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小微企业经营贷款条件,银行都有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吗

  

  中小企业占比大,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强烈而迫切。要让金融回归本源,优化结构,服务实体经济,首先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要健康发展,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时代和政策的红利,积极转型升级。这个过程需要充足的现金流,这既是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物质支撑,也是资本市场对一个企业前景评价的直接体现。企业获得正现金流的途径有三种:股权融资、产品变现和银行借贷。然而,中小企业可以出售的股份有限,在初始阶段很难从销售中实现大量的正现金流。因此,银行贷款成为主要选择。然而,银行的贷款供应与中小企业的需求之间仍有明显差距。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小微企业面临“贷款难”的同时,银行体系也存在“贷款难”的困境。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不是因为银行缺钱,而是因为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资金供给模式存在问题。   

  

  如何优化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机制?一方面,探索中小企业个性化贷款风险评估机制。比如小微餐饮企业申请贷款,银行工作人员坐在企业后面的厨房里,直接统计每天的餐具洗涤次数。比如对于一些轻工企业,银行工作人员进驻企业观察每天的用水量、用电量或者产品运输车辆的数量。通过这些“第一手”的直观信息,银行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更清晰的了解,这些直观感受有时比企业的账目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当然,这种精准的评估方式并不直接适用于“工农建交”这样的大银行,而更适合中小、区域性的民营银行去操作。大银行可以尝试放权,成立更多的小银行,下属的小银行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评价来控制贷款的风险。如浙江台州银行成立了浙江三门银座村镇银行等7家“银座”系列村镇银行,有效提供了个性化、高品质的金融服务。银行也可以突破与行业管理部门的数据壁垒,通过大数据优化贷款风险评估机制。   

  

  另一方面,合理提高“无形资产”作为抵押物的贷款比例。实践中,目前我国贷款抵押的标的物范围较为狭窄,企业和银行都倾向于土地、建筑物等不动产。虽然设备等动产也可以抵押,但动产的损失远大于不动产,自然影响了银行的信心。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来说,用知识产权代替土地、建筑物甚至机器设备作为抵押物更容易。为稳步推进“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的受理,应尽快建立配套制度。比如银行系统要有合理的无形资产价格评估机制,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要及时公告交易的知识产权是否“抵押”。   

  

  总之,不断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的“灵活”贷款机制,创造各种条件“解渴”,不仅有助于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也有助于释放我国经济的微观活力,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阶段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王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