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市第一天会破发,上市破发的股票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新股破发牵动投资者的心。最近新股破发越来越多,投资者损失惨重。再加上二级市场低迷,让投资者雪上加霜。问题是新股破发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今日上市的N和顺和N首药-U双双低开跌破,和顺低开10%,首药低开22%。此后股价有所回升,和顺收跌5.63%,首药收跌19.52%。这只是新股破发的一个缩影。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新股接连破发。上周沪深两市共有11只新股上市,其中6只首日破发,占比55%。上周也成为2022年至今新股破发数量最多的一周。半数新股破发,说明新股定价极高,非常不合理。总的来说,今年新股走势并不好。今年以来,已有69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多达13只,占比19%。   

  

  中国一直有炒新股的传统。上市第一天,只要不是真的不能炒新股,资金就会千方百计去炒。如果实在无法推测,只好放弃。往往第一个交易日不破发,之后新股会继续破发,回归价值。据不完全统计,这类股票的数量已经达到15只,也就是说今年上市的69只新股中,有28只破发,占比41%。   

  

  注册制后,23倍市盈率的红线会被突破,但新股会零星破发,但新股会集中破发,主要是询价机制改革后。为什么要改革询价机制,是部分上市公司超低价格发行,募集资金不足。很多人开始质疑新股的询价机制。比较集中的观点是,机构集中报价,串通他人,或者抱团压价。不排除个别机构的低价行为,但是大部分机构都是理性报价,也有人认为与其投资。质询机制进行了改革。从完善定价机制的角度,高价剔除比例由从不低于10%调整为不高于3%和不低于1%。同时,打破了四值中较低者原则,即剔除最高报价后,发行价格超过网下投资者报价中值和加权平均值的,剔除最高报价后的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基金、保险基金报价中值和加权平均值的最低者。这两项改革虽然有利于新股询价,但受利益驱动,网下询价机构不会把价格抬得太高,仍然希望获得较低的新股,从而实现正收益。关键是加强询价报价监管,明确网下投资者参与询价时的监管要求、违规行为和监管措施。涉嫌违反法律法规或证监会规定的,将报证监会立案调查或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为这次改革是针对低价的问题,新股询价低报,有低价的巧合。如果怀疑有团报低价,责任就大了,没必要冒险报低价。反正赚钱不在自己口袋里,赔钱也不是自己的钱。如果你报高价,至少你会安全。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新股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的确,新股询价制度改革后,新股估值大幅上升。媒体信息显示,截至今年3月17日,自询价新规实施以来,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共发行126只新股,平均市盈率为56.35倍,明显高于新规实施前一个月的18.66倍。一些高价无利可图、高市盈率的股票成为重灾区。奥捷科技不盈利发行价高达164.54元。现在它的股价是73元,股价跌了一半。大族电脑的发行价为76.56元   

  

  在新股价格下跌,新股价格上涨的时候,投资者得到了利益,被有关人士诟病改革新股询价机制。好像很多人都以投资人赚钱为耻,投资人赚钱了也不舒服。新股价格上去了,新股就严重破发,投资者就亏了。他们反而认为这是市场化改革的胜利,是彻底的变革。真的是双重标准。事实上,新股价格博弈的市场化结果是,如果上市公司认为发行价格被市场低估,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发行新股。问题是,虽然市场谴责新股价格太低,但没有一家公司延迟发行,仍然抢着上市,说明新股价格不低,没有偏离内在价值。事实上,一些超低价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远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如何才能认为新股价格是低价发行?真是英雄所见略同,组织过度组织化。那么,机构报低价是否存在机构估值的共识因素?   

  

  新股改革不可能总是朝着有利于高价的方向进行。上市公司和中介赚得盆满钵满,投资者也需要喝一点热水。而不是新股的所有收益都被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拿走,投资者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对投资人不公平不友好,和投融资的天平越来越远。   

  

  在目前的询价机制下,新股发行很难不破发。这种改革公平吗?新股询价需要新改革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