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安装炒股指标,怎么安装炒锅

  

  对于消费品行业来说,有一个因素可以导致很多消费品的利润率不一样,那就是消费品的品牌差异。   

  

  所谓品牌差异,是指在两个品牌的产品能够提供基本相同的消费体验的情况下,哪个品牌更能吸引消费者。这种吸引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和产品本身的物理属性差别不大。   

  

  当一种消费品具有高度的品牌差异化时,这种消费品的制造商很容易获得较高的利润率。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实际商业中的例子,更高程度的品牌差异化是如何形成的。   

  

  难换的空调。   

  

  在家电行业,空调和小家电是两个不同的类别。在生活中,空调的品牌差异明显要高很多。所以空调的利润率往往高于小家电。   

  

  为什么空调的品牌差异较高?从表面上看,似乎空调更难造。但实际上,中国的生产力已经能够制造大型盾构机。当每年制造的汽车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时,任何机械产品的生产都不会太困难。   

  

  其实空调的品牌差异之所以较高,主要是消费者的心理造成的。不仅空调要多花钱,而且更换新空调肯定很头疼。你要预约工人来你家半天,不仅要花钱还要花时间精力,尤其是上班族。而如果你能换一台质量更好的空调,那么至少未来五年甚至十年你都不用再做了。   

  

  但是,小家电就完全不同了。一个水壶坏了,一个面包机坏了。换一个麻烦吗?一点也不麻烦。就在手机上点几下,等JD。明天把它放在门口。不在家的时候,也可以让快递员放在快递柜里。   

  

  所以在选择空调的时候,消费者对品牌差异的感知要比小家电强很多。对于几乎相同的空调参数,人们仍然愿意为一些更知名、更值得信赖的品牌支付更高的价格。   

  

  你们小区换过物业公司吗?   

  

  和空调类似,物业公司也是一个品牌差异化很高的业务。而且这种品牌差异的来源和空调在更换难度上非常相似。   

  

  更换物业公司的难度可能来自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业主大会的投票很难通过。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更换一个物业公司需要业主委员会邀请所有小区业主,召开业主大会讨论表决。看似很简单,但如果你实际在业主委员会工作过,你就会知道这有多难。   

  

  要知道,一次成功的业主大会,需要2/3以上业主同意,户数和专属面积必须超过2/3。在实际工作中,即使有2/3的业主愿意接受业委会的来访,参与讨论,也已经很难了。但是,要2/3的居民投票赞成更换物业公司,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在一个小区选物业公司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类似于“找人从高楼窗户爬出去开空调很麻烦”的问题:换物业公司很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避免给小区管理带来问题?物业的品牌差异变得很大。那些国内服务水平较高的知名物业公司,如万科物业、绿城物业等,比其他提供类似物业服务的公司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当然,我们只讨论品牌差异化,但对于股票投资来说,品牌差异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于物业公司的股票,投资者还需要注意其他问题,比如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股票的估值等等。这些问题超出了本文的范围,这里不做讨论。   

  

  女包,男酒。   

  

  上述两种消费品,空调和物业公司服务,依靠“难以替代的属性”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差异。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品牌差异都来源于此。对于女包和男酒来说,品牌差异的来源是“别人异样的目光”。   

  

  对于包包和白酒这两种消费品,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很多共同点。首先,这两种商品有非常便宜的版本:一打帆布包和一打白酒,提供的是实物消费属性或者实用功能,和几万的LV包、几千瓶的茅台酒没有本质区别。它们能装东西,还能让人喝醉。   

  

  然而,LV包和茅台酒的品牌差异是极端的:它们的价格是普通产品的数百或数千倍。这种差异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人们在消费这些产品时,会觉得“哎呀,这包好贵啊”和“你带了一瓶好酒”。这个时候,实际使用价值在选择品牌时就变得微不足道了。这种“别人异样的目光”就是名牌包和白酒价格超高的原因。   

  

  品牌差异并不常见。   

  

  以上例子可能会让我们觉得,品牌差异化似乎触手可及,无处不在。其实恰恰相反,在消费品中,品牌差异化是一件不常见的事情。   

  

  很多时候,消费品的品牌差异并不高。只要能提供相同或相似的实物消费属性,消费者并不太在乎消费品是品牌A还是品牌b,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品来说,企业要获得超额利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企业在支付实物消费属性的生产成本后,利用品牌差异获得更高的定价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比如多少打印纸,多少家居服,多少新鲜蔬菜,多少食用油,多少瓷杯,多少筷子,多少饭锅,多少拖鞋,多少竹席,多少快递,多少电脑显示器等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消费的东西,我们愿意为这个品牌支付巨额溢价吗?作为精明的消费者,我们常说一句话:货比三家。是的,我们会比较各个品牌的实物消费属性,比较各种性能参数和体验,找到性价比最高的那一个。   

  

  面对如此聪明的消费者,   

消费行业的各个品牌,想要赚到品牌差异带来的溢价,也就变成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也正因如此,那些少见的、有品牌溢价的消费品,就更容易成为消费行业里的长期赢家。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