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几个月的cpi,cpi反应货币购买力

  

  2021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今天上午发布!我们先来看看数据。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高于10月份的1.5%,涨幅进一步扩大,并创下2020年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环比涨幅较大!11月份以来,鲜菜、肉类价格涨幅明显!CPI连续两个月大幅上涨,既是蔬菜价格上涨、猪肉价格受天气影响周期性反弹的结果,也是今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导致通货膨胀从生产资料逐步传导到生活资料的因素!   

  

  我们来看看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2.9%,低于10月份的13.5%,与上月基本持平!主要是燃料动力波动幅度大,11月份动力煤价格坐上了过山车。在管理层的调控下,动力煤价格从每吨近2000元下降到1000元以内,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等商品价格同期也出现回调!预计12月份出厂价格指数仍有望小幅回落!   

  

  CPI和PPI价格指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反映了经济繁荣时期的通货膨胀程度和物价变动趋势。一般来说,CPI稳定在2 ~ 3%是可以接受的合理区间。如果CPI过高,会导致货币快速贬值,购买力快速下降,物价持续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但是CPI指数过低,容易导致通货紧缩,减缓货币流通,市场不景气,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最终可能导致经济萧条!   

  

  至于PPI,直接反映的是上游生产环节的价格情况。PPI数据过高,说明上游生产和制造业通胀水平越高,物价上涨就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商品价格越来越高;但是如果PPI太低,也会导致市场物资短缺,价格上涨,因为这是供不应求的现象。所以PPI最好保持在零轴附近,不高不低,保持稳定为最佳状态!无论是CPI还是PPI,都是宏观经济变化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也是管理层制定货币政策最重要的参考基准!在这个数据公布之前,央行已经宣布了预测性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以说是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2021年,全球都面临着经济复苏下的强烈通胀预期。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胀指数不断脱离图表,中国也承受着巨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PPI指数一路飙升,一度突破13%的高位,与CPI指数形成巨大剪刀差,造成通胀预期和经济放缓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生产压力加大。一方面是经济复苏放缓,民众消费能力下降的真实情况。这就为货币政策调控提供了逻辑,于是就有了一年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   

  

  未来居民消费价格可能继续小幅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可能维持高位或逐步回落,两者之间的剪刀差将逐步缩小,直至经济逐步回归正常水平!从这个逻辑来看,资本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依然会遵循政策逻辑走结构性慢牛行情,这确实是大概率事件!支持中小微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创新研究型高新技术企业、新经济转型中的供给侧改革发展,鼓励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政策会持续发力!再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