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社保流水,中控锁玻璃升降失灵

  

  近日,拉勾CEO徐丹。com,在社交平台上告知“某大厂下岗员工找工作时要求加薪30%,简直被行业糟蹋了”。在他看来,互联网工资比其他行业高很多,不是因为个人能力,而是因为大量的资金投入。现在,互联网行业的红利已经达到顶峰,互联网高薪泡沫即将破灭。   

  

  此话一出,众多网友纷纷加入讨论。有人认为徐丹的话虽然难听,却是真话。互联网行业工资高不代表能力强。“特定时代总会有一两款代表时代的产品。过去几年,互联网和在线教育刚刚站在最前沿,享受到了行业红利。”   

  

  有些人强烈反对这种说法。有人认为“互联网本来就是靠技术的,是靠人开发的,大的支出肯定在人员工资上。”还有人喊:“互联网行业压力大,任务重,突发情况多,人家拿996干嘛。”   

  

  不过,很多互联网大公司的求职者在最近的面试中确实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按照惯例,他们跳槽时期望加薪30%,跳槽时期望薪资持平。然而,在实践中,大多数非大型雇主不能接受他们的工资要求。离开大厂的员工,不仅钱包不舒服,心态也不舒服。   

  

  这些年来,互联网行业确实高薪吸引了大量人才,赢得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大厂的高薪依然存在,但剩下的位子不多了。对于求职者来说,过去拿高薪是理所当然的。未来能否持续,要看市场出价。   

  

  在离开大厂之前,互联网教育从业者千千在过去的一年里饱受大厂和小公司的夹缝。   

  

  在“双降”前的5年,千千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前半年她在一家教育企业做市场岗位,年薪差不多30万。2020年,她跳槽到另一家头部在线教育公司,加薪30%,年薪近40万。但是“双减”来了,她整个生意都被裁掉了。   

  

  2021年下半年,她开始找工作。她最初的想法是,至少不能减薪。因为这份坚持,花了三个月才找到工作。“当时整个人都要报废了,状态越来越差。他越是不工作,越是不想上班。”   

  

  后来,千千勉强接受了一份年薪约30万元的工作。她去了之后发现,除了工资减少,整体福利缩水更严重。“比如之前我公司给我的六险一金,不仅有社保基金,还有一份商业保险,可以报销很大一部分医保以外的医疗费用。但是新公司的社保和公积金是按照比较低的标准缴纳的。以前的餐补、电话补贴、交通补贴、下午茶、加班费或者加班费都没有了,各种福利节假日都没有了,但是加班是必须的。”   

  

  在互联网公司,饭大多有食堂,加班打车也能报销,赚的钱大多能存起来。内外差距不小。   

  

  最近,千千又离职了,正在找新工作。她的感觉是,求职环境比前几年差了很多。在她跳槽到互联网行业之前,她的工资很容易谈成,她还得看R & amp替代公司的实力和发展前景。然而现在整体岗位数量直线下降,即使有些公司薪资不低,面试后也很难成功。现在,她只能勉强接受在年薪30万的基础上持平工资或者降薪20%以下。   

  

  普通大厂的员工要面对薪酬差距,也很难进入中层。   

  

  余枫2008年进入职场。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阿里。刚转正的时候,一个月5000块。两三年后他走的时候,月薪不到一万。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平均每两三年跳一次。在那之后,h   

  

  他回忆说,当时行业人才匮乏,简历基本都是几个大头厂商提供的。不过最近跳槽,最大的感受是千里马总在,伯乐不在。找一个能欣赏自己的人,不是那么容易的。   

  

  三个月过去了,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我不接受绝对意义上的跳槽降薪,这说明我的能力有问题。除非该公司或业务有很大潜力或有选择权。”他目前的预期下限是一百万。毕竟他最高收入接近两百万。“可以降,但也有底线。我不得不尊重贵公司,但我也不得不尊重我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能力。”   

  

  这些年来,大厂工资高不是假的谣言。   

  

  2016年研究生毕业的李利伟告诉申冉,他已经北漂六年了,工资增长了529%。他毕业于一所普通大学,主修财经。他的第一份工作月薪8000元。2018年,他成为一名团队负责人。他的月薪涨到12000元,年底双薪,年薪超过10万元。2019年月薪涨到1.8万,加上年终奖年薪达到27万。   

  

  工资的大幅增长是从一次跳槽开始的。2021年,李利伟跳槽到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月薪2.9万。年终奖是三个月工资,年薪达到43.5万。2022年,他又换了一份工作,这次加薪没有以前那么轻松。“直观感觉就是岗位减少了一大半,能面试的岗位不多,拿到Offer的岗位更少,没有之前的涨薪。最后拿了个年薪55万左右的微涨。”   

  

  现在每年加薪,跳槽加薪,对于互联网人来说似乎都是无效的。   

  

  拿高薪,是因为行业还是个人?几个求职者,在面试非互联网厂商的时候,一般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用人单位认为他们的薪资要求太高。换句话说,面试官觉得自己不值这个钱。   

  

  千千曾经遇到一位坦率直言的采访者。她和面试的业务主管聊得很开心。在谈到薪水时,千千提出了月薪2.5万元的期望。对方一脸惊讶,说:“教育行业就是这样。还需要这么高的工资吗?”千千回应说,她觉得薪水和行业关系不大,取决于个人能力。后来这份工作就没了下文。   

  

  近年来,千千经常受到   

到这样的拷问。不少雇主觉得,互联网行业的人拿着高薪是因为行业,不是因为个人有多与众不同。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也认为,在大厂拿高薪很正常,但确实并不代表这些员工值那个钱,而是因为行业特性。“因为市场和行业红利原因,互联网大厂在过去十几年拥有了超额利润空间,那他们就要有相应的分配,同行竞争又激烈,不给高薪可能就招不到人才。”

  

他提到,在大厂里面干特定的活能拿到3万元月薪,跳出互联网圈,换小公司或换一换行业,很多公司就不认了,这些雇主认为多出来的部分是行业差异造成的,而不是个人。这就造成双方心理预期差异巨大,雇主觉得你要的太离谱,求职者觉得公司太抠门。

  

猎头陆海天就接触过一个大厂技术运营,985院校毕业,在某头部大厂干了两年多时间,年薪大约40万。最近换工作时找了包括陆海天在内的多位猎头,最后发现非头部巨头都开不起这个薪资给他。“他毕竟只有两年多的工作经验,就认为到别的平台上能取得更高的收入、创造更多的价值,显然是自我认识不足。”

  

倩倩则认为,互联网行业确实有一部分人拿着高薪却能力平平,但不代表所有人都这样,“有的人是拿着虚高的价钱,因为他是趁着行业东风起来的,在泡沫期,人才和混日子的都进来了。”

  

郁风则完全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厂不是傻子,互联网公司的薪资都是算出来的,公司创造多少产值,平均下来可以招多少人,都经过了精密计算。互联网高速发展阶段,高薪是正常的,因为这些员工共同创造了这个行业。

  

他补充,大厂高薪招聘来的员工,可能有一些不那么合适,但是大厂的淘汰机制远远比一般的小公司复杂和精准。每个部门招人有预算,有工作指标,有相对科学的方法去验证成果,有内部机制来动态调整。

  

“之前因为行业的增长,换工作涨薪30%是思维惯性。至于到现在还合不合理,不是求职者单方面说了算,求职者可以提要求,企业可以评估,也可以去纠偏,但没有必要攻击和诋毁求职者。”郁风说。

  

他还指出,发出这样疑问的人,无论是雇主还是员工,可能是没有做好基础信息调研。因为正规的流程招聘,企业预算是确定好了的,也会初筛简历,需求不匹配的双方大概率不会碰头。

  

也有很多人提到,拿到大厂高薪也是要付出对应的代价的。比如进大厂普遍需要211、985或者硕士、博士、海归,或者之前是某一领域的资深专家。李立伟还举例,996是互联网公司提出来并推行的;程序员被调侃头发少,也是因为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传统行业很多能一直干到退休,互联网行业35岁就有年龄歧视了。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批人吃到了企业发展或者是经济本身发展的红利,获得了比平均水平高很多的收入,例如早些年买房、炒股等。拿社会平均工资去和一个发展势头最旺的行业比,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李立伟说。

  

大厂高薪是市场行为,但不一定会持续关于大厂高薪有没有惯坏年轻人这一问题,观点不尽相同。但立场不同的人对于大厂确实高薪,且这个高薪有其成因,达成了共识。

  

陆海天提到,互联网行业的年平均薪资远高于我国城镇私营单位的年平均工资,进入互联网行业就意味着收入起点更高。

  

“原因在于,过去多年来,互联网行业有资本的拉动,而且,互联网公司是为数不多的短期内不用追求盈利的公司,这导致它们一切以效率、发展、增长为先,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公司不会去控制薪资结构,相反会更拼命地去招聘人才,从而实现业绩增长。”

  

根据以往的惯例,大多数进入大厂的应届生起步年薪可以达到20万-25万,三年后升一级,涨薪30%-50%,可能涨到三四十万,比较优秀的可能五年后又升一级。

  

不过在陆海天看来,哪怕是年入30万的运营,也是选拔出来的,是市场定价的结果。求职者换工作按照原基数提要求,属于正常逻辑。

  

但问题也在悄然累积。陆海天提到,这些年,中国TMT行业从业者累计人数高达几千万,是不少发达国家的三四倍之多。而且,近年来中国每年约有七八百万大学生毕业,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流向了互联网相关行业,无形中增加了劳动力过剩的风险。

  

随着互联网行业内外交困,企业纷纷开始降本增效。互联网行业容量缩小,离开互联网的人在求职时便遇到了前文所述的认知鸿沟。

  

出现如今这样的情形,不是互联网开不起高薪了,而是互联网没有那么容易给所有人都高薪了。企业会变得更加理性,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劳动力进行评级给出对应的薪水。互联网将趋向内卷,工作岗位变得越来越稀缺。

  

过去,很多人的心态是,房子永远涨价,收入永远激增。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普遍的心态是,年年涨薪或换工作要涨薪。但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人发现在换工作的时候,收入不增反降。其实现在只是回归正常。

  

给高薪是市场行为,但高薪是不是对应着员工的高价值,陆海天认为二者不能完全划等号,“资本有时候会高估一个东西,最后一地鸡毛。不过,被高估的东西最终一定会面对价值回归的一天。如果互联网人的薪资之前有泡沫,总有一天会回到应该的位置。求职者的薪酬,跟所有商品价格一样,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陆海天判断,未来互联网行业规模会缩小,涨薪和晋升变得越来越难,足够优秀的人,在互联网行业还能拿到高薪,行业会逐步变得像金融行业。

  

至于求职者,葛甲提到,根据前人经验积累下来的一些认知现在不适用了,要重新定位。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是取消餐补、下午茶,并开始裁员,把不该花的钱止住了以后,下一步降薪也是有可能的。“互联网行业利用技术优势获得了较长时期的超额利润,这个时期要过去了,接下来要往平均利润的方向去走,企业一定是要降低成本安全运行。作为从业者,只能认清现实。”

  

对于其他行业来说,看问题要公正,要认识到行业之间的差距,大厂以前愿意给出高薪,年轻人在原本的惯性中要求涨薪也是人之常情,招聘本来就是双向选择的过程。

  

可以确定的是,互联网行业高薪是过去和现在的事,但未来不一定能持续。

  

倩倩的建议是,认清自己的实力,再看一下外界环境,给自己定一个标准线。“下一份工作,我还是想首选大厂,实在不行的话我会退而求其次,找传统一点的行业或小一点的企业,降低薪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倩倩、李立伟、郁风为化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