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确认份额需要自己手动确认吗,美股基金确认份额时间

  

  近几个月市场连续下跌,部分投资者担心基金赎回会进一步拖累市场。但我们调研发现,近几年市场下行,基民确实“别人怕我贪”。这个甜点对市民的兑换行为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   

  

  我们可以用两个数据来衡量基民的赎回行为:一是ETF份额。优点是数据质量高,是日常数据。缺点是ETF和ETF挂钩基金在整个偏股公募中占比相对较小,样本可能会有偏差;第二,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每月公募基金份额数据,可以用来粗略估算剔除新增部分后的净申购规模。优点是样本量足够大,代表性强,缺点是数据月度频繁,发布时间滞后。   

  

  首先我们来看高频ETF的数据。目前,宽基权益ETF中规模大、久期长的代表性ETF有三只,分别是华夏上证50 ETF(2004年发行,目前规模约550亿元)、华泰白锐沪深300 ETF(2012年发行,目前规模约450亿元)和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2017年发行,目前规模约3.5万元)。就持有人结构而言,截至21年中期,贯通后的华夏上证50ETF持有人约75%为机构投资者(其中汇金占40%),华泰白锐沪深300e TF 65%为机构投资者(其中汇金占25%)。而易方达的中证海外互联ETF中,机构仅占25%,个人投资者占75%,因此中证交易所ETF的份额变动更容易。从历史上ETF份额的表现来看,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上证50和沪深300ETF的份额与对应的宽基指数成反比变化,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总是在“低买高卖”,而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中概互联ETF份额与对应指数的关系则在最近一年出现了变化:18年恒生科技指数下跌时,中概互联ETF的份额下行,但是21年2月恒生科技指数下跌后中概互联ETF的份额反而加速上行,个人投资者开始“越跌越买”。   

  

  ETF毕竟还是少数,需要参考样本更全的协会公布的月度数据。协会每月会公布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股票份额。我们剔除当月新增的偏股型基金后,就可以大致估算出单月的基金净申购规模。过去三年,市场出现过三次比较大的回调,分别是2010年3月的全球疫情影响、2011年2月的核心资产大跌和2011年12月以来的成长股大跌。在这三次市场下跌中,我们发现基金并没有被赎回。2010年3月基金申购1000多亿,2011年3月申购4000多亿,今年1月基金申购1000多亿。作为对比,2018年,无论是从年度层面还是月度层面,基金都是在市场下跌时赎回。   

  

  从上述数据来看,个人投资者并没有像市场认为的那样在近期的下跌中大量赎回基金,而是“越买越多”。我们认为,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居民资产配置开始趋势性转向权益类市场,背后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导致房地产需求的趋势性下降,以及新汇改背景下高收益金融资产的稀缺性。详见《股市资金供求偏平衡――2022年A股展望系列6-20211231》及更早的报道《大浪潮:居民从购房到配股-20200213》。目前中国居民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比例还很低。展望未来,随着居民资产配置的进一步转移,a股也将大有可为,类似于80年代美股开启的牛市。   

  

  风险提示:'s资本数据多为大概估计,可能与真实情况有出入。   

  

  注《策略甜点》可能影响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信息分析是我们日常思维的沉淀。研究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战略分析师需要仔细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这一系列报告并不全面,但具有启发性。如果说其他的战略报告类似于生活中的正餐,这一系列的报告就像甜点,是一种补充,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来自金融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