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怎么看指数大盘,天天基金怎么看指数估值

  

  二、指数基金第13课:常见的指数基金操作错误   

  

     

  

  (一)一跌就卖,一涨就买   

  

  追涨杀跌是很多人在投资中容易犯的错误。这主要是因为人性的弱点。因为“贪婪”,他们看到上涨,就想入市分一杯羹,或者想获得更多的利润。等他们涨了,就会买。因为“怕”,看到下跌就担心以后跌得更多,所以跌了就卖或者不敢进场。其实看到涨跌后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分析涨跌的原因,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如果你投资的指数基金净值突然下跌,那么你要分析下跌是因为整体行情不好,还是指数下跌,还是基金本身的原因(比如被动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突然变大,增强型指数基金选择的指数成份股以外的其他股票出现问题)。   

  

  如果问题出在基金本身,那么你真的要考虑卖出止损了。   

  

  但如果整体行情不好,指数下跌,比如最近的中证500,如果指数的估值已经跌得很低,未来肯定会回到正常估值甚至更高的水平。而且,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以沪深300、中证500为例。尽管跌宕起伏,但指数的底部是不断上升的。再加上a股市场的轮动特征,指数终将迎来自己的春天。这个时候,你应该继续持有,不仅不要硬着头皮,还要考虑抄底操作。   

  

  当然,如果指数跌了,估值还高,那就赶紧撤。   

  

  基金净值涨了,意味着基金更贵了。这时候超重成本会更高。如果未来上涨的持续性不够强,一般不建议此时加码。   

  

  如果净值上涨是基金自身运作导致的阶段性上涨,可以理解为基金经理选股对于增强型指数基金来说是比较成功的,而对于被动型指数基金来说,跟踪误差往往会加大,这种上涨是不可持续的。   

  

  如果净值上涨是指数上涨导致的,那么也要看指数估值。如果指数估值较低(如果是行业指数,还要关注行业盈利是否稳定),那么未来上涨空间较大,上涨趋势可持续,可以考虑增持;但如果指数估值已经处于高位,那么很可能是“最后一次上涨”。此时不建议加价,而应该开始止盈。   

  

  (二)估值只看PE   

  

  经常有人问,XX指数PE看起来不低。为什么推荐?或者有些指数PE高PB低。我们应该看哪一个?   

  

  首先,不同指数的PE在不同时间段的范围是不一样的,不能简单的直接比较。所以一般看PE百分位数来衡量估值更重要。如果PE百分比是10%,说明历史上90%的PE都比现在高。一般来说,低于30%的指数被认为是低估的。   

  

  其次,PE只适用于利润稳定、流动性好的行业,如周期性行业和利润不稳定的行业,如证券、航空、能源等。PE可能在短时间内随利润变化较大,估值时要观察PB百分位。   

  

  另外,在看PE和PB百分位数的同时,还要结合指数的ROE(净资产收益率)。一些百分位数处于正常且未被低估水平的指数,如果ROE较高,往往意味着长期稳定的利润。这样的指数,比如中证消费,还是有投资价值的。理论上,如果ROE能常年保持15%或以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但实际上能达到15%的指标并不多。一般稳定在10%以上的ROE就可以视为好指标。   

  

  (三)短线操作炒基金   

  

  原则上,通过低买高卖的短线波段操作来获取收益是没有问题的。而a股市场缺牛少熊,在低点买入后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你所期待的“高点”,所以不存在短线操作。主动型基金可以灵活调仓换股,所以即使市场下跌,也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而指数基金是被动投资,仓位高,只能跟随市场波动,很难有相对的惊喜。另外,a股市场风格变化频繁,很难找到规律。很难找到市场的底部,在最高点卖出。很难预测和设定速度。如果你没有很好的把握相关的盘面,没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那么短线操作不仅非常耗费精力,而且往往获得的收益也不是那么理想。   

  

  但也正是因为被动跟踪指数,指数基金不会因为基金经理的变动而引起业绩波动。在经济长期增长的情况下,长期定投的指数基金获得稳健收益的概率较大。如果出现反弹,指数基金也是最合适的选择。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持有指数基金要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通过定投和组合构建来降低投资的波动性,提高收益。   

ong>(四)做甩手掌柜,躺着赚钱

  


  


  

那定投了指数基金,反正是长期投资,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躺着赚钱啦?肯定不是的呀。

  


  

首先,虽然定投一般不止损,但我们在前面“跌了要不要割肉”里也分析了,如果下跌是基金本身有问题那还是要撤的,也就是说,定投之后要定期审视基金的“健康状况”,除了关注业绩外还要观察被动指数型基金的跟踪误差有没有突然变大、增强型指数基金选股有没有“踩雷”。

  


  

其次,没有永久的上涨,虽然指数基金应该长期投资,但是当收益达到一定程度,必须学会止盈。定投六个月的建仓期过后就要观察指数估值和基金收益,指数估值过高(比如PE百分位超过60%)就要准备止盈了;而基金收益,我们建议通过设置止盈点或最大回撤来把握离场时点,比如可以参考15%的收益率为止盈点,或设置更高的止盈点配合相应的最大回撤,止盈点的设置没有确定的标准,要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止盈点越大,回撤阈值也应越大。

  

几乎没有人能真的卖在市场的最高点,见好就收也是一种必备的美好品质,赚到的钱落袋为安才能为以后的投资做好储备,心理上也不会过分焦虑。

  


  


  


  


  

(五)持有好几只跟踪相同指数的基金

  


  


  


  

有的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很纠结,比如很想投中证500,但是各个平台推荐的基金各不相同,有推荐建信中证500的,有推荐富国中证500,创金合信中证500看起来似乎也不错,不知道选哪个就索性都买了。

  


  

这种做法看似分散投资,其实还是集中在同一个指数上,鸡蛋还是在同一个篮子里,只不过位置不一样,还是同涨同跌的,不利于分散风险。组合投资的大原则是投资相关性低的指数,重点在不同指数而不是不同基金。对于在同一指数下选基金,可以侧重参考自己信任的大平台给出的推荐,但同时要自己心里有底,在比较基金时,除了对比业绩,还要观察跟踪误差、信息比率、基金成立时间、基金规模和基金公司实力。

  


  

除了投资相同指数,常见的错误还有同时投资多个相同风格的指数,比如有人投了中证500之后还想投点创业板,投资相关度太高(相关性90%以上)的指数同样达不到分散风险的目的,选择其中一个就可以了。类似的相关性很高的指数还有沪深300和上证50、纳斯达克和标普500等。在选择指数时尽量组合不同风格、不同主题、不同地域的指数。

  


  


  

(六)指数基金越分散越好

  


  

有投资者过于小心翼翼,想要面面俱到地把握所有风格、所有市场,于是大盘、中小盘、行业、主题、港股、美股甚至债基、货基都有投资,这样算下来,至少也有8只基金在手上了。

  


  

一方面,在投资者手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投的基金太多,分到每个基金上的投资额度就少,整体收益也随着风险被分散掉了,另一方面,即使是定投也不能一劳永逸,需要经常审视基金的情况,过于分散以后,投资者在各个基金上投入的时间和成本也会增加。

  


  

投资3~5只基金是最合适的。

  


  


  

(七)每只基金各来500块

  


  

有人问了,我选个三、五个不同的指数,每个指数选一只基金然后按月各定投500元怎么样?

  


  

其实这种没有侧重、平均分配的组合在分散风险和提高收益上所能带来的帮助比较小,在构建组合时,最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的方式搭配,以大盘+中小盘指数为核心,根据市场状况动态调整大小盘比例,再配上港股以及债基、货基来降低组合风险,通过搭配低估看好的行业或主题指数来提高收益。

  


  

既然大中小盘是核心,那么这部分的比例就应该相对要高一些,而不是各投500平均分配。以下搭配比例仅供参考:

  

  

(八)规模越大的越好?

  

指数基金是被动投资、受基金经理影响较小,是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呢?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增强型指数基金以超越指数收益为目标,就必须由基金经理择时选股,如果基金规模过大,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就会比较困难,尤其是当市场风格转换的时候,规模过大的基金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调仓换股,操作上缺少灵活性,也就是“船大难掉头”。为了保证流动性、更好应对赎回,大规模基金一般多配置流动性较好的大盘股,但这样就比较难获取更多超额收益。因此增强指数型基金规模不宜过大,参考主动管理型基金,最好不超过50亿。

  


  

而被动指数型基金,完全跟踪指数,基本不需要主动择时选股,基金规模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小。跟踪同一指数的基金,规模越大,遇到大规模申购和赎回时所受的冲击就越小,从而跟踪指数的误差也就相对更小。所以被动指数型基金规模可以说是越大越好。

  


  


  


  

(九)总结

  

投资指数基金时,遇到基金涨跌不要急着操作,先分析涨跌的原因,阶段性的波动和趋势性的涨跌的操作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别对待;投资的时候估值不能只看PE,还要树立长期投资的观念,安心定投就能帮你把握市场底部机会,获得指数上涨的收益;而在投资时不能过于集中也不能太分散,要做好组合配置,投入资金最好有所侧重而不是平均分配,选择基金时还要注意规模适中,开始投资以后,也要经常检查基金状况,该止损时别心疼,该止盈时别贪心。所以,即使是以省心省钱著称,在投资指数基金的过程中也不能掉以轻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