很好效果。

  

除了上述的熏蒸类型的药剂,还有一些非熏蒸型的土壤消毒剂,像噻唑膦、氰氨化钙等。其中噻唑膦,又名福气多,是由日本石原产业公司研制,现由日本石原和先正达公司共同开发的非熏蒸型硫代磷酸脂类杀虫、杀线虫剂。在番茄作物上登记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登记用量是10%噻唑磷颗粒剂每亩用量1.5到2千克。噻唑膦杀线虫范围广,对根结线虫,根腐线虫,茎线虫,胞囊线虫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线虫的运动具有强力的阻害及毒杀作用。药剂在植物中有很好的传导作用,能有效防治线虫侵入植物体内,对己侵入植物体内的线虫也能有效杀死。国内生产厂家较多,如河北威远生化、山东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主要剂型有5%、10%、15%噻唑膦颗粒剂、30%噻唑膦微胶囊悬浮剂。

  

氰氨化钙也叫做石灰氮,在土壤中与水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钙和氰氨,氰氨水解生成尿素,最后分解成氨。在碱性土壤中,形成的氰氨可进一步聚合成双氰氨。氰氨和双氰氨都具有消毒、灭虫、防病的作用。因此可以起到防治土壤中土传病害、线虫、虫害及杂草的作用。在番茄作物上登记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登记用量是50%氰氨化钙颗粒剂每亩用量48到64千克。氰氨化钙在土壤中不但具有缓释氮肥、高效钙肥的作用,而且具有减少土传病害、驱避杀死地下害虫、抑制杂草萌发、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品质等作用。国内厂家有宁夏大荣化工冶金有限公司;主要剂型有50%氰氨化钙颗粒剂。

  

【药剂具体使用方法】

  

针对这些不同药剂都一些配套的使用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容易造成作物的药害。其中氯化苦主要是通过注射的方式进行施药,氯化苦注射施药法是将液体氯化苦药剂通过特制的注射施药器械将药剂均匀地施入土壤中,根据药剂在土壤中的分布特性,将药剂以一定的距离注射到土壤中,注射深度通常是10~15 厘米处,注射间隔是20~30 厘米,单孔注射量为1~3 毫升。目前有手动和机动专用施药器两种。

  

【其他药剂的使用方法】

  

由于棉隆是颗粒状的,所以棉隆的使用一般是直接通过人工或者机械进行撒施,然后和土壤混合均匀。借助大型混土施药机械1小时可施药1公顷以上,而且操作安全、简便、易掌握、施药成本低。施药前应仔细整地,撒施或沟施,深度20 cm;施药后立即混土,加盖塑料薄膜。如土壤较干燥,施用棉隆后适量浇水。

  

还有药剂威百亩,威百亩一般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施药,也叫化学灌溉施药技术。现在日光温室基本都配置有施肥器和滴灌设施,威百亩的施用就可以借助这些设施进行施药。采用滴灌系统施用农药是一种比较精准的施药技术,可以在装有滴灌系统的田间大面积推广应用。化学灌溉法具有下列优点:施药均匀、精确、方便农药品种混合使用、能减少土壤的板结、减少农药对施用者的危害、减少施药人员的劳动强度。

  

噻唑膦和氰氨化钙,噻唑膦比较常见的是颗粒剂一般也是通过撒施混土的方法使用。种植前每亩用10%噻唑膦颗粒剂1.5至2公斤,拌细干土40至50公斤,均匀撒于土表或畦面,再用旋耕机或手工工具将药剂和土壤充分混合,药剂和土壤混合深度需20厘米。也可均匀撒在沟内或定植穴内,再浅覆土,施药后当日即可播种或定植。

  

采用氰氨化钙进行土壤消毒处理一般要结合太阳能消毒和生物熏蒸。通常首先是将氰氨化钙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然后将有机肥或秸秆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防治根结线虫一定要撒施稻草或麦秆,每亩撒施800-1000千克。然后采用机械进行翻耕处理,使药剂与土壤、有机肥或秸秆等混合均匀。之后覆盖白色或黑色塑料膜进行闷棚。一般每亩施用3千克氰氨化钙需要1天的分解期,分解期内要保持土壤湿润,如土壤缺水要及时补水,确保土壤田间相对持水量70%以上。

  

【想消毒后取得较好的效果,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土壤消毒的过程中,土壤翻耕、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气候情况对土壤消毒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是深耕土壤,土壤需仔细翻耕如苗床一样,无作物秸秆、无大的土块,特别应清除土壤中的残根。因为药剂一般不能穿透残根、杀死残根中的病原菌。土壤疏松深度35 厘米以上。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将有助于熏蒸剂在土壤中的移动,从而达到均匀消毒的效果。

  

再者是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对药剂在土壤中的移动有很大的影响。适宜的土壤温度有助于药剂的移动。如果温度太低,药剂移动较慢;温度太高,药剂则移动加快。通常适宜的土温是土壤15 厘米处15~20 ℃。

  

还有一点是土壤湿度。适宜的土壤湿度是确保杂草的种皮软化、有害生物处于“生长的”状态、有充足的湿度“活化”熏蒸剂,如威百亩和棉隆。此外,湿度有助于熏蒸剂在土壤中的移动。通常土壤相对湿度应在60%左右。为了获得理想的含水量,可在熏蒸前进行灌溉,或雨后几天再进行土壤消毒。在熏蒸前后,过分地灌溉则破坏土壤的通透性,不利于熏蒸剂在土壤中的移动。

  

土壤消毒目前在我国还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但是在国际上土壤消毒技术的使用已经有近70多年的历史,技术手段、配套装备都相当成熟,美国每年销量前10位的农药中,有4种是土壤熏蒸剂。在日本,每年仅氯化苦土壤熏蒸剂的用量就近万吨达到1万吨,而我国每年土壤熏蒸剂的用量仅为3000吨。我国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超过340万公顷,高附加值作物和种苗种植面积也逐年增长,而采用本项目成果防治毁灭性病害的面积不到1%,因此,这项技术在我国的应该是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