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老师样子的段落,描写老师爱生如子的句子

  

  红网时刻通讯员 张贵付 郴州报道   

  

  51岁的蔡芳是郴州市苏仙区杜琪峰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也是当地师生和家长眼中的好老师。我从事教学工作22年了。我一直以学生为心,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快乐成长而努力。只要提到她,老师、学生、家长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那是个爱生如子的好老师。”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她都没有放弃自己心爱的学生,坚守在教学这个神圣而光荣的岗位上。   

  

  学!书到用时方恨少   

  

  1991年,刚刚高中毕业的蔡芳学习成绩优异,却在当年的7月7日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否参加全国高考?还是参加湖南省白沙矿务局的技校招生?因为家里穷,那时候她爸爸一家七口人很难维持生计。她的父母希望她早点参加工作,以减轻家庭负担。在父母的坚持下,她最终放弃高考,走上了白沙矿务局技校的求学之路。   

  

  两年后,她悄悄抹去了上不了大学的眼泪,成为白沙矿务局揭东煤矿的一名车工。   

  

  到现在她还清楚地记得,矿上男多女少,整个机电车间只有5个女工,经常遇到很多男工的追求。但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听着山后蛙鸣,仰望窗外的繁星,她都会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的梦想到底在哪里……白天,她看了无数的零件图纸,装了无数的气管水管,加工了无数的机电零件,但她始终抱着做好工作,热爱好工作,努力精通这一行的态度。她从不抱怨,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   

  

  没人想到蔡芳的命运会发生转变。她做了七年的车工,2000年有了一个好机会,在矿分校给全矿职工招聘教师。蔡芳认为这是一个改变身份和寻求新知识的好机会,于是他报名参加了考试。他在30多个推荐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矿山子弟学校的老师。   

  

  俗话说“书用了,恨少了。”为了弥补知识的不足,搞好教学,她一头扎进书堆里,用自己节俭的工资买了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开始了艰难的本科和本科生自学之路。多少个夜晚,在安静的书桌前,她贪婪地自学,认真做笔记;多少个早晨,在孤独的书里,她守着一盏孤灯,苦苦思索.2001年到2006年,她终于通过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有学科的自学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   

  

  当老师的前六年,她一次旅游都没去过,总是如饥似渴地看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她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考教师资格证,参加自考。早上7点起床,赶到学校准备上课。我自学到晚上12点才休息。中午,我要么批改作业,要么备课。每天忙得像个陀螺,当老师第一年就瘦了6斤。   

  

  矿部的老公心疼老婆,承担家里所有家务,让她专心学习。好事多磨。经过两年的努力,蔡芳终于拿到了小学教师资格证,成为了国家认可的教师。   

  

  强!丧夫之痛不露悲   

  

  2020年12月25日,蔡芳遭遇了无情的变故:她的丈夫在矿山工程验收过程中,从20多米高的煤仓坠落身亡。她丈夫的去世犹如晴天霹雳。   

  

  晚上,她在以泪洗面,回忆着和丈夫亲密的点点滴滴;白天,她带着笑脸和深深的泪水走进学校,照常上课。   

  

  丈夫下葬的那天晚上,蔡芳带着揪心的悲痛独自来到郴州,在北湖公园坐了一夜,再也走不动了。她真的想用她的一生。当她打开手机给家人发短信时,手机一直响个不停。她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学校师生的资料。“蔡小姐,你要保重!儿子刚参加工作,需要你为他操心成家。这是你丈夫的遗愿!”“蔡小姐,你要保重身体。我们的同学离不开你。我知道你对我们很严格,但这是为了我们长大后学习更多的知识,做社会上有用的人。我保证以后不会再惹你生气了……”这些充满了亲朋好友和学生爱心的留言,陪她度过了一个艰难而难忘的夜晚。   

  

  是的,人生难免不幸。她经常教导她的学生,苦难也是一种财富。我们很多学生经不起挫折。一旦他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他们要么大哭大闹,要么经常离家出走。她觉得自己不能在学生面前言行不一,不能给他们丢脸。第二天早上,她乘公共汽车回到杜琪峰,像往常一样开始工作,把所有的痛苦藏在心里。   

  

  一年多来,由于生活的冲击和不幸的折磨,蔡芳已经身心疲惫,但她没有缺过一次课。2021年7月,在苏仙区教学质量监测中,她所在的1707班,各科平均分全校全年级第一,她所教的数学成绩全区乡镇学校第一,综合指数比其他班级高五六十个百分点。   

  

  严!以身作则育花朵   

  

  蔡芳深知教书育人的核心是为党和国家育人。让学生从小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她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学生不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她从不参与,用模范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有一次,她的母亲生病住院,蔡芳上课迟到了两分钟。为此,她当场向学生们做了检讨,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和作息时间。   

  

  2012年,有一个留守儿童叫廖,父母在广东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四年级从外地转校的时候,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只有40多。平时觉得自己很自卑,不善于与人交流。蔡   

芳安排她与学习委员坐在一起,组成多对优秀生帮扶潜能生,自己则每天花10分钟单独辅导她。一旦她在班上有进步表现,便经常当着同学们的面表扬;即使是陋习有时出现,也从不在同学们面前批评她,而是在背后提醒她要努力改变。

  

廖妍慧果然不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一年一小变,两年一大变,三年变优秀。她爷爷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六年级毕业时被苏仙中学择优录取。

  

接到入学通知书那天,廖爷爷拿着通知书来到学校报喜,高兴地对她说:“蔡老师,没有您的精心培养,我妍慧就不可能考上城区中学!”临走时还偷偷地塞给蔡芳2000元红包,随后便飞快地跑出蔡老师的家。

  

蔡芳怕追出去使廖爷爷摔跤。开学时,她来到苏仙中学,将2000元红包交给廖妍慧的班主任,叮嘱班主任这是她住校的生活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