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bps是什么概念,20mbps是什么速度

  

  高5G网速是一个普通消费者正常使用应用所需要的?   

  

  很多经验报告都提到一个现象。在MWCS站点或北京的一些测试结果并不理想,仅达到200Mbps。   

  

  但是笔者发现很多沉浸式(娱乐)应用的VR和云游戏的速度都在80~100Mbps左右。   

  

  其次,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5G测试都不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的。即便如此,也基本满足了普通用户的应用需求。   

  

  试想,在最快的网速下,你能在手机上看到8K和4K的区别吗?200Mbps就够了,所以大屏一定是方向。大屏幕不是指电视,而是场景和身临其境的体验。   

  

  上海作为大都市,5G网络和产业布局是超前的。不经意间,你会看到一些5G网络部署良好的省级运营商的5G测试车在上海5G下刷“存在感”。当然,我只是从车牌号判断的。   

  

  相比那些专业测试,笔者还在上海进行了一次“无聊”的手机跑分测试,一共进行了20次。因为很多时候需要自己走流量资费套餐,所以测试次数不多,我又喜又痛。还好只有20次。   

  

  基于多家运营商的现有网络,非专业测试结果分布如下:   

  

  下行达到300Mbps以上的有11次,其中,1次接近500Mbps,6次高于500Mbps,最高为740Mbps;   

  

  上行高于35 Mbps 12次,高于40Mbps次,高于50Mbps次,最高83.5Mbps(这是MWCS之行最满意的测速,跑出了中国移动现有网络,高于其在大观舞台5G发布会上官方披露的速率)   

  

  其次,5G发牌才20多天,终端需要不断优化(5G手机周末收到新的更新包,“优化部分场景的通信体验”)。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也需要不断优化。同时,5G不仅是面向大众的,也是面向行业的。   

  

  在上海,很多情况下,在不知道网络状态的情况下,达到上述速度,应该是很满意的结果了。   

  

  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测速都是在场地下进行的。想象一下,有很多应用同时运行,同时期有大量4G用户,接近5G规模的未来商用环境。但是这么快的速度,总想接下来做点什么。   

  

  好在我已经看中了几款云游戏,也知道下半年市场上会有有趣的终端:比如5G的VR;被华为的何刚老师形容为“颠覆性的智能眼镜”;还有中国移动自主品牌的5G CPE。期待5G终端的同学们,现在的5G手机可能只是尝鲜,但这个CPE值得拥有;还有中兴手机的一个热点MU5000,绝对是商旅人士必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MiFi…….至少,这次我见过的终端太多了,不管是不是公共的,5G真的很刺激。   

  

  从上海5G网络规划来看,年底将开通1.3W 5G基站。例如,在此次MWCS之行中,运营商A在上海虹桥机场周围连续覆盖5G。飞机一落地,就连上了5G网络。三个字形容上海是“大都市”;b运营商在大观舞台上的覆盖是完全无缝的,不知道投入了多少心血。   

  

  现在4G和5G需要配合,2G/3G频谱需要深耕5G部署,包括VoLTE,mMTC(NB/Cat-M等。)还是要同步推进。   

  

  好在M-IoT这一步(2G除外),国内产业链商用时机非常合适。我选择了2017年开窗,而不是现在。虽然我现在很少写NB-IoT,但是这个行业的价值在于未来。(这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介绍)   

  

  同时,NSA也适合当前的网络部署。虽然SA是目标网络,但是要看到NSA对4G现网的分流作用。运营商对5G的理解不同,但对SA的向往是一致的。行业资源的储备和协调,决定了各自SA商业化的初衷和时机。   

  

  相比于NSA,我更看好SA业务走在前列的运营商。确定性微分   

  

  中国拥有完善的4G网络覆盖,这是中国率先s a进程的基础,也是n SA产业链聚焦中国市场的基础。所以无论NSA还是SA的先进性,笔者都是支持的。   

  

  确切的说,国内三家运营商对国际设备商、芯片、终端的态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也正是下一个5G标准所需要的。5G的意义和上一代不一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