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成品预制菜上市公司,半成品预制菜完整视频

  

     

  

     

  

  资本市场永远不缺高调的焦点,永远不缺风吹草动下摔死的猪。   

  

  你方唱罢我登场后,备菜成了创投圈炙手可热的新星。   

  

  我也很佩服陆,他为预制菜品造出了足够的声势。大大小小的平台都在说他创立的舌尖英雄。   

  

     

  

  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出道以来就受到各方追捧的热门概念,最终能成长为真正的巨星的只有少数。   

  

  大部分就像选秀节目的量产流量明星,收割了一波韭菜就消失了。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预制菜,看看到底是正品奥特莱斯还是想当然的伪需求?   

  

     

  

  首先,在说准备好的菜之前,一定要明确它的范围,否则,很容易闹出笑话。   

  

  比如很多人把“熟食”和“熟食”混为一谈。   

  

  准备好的食物是什么?   

  

  顾名思义,就是在出售前经过加工的食品,具体包括初级加工食品、半成品食品和成品食品三大类。   

  

     

  

  预制菜则进一步细分为半成品菜(原料准备好,需要在锅里煮)和成品菜(加热就可以吃),简单加热煮熟就可以吃了。   

  

  其实在熟食这个赛道上,有很多玩家。   

  

  有农产品,有冷冻食品,有垂直半成品。他们已经覆盖食品行业上下游,从事B端市场多年,但大众并不知道。   

  

  现在的热炒预制菜更多的是延伸到C端,半成品和成品菜直接卖给消费者。   

  

  仅2020年,中国就有1.3万家与调理蔬菜相关的企业注册。根据我们查到的数据,到2021年4月底,全国与调理蔬菜相关的企业有7.2万家。   

  

  为什么资本市场如此看好熟菜概念?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看。   

  

     

  

  从需求来看,熟食的出现是迎合整个社会需求的新特点。   

  

  第一、男女劳动参与率持续降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4.7%。从2008年到2018年,中国居民参与家庭劳动的时间和参与率,无论年龄和性别,都下降了15%以上。   

  

     

  

  说白了,现在的人越来越懒,不喜欢花太多时间做家务。   

  

  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家务开始被社会分工所接管。   

  

  餐饮这一块首当其冲。毕竟10分钟的吃饭,到买、洗、煮、洗碗,需要很长时间,至少一个小时以上。   

  

  第二、年轻群体的消费选择。   

  

  随着Z世代逐渐走向就业,他们大多住在城市的出租屋里,生活节奏很快。客观上是做饭条件不够好,大部分时间都要忙于工作。   

  

主观上,很多人都习惯了父母做菜,“饭来张口”的喂养模式,也没什么动力每天亲自下厨。

  


  

在这两大背景之下,中国居民的外食比例在过去10年中逐渐提高,现在已经到了30%的水平。

  


  

我们再从供给端来看。

  


  

在长达3年的疫情影响下,餐饮行业“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让供应链主动“迎合”甚至“创造”成本更低、人力更少、时间更短的预制模式。

  


  

  


  

这一点我都不用列举过多的数据。

  


  

只要想一想,过去10年中,我们房租涨了多少,人力成本涨了多少,想必任何企业家都有深刻的体会。

  


  

同样,房租和人力,也正是餐饮行业中成本的绝对大头。

  


  

在成本因素的推动之下,很多餐饮行业自己也在寻求变化。

  


  

这里诞生出了两种方向:

  


  

第一个是借助于互联网,主要是短视频直播平台打造网红餐厅,把品牌和特点在全网上打出去。

  


  

慕名而来的人多了,自然就能赚到钱,还能顺势借着“网红”提提价格。

  


  

当然,还有很多不懂得利用短视频直播做营销的餐饮企业。

  


  

他们怎么办呢?

  


  

这就是第二种,用连锁化降低成本。

  


  

  


  

连锁化背后要求的是稳定供应链,这也就催生出了一批中央厨房和专业预制菜企业。

  


  


  


  

  


  

理清楚了这一点,我就可以把我的结论告诉你了。

  


  

我认为,预制菜确实是一个风口,但它代表的是B端未来的大趋势,C端运营起来会非常困难,甚至难有所大作为。

  


  

为何在B、C两端会有不同的表现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即使是预制菜,B端和C端所面对的情况也截然不同。

  


  

在B端,餐饮行业想要追求降本增效,工业化是必然趋势。

  


  

而预制菜,就是现阶段餐饮行业工业化的最终形态。

  


  

连锁餐饮店自然不必说,为了保证品质的稳定性,减少人力成本,而且快速把餐品给到顾客,大家早就开始全盘铺设中央厨房了。

  


  

至于独立餐饮品牌呢?

  


  

更简单,专业的预制菜企业会全盘接手菜品的研发工作,饭店只需要向预制菜企业购买相应菜系的预制菜就可以了。

  


  

我们的学员,速品食品的林总,就是从代理商到供应商一路转型升级,给饮品品牌提供食品生产,研发、营销、推广、培训为一体的供应链全案服务。

  


  

他们现在就在给一个非常知名的奶茶品牌做一体式全产业链服务。

  


  

  


  

当然,可能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就说吃饭,我们自古就有八大菜系,饭店也应该有各自的特色,千篇一律有什么竞争力?

  


  

这个观点当然没错,但不是针对绝大多数的餐饮市场。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吃过的普通馆子,他们做同一道菜的功夫,真的有非常大的差距吗?

  


  

其实并不明显,相反,如果饭店请了个不太行的厨子,那可能还会让你食欲全无。

  


  

所以,广泛采用预制菜的连锁店,反而保证了“好吃”可以很平稳。

  


  

稳定性,才是生意做长久的秘密。

  


  

所以,在未来,针对普通消费者的餐饮业,会广泛铺开预制菜的使用,至于专业厨师体现的“个性化”,更多是针对高端消费人群的精品饭店。

  


  


  

  


  


  

那么,C端的预制菜呢?

  


  

我认为C端并不具备B端这样的条件,大多数C端用户只能接受进行简单的加热这一步,再往前走一步,他们就不会选择预制菜了。

  


  

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很简单,我们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想,如果是半成品,商家把一顿饭所有的食材切好、配料配好,我买回去下锅。

  


  

那我为什么不喊社区团购一次性给我送上门,价格更便宜,我还能查查菜谱做我的口味。

  


  

  


  

如果是成品菜,虽然流程简单了,但越是最终流程简单,就意味着加工程度越深。

  


  

对于食品这种特殊的产品来说,会走两个极端,要么就是可以长期存放的料理包,品质非常平庸;要么就是保鲜度很高的预制菜,价格也没便宜多少。

  


  

我搜了下某电商平台,质量好一点的成品菜,价格跟直接在饭店里点,或者叫外卖的差距并不大。

  


  

  


  

所以,我们把用户信任、菜品品质撇开不说,光图性价比,年轻人会点外卖,中年人会团购,老年人会去菜市场。

  


  

图省事不在乎价格的,那选择不是更多吗?为什么非要买预制菜呢?

  


  

在我看来,现在面向消费者市场,以半成品为主流的预制菜,顶多占有一小块市场份额,难成大气候。

  


  

但是,在B端的未来,我们大可以尽情畅享它的空间。

  


  

因为C端是生活,B端是生意,生意和生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思维的方式。

  


  


  

  


  


  

最后,我们做个总结。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技术和信息传播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即使绝大多数人终生只会身处在某一个行业之中,也会见证一个又一个的“风口”。

  


  

普通人可以只是看看热闹,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经营者和创业者来说,什么样的“风口”才是真正的巨星胚子,我们必须有一个可靠的评价体系。

  


  

厂商享受到效率的提升,人力的下降,即使价格不变,也是实质上的降本增效,这是我看好预制菜在B端的理由。

  


  

但是,假如只是生造出一个新概念,没有真正提高消费者的效用,甚至有可能降低消费者的体验,那在C端也难以做大,这就是我不看好预制菜在C端的理由。

  


  

总结一句话:

  


  

新的商业模式,是不是把用户美好生活的需求、品质和效率的提升摆在了价格之前,很关键。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