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硬着陆会发生什么,下一场房地产泡沫可能在哪

  

  最近房地产市场充斥着“房价下跌”的声音。   

  

  房价是真跌还是假跌?还需要从决定房价波动的三个根本诱因入手:   

  

  棚改政策;供求关系;货币政策。   

  

  2020年底,首先,在棚改方面,城市大拆迁已经宣告结束。基本完成整体拆迁任务。住建部黄艳直言,“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要避免大拆大建、一拆了之的发展模式。”旧改取代棚改,成为城市老房子的主要解决方案。这一新变化意味着未来购房需求将大幅减少。   

  

  棚改5-8年来,整体覆盖率达到7.9%。也就是说,你认识的100个人里,有7.9个人是拆迁户或者是二代。他们手握大量房产或者大量拆迁补偿款,没有买房的必要。而且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住房报告2020》也曾表示,三四线城市在失去棚改政策后已经陷入衰退。众所周知,上一轮楼市上涨源于三四线城市的棚改。托底政策没了,物价怎么涨?   

  

     

  

  其次,在住房供需方面,城市已经基本摆脱了20年前“住房供给不足”的情况,住房过剩或成为主要现状。有专家做过一个分析,我们国家所有的房子加起来超过30亿人(其中商品房可以容纳10亿人,城市平均住房达到1.5套,小产权房更多,或者可以容纳20亿人。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小产权房比例超过60%)。   

  

  特别是随着《集体用地审批权的下放》规定的出现,未来城市建设用地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随着“审批权”的下放,增加了地方城市的用地自主权。在住房紧张、住房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可能会将更多的集体土地划拨为建设用地。因此,目前的住房过剩在未来可能会更加明显。   

  

  2020年8月底,央行在最后,在金融政策方面,楼市已经被“断奶”了。,首次提出“三条红线”要求。限期内,房企需要将“三条红线”的不达标指标转化为达标。如果他们不能满足要求,融资将受到严格的增加限制。房地产机构分析指出,现阶段80%以上的房企无法达标。与此同时,2021年初,央行再次提出“设立双网房地产贷款”的要求。   

  

     

  

  万科郁亮这样评价。三条红线把所有房企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这种变化不亚于土地招拍挂改革。失去高负债融资红利期后,只能靠管理层创造红利。在2021年年中的董事会上,郁亮也指出“现在现金比什么都重要”。   

  

  楼市出现了上述3大信号,“下跌”或成为主流趋势?开发商们几乎明示:一系列降价信号即将到来。   

  

  《中国经济周刊》报告显示,近期,多家龙头房企对外销售价格较2020年有明显下降。5-6月,保利、万科、融创、恒大、碧桂园5家企业销售价格较2020年底和2021年初大幅下降,分别为5202元/平方米、2890元/平方米和2890元/平方米。   

  

     

  

  上述房企都是排名第一的大房企,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楼市的走向。连这些房企都下调了销售价格,足以说明10万家中小房企难逃“降价”的下场。   

  

  降低房产销售价格,的董小姐多次提到房产。他表示,格力不会丢掉主业,也不会做任何“不当”的事情,不会从事房地产行业。字里行间,她透露出“房地产相当于无所事事”的意思。的确,目前全国10万家房企中,80%以上都是“半路出家的和尚”。他们一开始的主业不是房地产,但是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看到了房地产的高利润,转而从事房地产。董明珠也认为   

  

  当然,也有人认为应该给楼市“降降温”,给无房刚需人群更多上车的机会。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直言,现阶段房地产行业存在一些泡沫,要采取房产税、空置税、房产税等一系列措施,有序熨平楼市泡沫。除了硬着陆,软着陆是更好的选择。   

  

  同时,也有人认为房价应该上涨。比如,经济学家张五常多次提出“房价越高越好,房价越高代表的是老百姓。”   

的财富越多”,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城镇家庭资产中,房子占到了家庭资产70%以上比重,只要房价在上涨,那么房产财富价值就会出现递增,所以张五常才说“房价高了好”。与此同时,中国房改之父孟晓苏也提醒买房人,现阶段根本看不到下滑的因素出现,房价上浮依然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买房还是应该趁早)。不管是张五常 还是孟晓苏,都异口同声地认为“房价该涨”。

  

虽然楼市3大信号下,下跌或成为主流。但是各路房产专家却一如既往“看涨”,楼市未来究竟走向何方?央媒8字回应。

  

  

经济日报在《别让高房价吓跑了大城市的年轻人》文中就直言不讳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央媒认为城市的发展依靠的是年轻人、更加依靠的是创新能力,但是现在很多城市的房价明显偏高了,以至于人们长期买不起房,最终选择了离开,人口外流(特别是年轻人外流)的情况下,谁来创新、谁来为城市发展做贡献。所以说,面对高房价,需要进行调整,该下调的就应该下调,8个字回应:房价偏高,亟需解决。

  

从官媒的“支持下滑”的态度来看,今后的调控大概率不会有多少放松的情况出现,反而会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2018年调控达到400次,2019年直接提高至620次,平均每天就有2个政策出台,2020年也在600次左右。虽然在疫情的影响下,房地产发展一度受损,但调控的力度依然没有松懈,2021年上半年达到234次。

  

在楼市“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该如何买房?提前打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