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视频

  

  6月24日,0,浙江绍兴,城市傍晚。图/IC图   

  

  6月27日,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对所辖11个城市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包括:唱响杭州、宁波“双城记”,培育国家中心城市,推动宁波、舟山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支持绍兴将杭州、宁波融入网络大都市。其中,“网络大城市”概念引起热议。   

  

  事实上,早在2月28日开幕的绍兴市第九次党代会上,绍兴就提出了“建设高水平网络大都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之地”的新目标。要求以“五个率先”为重点,规划建设“五个城市”,即将绍兴建设成为创新、开放、生活、品质、善治之城。   

  

  “网络大都市”的含义是什么,将如何建设?   

  

  绍兴经济面临杭甬两端竞争   

  

  对于外地人来说,绍兴因鲁迅的三潭印月、孔乙己的茴香豆、东湖的乌篷船、才华横溢的绍兴师爷而闻名。但在浙江省的经济版图上,绍兴的存在感相对较低。虽然是浙江省“第四市”,但名气还没有嘉兴甚至义乌这个县级市响亮。   

  

  近十年来,随着杭州和宁波的崛起,杭绍甬经济走廊逐渐成为浙江经济的引擎,而位于杭州和宁波之间的绍兴发展相对较慢。2013-2020年间,绍兴GDP落后温州近900亿元,与宁波的差距从3100亿元扩大到6400亿元,与杭州的差距从4400亿元扩大到1万亿元。   

  

  2020年,绍兴GDP刚刚突破6000亿元,达到6001亿元,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36位。这个数字虽然强于内地很多省会城市,如南昌、石家庄、哈尔滨、太原、南宁、贵阳,但也只比得上江苏的扬州、盐城,浙江排名第四。2021年,绍兴GDP 6795亿元,仍排在第36位。   

  

  近几年绍兴经济增长速度比较慢,工业投资面临杭州和宁波杭州湾的竞争。此外,年轻人大量流失,传统产业增长乏力。在杭绍甬经济走廊中,绍兴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弱。   

  

  在浙江省,温州、绍兴、嘉兴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各地的“十四五”规划中,温州、嘉兴都提出了GDP万亿的目标。其中,温州提出三个目标:冲刺万亿GDP、百亿财政收入、千万常住人口;嘉兴提出向万亿美元级迈进,把嘉兴打造成支撑长三角发展和全省大湾区发展的“活力增长极”。相比之下,绍兴仅提出GDP达到850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   

  

  如今,网络大都市的新定位明确了绍兴的新目标:GDP万亿,财政收入千亿,人均可支配收入十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   

  

  杭绍经济走廊示意图。图/新京报徐伟制图   

  

  重塑传统城市发展模式   

  

  绍兴提出建设高水平网络大都市的思路,颇具新意。   

  

  根据绍兴官方的说法,网络大都市是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理念,以数字化改革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和共同繁荣为目标,以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为基础,以交通、信息、市政公共设施等有形网络和产业、治理等无形网络为支撑,以要素和功能的各具特色、有机联系和优势互补为驱动,多主体互动、多层次和谐、多特征互补。   

  

  绍兴提出的网络大都市,本质上是优化城市形态,强化城市功能,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城市的枢纽带动力和网络连通。这类似于“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概念提出   

  

  绍兴下辖三区一县两个县级市,县域经济非常发达。北部杭州湾沿线的柯桥区、诸暨市、越城区、上虞区GDP已经超过千亿,南部的嵊州、新昌也在500亿左右。产业发展是块状经济,大量产业分布在乡镇单位,在县或镇范围内形成中小规模的集群效应。   

  

  因此,在城市群和都市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形态的当下,绍兴非常有必要突破“县域”经济格局,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和都市经济转型。   

  

  与杭州、宁波相比,绍兴对县域的城市群辐射作用相对较弱,这也是绍兴经济发展面临杭州、宁波竞争的重要原因。   

  

  过去几年,绍兴市通过撤县设区的方式扩大城市面积,不仅打破了区域壁垒,提高了区域协调性,也提高了绍兴市资源要素聚集和资源配置的能力。绍兴强调“要重塑全市空间布局,深化杭沪融合,加快形成全市统筹、全域深度开放的发展格局”。   

  

  这种重要的空间重构模式和转型路径突破就是网络大都市。   

  

  网络大都市是综合要素网络化发展背景下的新产品,是现代城市群发展规律下的新模式,是通过统筹协调要素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特别是绍兴正处于长三角一体化、进入杭州湾时代、拥抱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新阶段,网络大都市是实现突破的新途径。   

  

  支持绍兴把杭州和宁波整合成网络大都市,本质上是杭州和宁波的双城记的一部分。地处杭甬之间的绍兴,正试图在夹缝中求生存,或主动站在杭甬“双城记”舞台的中央,以此来挑拨杭甬“双城”。   

“金扁担”?两年前浙江省发布的《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实际上已经给出了答案,此番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再次强化。

  

4月21日,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奥体中心全景。图/IC photo

  

如何建设网络大城市

  

按照当地提出的网络大城市规划,建设网络大城市无疑是要将两张网络建设好,一是以交通、信息和市政公共设施等为基础的有形网络;二是产业、治理等无形网络。

  

交通先行。2021年,连接着绍兴柯桥、杭州萧山的绍兴地铁1号线柯桥段开通运营,绍兴“融杭”开启新篇章;杭台高铁试运行,绍兴实现“县县通高铁”;为实现“市区半小时交通圈、10分钟上高速”目标,交通建设速度力度前所未有,一口气造了11条快速路。

  

空间重构。绍兴提出支持越城“中心崛起”、上虞“拥江西进”、诸暨“杭绍同城”、嵊新协同发展,全面优化新城新区、开发区、中心镇、微城市等功能节点布局,构建多层次、多节点、开放型的网络城市空间体系。目前绍兴市区总面积达到2942平方公里,超过宁波仅次于杭州。

  

有意思的是,杭州的辐射半径在绍兴诸暨一带,而宁波的辐射半径是绍兴上虞、新昌、嵊州一带,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重叠。杭甬对绍兴周边的产业辐射同样没有明显交叉。当地媒体称,将两座万亿之城的辐射半径“缝”起来,已成省地共识,这正是绍兴空间与产业的机会。

  

产业筑基。绍兴市正致力于构建协同产业链,打造现代纺织、绿色化工两个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突出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医药四大领域,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等重点优势产业,布局第三代半导体、超高清视频、氢能及燃料电池等前沿领域。

  

同时,建设产业大平台,深度融入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打造滨海新区、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高能级战略平台,提升“2+7+N”的园区平台体系;还要强化绍兴科创大走廊的建设,加快建设绍芯集成电路、曹娥江新材料、长三角碳中和等高能级实验室,布局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研究院,实现创新源头的强基跃升。

  

广纳人才。网络大城市作为一种开放式进化的空间组织形式,要促使经济社会要素流融合互补、聚合互动、耦合互通。在所有要素中,人才是核心。尤其是在绍兴近30万的新业态从业人群中,年轻人居多,他们是城市的新生力量,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且使他们留下安居乐业,需要各方发力。

  

总之,在杭甬“双城记”的背景下,绍兴通过建设网络大城市,有望使其“金扁担”作用更加突出,也使其“融杭联甬接沪”的格局更加优化,从而使得绍兴的城市综合能级实现跃升,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特约撰稿人 谢良兵(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编辑 李潇潇

  

校对 赵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