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债券账面价值计算公式,债券估值常用的计量模式是什么

  

     

  

  公司估价方法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相对估值方法的特点是主要采用乘数法,比较简单。   

  

  如市盈率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PEG估值法、市销率估值法、EV/销售收入估值法、RNAV估值法;   

  

  另一类是绝对估值方法的特点是主要采用贴现法,   

  

  如股利贴现模型和自由现金流量模型。   

  

  

一、P/E估值法

  

  

  的市盈率是一个相对指标,反映了市场对公司盈利的预期。市盈率应从两个相对角度使用:   

  

  一是公司预期市盈率(或动态市盈率)与历史市盈率(或静态市盈率)的相对变化;   

  

  二、公司市盈率与行业平均市盈率对比。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高于上一年的市盈率或行业平均市盈率,说明市场预期公司未来盈利上升;相反,如果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意味着市场预期公司未来利润较同业有所下降。所以,市盈率要相对来看,不是说高市盈率就不好,低市盈率就好。   

  

  采用市盈率法评估时,应先计算被评估公司的每股收益;然后根据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被评估公司的行业情况(同类行业股票的市盈率)、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其成长性(未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般应按照可比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进行折现)拟定市盈率;最后根据市盈率和EPS的乘积确定估值:合理股价=EPS)x合理市盈率。   

  

  逻辑上,在市盈率估值法下,绝对合理的股价P=EPS市盈率;股票价格是由每股收益和合理市盈率的乘积决定的。在其他条件下,EPS的预估增长率越高,合理市盈率越高,绝对合理股价就会上涨。高EPS成长股享受高合理市盈率,低成长股享受低合理市盈率,因此当EPS实际增长率低于预期(乘数变小)时,合理市盈率值降低(乘数变小),乘数效应下的双重打击较小,股价大幅下跌。因此,当公司的实际增长率高于或低于预期时,股价往往会暴涨或暴跌,这其实就是市盈率估值法的乘数效应在起作用。可见,市盈率越高越好,因为要看净利润。如果公司净利润只有几十万或者每股收益只有几分钱,高市盈率只会反映公司的高风险。投资这类股票要小心。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只有当市盈率等于或好于低于公司普通每股收益的增长率时,才能对公司进行股权投资。这意味着,如果一家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率为10%,那么你最多只能支付10倍收益的收购价格。这种做法是基于一种假设,即快速增长的公司比缓慢增长的公司有更大的价值。这也导致了高市盈率的股权交易不一定比低市盈率的股权交易支付更高的价格。   

  

  倍数市盈率法的适用环境是有比较完善和发达的证券交易市场,有可比的上市公司,市场在平均水平上对这些资产的定价是正确的。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市场价格对公司价值的作用较弱,采用市盈率法的外部环境条件还不是很成熟。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在盈利能力、持续经营能力、诚信和风险等方面与传统企业有很大不同,在评估企业价值时,应注意市盈率法的灵活运用。   

  

     

  

  

二、P/B估值法

  

  

  市净率是从公司资产价值的角度估算公司股价的基础。对于资产负债大部分由货币资产构成的银行、保险等企业股票的估值,采用市净率分析更为合适。采用市净率法评估时,首先应根据经审计的净资产计算被评估公司的每股净资产;然后根据二级市场平均市净率、被评估公司的行业情况(同行业公司股票市净率)、公司经营状况及其净资产收益率等。非上市公司的市净率一般按照可比上市公司的市净率折现);最后根据发行市净率和每股净资产的乘积确定估值。公式为:合理股价=每股净资产x合理市净率(PB)。   

  

  市净率估值法主要适用于那些无形资产对其收入、现金流和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公司,如银行、房地产和投资公司。这些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虽然经营大规模资产,但利润相对较低。高风险行业和周期性强的行业,固定资产数量大,账面价值相对稳定的企业。   

  

     

  

  

三、EV/EBITDA估值法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杠杆收购的浪潮,EBITDA第一次被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广泛使用。但当时投资者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个评价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EBITDA已经被业界广泛接受,因为它非常适合评估一些前期资本支出巨大且需要在较长时期内摊销前期投资的行业,如核电行业、酒店行业、物业租赁行业等。如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分析师和市场评论家建议投资者使用EBITDA进行分析。   

最初私人资本公司运用EBITDA,而不考虑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是因为他们要用自己认为更精确的数字来代替他们,他们移除利息和税项,是因为他们要用自己的税率计算方法以及新的资本结构下的财务成本算法。而EBITDA剔除摊销和折旧,则是因为摊销中包含的是以前会计期间取得无形资产时支付的成本,并非投资人更关注的当期的现金支出。而折旧本身是对过去资本支出的间接度量,将折旧从利润计算中剔除后,投资者能更方便的关注对于未来资本支出的估计,而非过去的沉没成本。

  

因此,EBITDA常被拿来和现金流比较,因为它和净收入(EBIT)之间的差距就是两项对现金流没有影响的开支项目,即折旧和摊销。然而,由于并没有考虑补充营运资金以及重置设备的现金需求,而且EBITDA中没有调整的非现金项目还有备抵坏账、计提存货减值和股票期权成本。因此,并不能就此简单的将EBITDA与现金流对等,否则,很容易将企业导入歧途。

  

EV/EBITDA最早是用作收购兼并的定价标准,现在已广泛用于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和股票定价。这里的公司价值不是资产价值,而是指业务价值,既如果要购买一家持续经营的公司需要支付多少价钱,这笔钱不仅包括对公司盈利的估值,还包括需承担的公司负债。企业价值被认为是更加市场化及准确的公司价值标准,其衍生的估值指标如EV/销售额、EV/EBITDA等被广泛用于股票定价。

  

  

四、PEG估值法

PEG是在P/E估值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将市盈率与企业成长率结合起来的一个指标,它弥补了PE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鉴于很多公司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收益存在不稳定性,以及一些公司利用投资收益操纵净利润指标的现实情况,出于稳健性的考虑,净利润的增长率可以以税前利润的成长率/营业利润的成长率/营收的成长率/每股收益年增长率替代。

  

PEG估值的重点在于计算股票现价的安全性和预测公司未来盈利的确定性。如果PEG大于1,则这只股票的价值就可能被高估,或市场认为这家公司的业绩成长性会高于市场的预期;如果PEG小于1(越小越好),说明此股票股价低估。通常上市后的成长型股票的PEG都会高于1(即市盈率等于净利润增长率),甚至在2以上,投资者愿意给予其高估值,表明这家公司未来很有可能会保持业绩的快速增长,这样的股票就容易有超出想象的市盈率估值。

  

由于PEG需要对未来至少3年的业绩增长情况作出判断,而不能只用未来12个月的盈利预测,因此大大提高了准确判断的难度。事实上,只有当投资者有把握对未来3年以上的业绩表现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时,PEG的使用效果才会体现出来,否则反而会起误导作用。此外,投资者不能仅看公司自身的PEG来确认它是高估还是低估,如果某公司股票的PEG为12,而其他成长性类似的同行业公司股票的PEG都在15以上,则该公司的PEG虽然已经高于1,但价值仍可能被低估。当然,也不能够机械地单以PEG论估值,还必须结合国际市场、宏观经济、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景气、资本市场阶段热点、股市的不同区域、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持续性以及上市公司的其他内部情况等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评价。

  

  

五、P/S估值法

市销率指标可以用于确定股票相对于过去业绩的价值。市销率也可用于确定一个市场板块或整个股票市场中的相对估值。市销率越小(比如小于1),通常被认为投资价值越高,这是因为投资者可以付出比单位营业收入更少的钱购买股票。

  

不同的市场板块市销率的差别很大,所以市销率在比较同一市场板块或子板块的股票中最有用。同样,由于营业收入不像盈利那样容易操纵,因此市销率比市盈率更具业绩的指标性。但市销率并不能够揭示整个经营情况,因为公司可能是亏损的。市销率经常被用于来评估亏损公司的股票,因为没有市盈率可以参考。在几乎所有网络公司都亏损的时代,人们使用市销率来评价网络公司的价值。

  

P/S估值法的优点是销售收入最稳定,波动性小;并且营业收入不受公司折旧、存货、非经常性收支的影响,不像利润那样易操控;收入不会出现负值,不会出现没有意义的情况,即使净利润为负也可使用。所以,市销率估值法可以和市盈率估值法形成良好的补充。

  

P/S估值法的缺点是:它无法反映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即使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不影响销售收入,市销率依然不变;市销率会随着公司销售收入规模扩大而下降;营业收入规模较大的公司,市销率较低。

  

  

六、EV / Sales估值法

市售率高的股票相对价值较高,以市售率为评分依据,给予0到100之间的一个评分,市售率评分越高,相应的股票价值也较高。用每股价格/每股销售额计算出来的市售率可以明显反映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潜在价值,因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公司的市场份额在决定公司生存能力和盈利水平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市售率是评价上市公司股票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基本模型为:

  

指标具有可比性:虽然公司赢利可能很低或尚未盈利,但任何公司的销售收入都是正值,市售率指标不可能为负值。因而具有可比性。

  

市售率(EV/Sales)与市销率(P/S)的原理和用法相同,主要用作衡量一家利润率暂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甚至是处于亏损状态公司的价值,其前提条件是投资者预期这家公司的利润率未来会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使用销售收入的用意是销售收入代表市场份额和公司的规模,如果公司能够有效改善运营,将可实现行业平均或预期的盈利水平。该指标只能用于同行业内公司的比较,通过比较并结合业绩改善预期得出一个合理的倍数后,乘以每股销售收入,即可得出符合公司价值的目标价。

  

  

七、RNAV估值法

RNAV释义为重估净资产,计算公式RNAV =(物业面积×市场均价-净负债)/总股本。物业面积,均价和净负债都是影响RNAV值的重要参数。RNAV估值法适用于房地产企业或有大量自有物业的公司。其意义为公司现有物业按市场价出售应值多少钱,如果买下公司所花的钱少于公司按市场价出卖自有物业收到钱,那么表明该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被低估。

  

对公司各块资产分别进行市场化的价值分析,从资产价值角度重新解读公司内在的长期投资价值。股价相对其RNAV,如存在较大幅度的折价现象,显示其股价相对公司真实价值有明显低估。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过多的长短期借款负债)和较大的股本都将降低RNAV值。

  

  

八、DDM估值法

绝对估值法中,DDM模型为最基础的模型,目前最主流的DCF法也大量借鉴了DDM的一些逻辑和计算方法。理论上,当公司自由现金流全部用于股息支付时,DCF模型与DDM模型并无本质区别;但事实上,无论在分红率较低的中国还是在分红率较高的美国,股息都不可能等同于公司自由现金流,原因有四:(1)稳定性要求,公司不确定未来是否有能力支付高股息;(2)未来继续来投资的需要,公司预计未来存在可能的资本支出,保留现金以消除融资的不便与昂贵;(3)税收因素,国外实行较高累进制的的资本利得税或个人所得税;(4)信号特征,市场普遍存在“公司股息上升,前景可看高一线;股息下降,表明公司前景看淡”的看法。中国上市公司分红比例不高,分红的比例与数量不具有稳定性,短期内该局面也难以改善,DDM模型在中国基本不适用。

  

九、DCF估值法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DCF估值法提供了严谨的分析框架,系统地考虑影响公司价值的每一个因素,最终评估一个公司的投资价值。DCF估值法与DDM的本质区别是,DCF估值法用自由现金流替代股利。公司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 for the firm )为美国学者拉巴波特提出,基本概念为公司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需求之后剩余的、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前提下的、可供公司资本供应者(即各种利益要求人,包括股东、债权人)分配的现金。

  

  

十、NAV估值法

NAV估值即净资产价值法,目前地产行业的主流估值方法。所谓净资产价值法,是指在一定销售价格、开发速度和折现率的假设下,地产企业当前储备项目的现金流折现价值剔除负债后,即为净资产价值(NAV)。具体来说,开发物业的净资产值,等于现有开发项目以及土地储备项目在未来销售过程中形成的净现金流折现值减负债;投资物业的净资产值,等于当前项目净租金收入按设定的资本化率折现后的价值减负债。

  

NAV估值法的优势在于它为企业价值设定了一个估值底线,对内地很多“地产项目公司”尤为适用。而且NAV估值考虑了预期价格的变化、开发速度和投资人回报率等因素,相对于简单的市盈率比较更加精确。但NAV估值也有明显的缺点,其度量的是企业当前有形资产的价值,而不考虑品牌、管理能力和经营模式的差异。NAV估值的盛行推动了地产企业对资产(土地储备)的过分崇拜。在NAV引领下,很多地产企业都参与到了这场土地储备的竞赛中来。地产企业形成了NAV“崇拜”下的新生存模式:储备土地――做大市值――融资――再储备土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