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货币政策走势图,2022年货币流动性

  

  作者:庞溟 经济学博士、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   

  

  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高于我们预期的4.4%和市场普遍预期的4.8%,比2021年第四季度增长1.3%。受国内疫情频发影响,估计同比GDP增速受到了约0.3至0.5个百分点的扰动和压低。考虑到4月份国内疫情依然严峻,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可能面临较大冲击和困难。   

  

  分行业看,一季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GDP分别增长6.0%、5.8%和4.0%,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和服务业复苏仍慢于市场预期和政策设计,交通、住宿、餐饮等接触聚集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尤其是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6.4%,3月份和一季度全年分别小幅增长0.5)。   

  

  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比生产恢复、疫情不严重的2021年一季度下降1.4个百分点。与2019年一季度基本持平,说明一季度工业生产受疫情影响较小,但3月份后受到较大扰动。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同比增长5.0%,比2月份小幅增长0.39%,但远低于一季度同比增长6.5%的水平。从经济类型看,3月份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   

  

  作为稳预期、稳增长的基数和起点,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主要受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6%、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5%的强劲拉动。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企稳,同比增长0.7%。要实现今年5.5%的经济增长目标,需要消费不被疫情拖累,房地产投资尽快止跌企稳,财政支出足够强劲,进出口不做负贡献。目前,在消费、进出口等因素贡献有限的情况下,市场期待房地产在投资中发挥更加稳定的作用。   

  

  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远低于共识预期的0.8%的降幅。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下降3.0%。相比之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同比增长3.3%,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6%。扣除价格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1.3%。我们认为,疫情多点复发和防控措施升级对居民收入增长、消费意愿和消费复苏的扰动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预计4月份消费数据将面临较大压力。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低于居民整体水平。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4%,也低于居民整体水平。考虑季节影响和节假日因素。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通常略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但我们预计短期内审慎储蓄会增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居民的支出和消费意愿。   

  

  3月份,全国城市调查失业率和16-24岁和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上升了0.3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多。宏观政策需要继续更加关注国内经济形势,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政策独立性和政策空间,加强前瞻性操作,稳预期、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财政、金融和就业政策的衔接,稳定合理的市场预期,坚持在改革开放中解决结构性问题和稳增长、促增长的发展问题。   

  

  不过,近期货币政策的使用仍然谨慎。例如,4月15日,中国央行下调RRR的幅度略低于市场预期。与前两次0.5个百分点相比,这次RRR降息采取了0.25个百分点的整体RRR降息和0.25个百分点的定向存款准备金率降息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灵活、准确和综合的政策,将稳预期和稳增长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强调“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思路。这是因为,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环境下,市场和实体经济实际上缺的是“水”而是“水管”,让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能够及时、有效、便捷地获得流动性,中小企业融资覆盖面、可得性、便利性等各种困难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的手段解决。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广义信贷提供支持。   

  

  财政政策方面,要把跨周期调整和逆周期调整结合起来,更大力度提振内需,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政策要适当前移和提出,做到早安排、早落地、早落实、早见效。各方要共同努力,加快身体工作量的形成。特别是要适度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和招商引资,持续推进“两新一重”工程建设和“十四五”102个重大项目有序实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深化相关改革,突出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等重点领域,提前下达地方债额度,确保一系列细化实操的支持政策落实到位, 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见实效、提质增效,既夯实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本文源自金融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