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币的背景,03币发行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新熵》,贾蓉编著,易页编著。   

  

  丹阳似乎成了眼镜的代名词。   

  

  乘着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东风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一个“眼镜王国”在江苏这个县级市成长起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四个玻璃杯中就有三个来自丹阳。   

  

  谢万18岁时,因家境贫寒,被迫从温州到东北,卖半成品眼镜和镜框为生。当时的他没有想到,35年后,他已经在江苏丹阳创建了一个镜片帝国。   

  

  这是一个商业战略家的战场,容纳了1600多家光学企业和50000多名员工。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络绎不绝。没人知道这么多品牌中哪家会率先上市,而明月镜片成为了那个“吃螃蟹的第一人”。   

  

  俗话说“这个世界上的学者都是近视眼”,目前中国的近视人数已经超过7亿,也就是说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近视眼。   

  

  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在国内数百万眼镜企业眼中,无疑成了待宰的羔羊。再加上国货化的趋势和国产镜片的替代,此时岳明镜片的成功上市,使其作为“国产镜片第一股”成为关注的焦点。   

  

  12月16日,岳明镜片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价26.91元/股。上市当日最高股价78.04元/股,当日收盘价67.09元/股,总市值90.13亿元。   

  

  在上市过程中,岳明镜片财务数据的披露也让镜片行业的“暴利”正式站在了阳光下。   

  

  尽管谢公晚将明月镜片比作“茅台之于白酒、iPhone之于智能手机”,细究之下,这个曾被誉为“眼镜行业的黄埔军校”,却还未真正实现国产技术自由。   

  

  

01、技术不自由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3年国内眼镜产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但在看似已经成熟的产业链背后,国产眼镜企业却摆脱不掉依赖海外技术的诟病,哪怕连明月镜片也不例外。   

  

  尽管岳明透镜不断强调自身的技术优势,并在招股书中披露,但报告期内,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所得税税率的优惠政策。然而,一些公开数据仍令市场生疑。   

  

  招股书显示,自2018年以来,R & amp岳明镜头的d投资一直徘徊在营收的3%左右。截至2021年6月30日,R & amp公司d技术人员仅占员工总数的9.49%,在公司员工专业分工中最低。   

  

  岳明对技术的重视也体现在员工的工资分配上。   

  

  从各岗位员工近期和年度涨薪情况对比来看,2018-2019年销售、管理、生产人员薪酬均在上涨,其中销售人员涨薪幅度为26.09%,而研发人员涨薪幅度为20.09%;d人员为阴性。   

  

  2021年1-6月,各个岗位的销售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增长超过20%,生产人员的工资也增长了13.88%,而研发人员的工资则增长了20%。d类人员仅增长7.05%。   

  

  就专利数量而言,截至2021年6月30日,岳明镜片拥有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54项,外观专利21项。同行业可比企业eVision,至今已拥有9500多项专利(包括正在申请的专利);江苏史克新材料拥有3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无论较国际还是国内同行业可比企业,明月镜片的技术专利数量都不敌竞争对手。   

  

  就镜片而言,镜片的折射率越高,镜片的边缘厚度越薄,技术要求越高,价格也就越贵。目前国内高折射率产品几乎都是进口的。   

  

  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岳明镜片向韩国KOC及其关联方采购折射率为1.60及以下的特定品种树脂单体,占当期同类树脂单体采购量的90%以上,向其采购折射率为1.67及以上的树脂单体,占当期该类树脂单体消耗量的100%。为了加强合作,岳明甚至与韩国KOC直接成立了控股子公司江苏科奥西。   

  

  尽管岳明在招股书中否认了对韩国KOC的巨大依赖,但也承认公司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公司产品的生产成本产生了很大影响。2018年以来,公司主要原材料占主营业务比重超过50%   

  

  镜片作为明月的主要产品,若连产业上游的原料也无法实现自给自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自由,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新企业,尚有距离。   

  

  

02、霸屏的背后

  

  

  说到明月镜片,总有两个字——“八平”。无论是火车站、机场、公交还是地标建筑的广告牌,随处可见陈手持明月镜头的宣传图。连明月还用“霸屏”来形容自己在公司的《2020年品牌大事记》。   

/img.php?k=03币的背景,03币发行价2.jpg">(来源:《明月镜片2020年品牌大事记》)

  

霸屏的背后自然离不开金钱的大力投入。2018-2020年间,明月的销售费用从7682万一路飙升到1.13亿元,涨幅达47.1%,为同年研发费用的6-7倍。2020年销售费用占总营收已超20%。

  

而相较国内同行业可比公司视科新材,明月镜片的研发费用率不及其一半,但销售费用率却是四倍以上。

  

2017年9月,明月就与陈道明、霍尔果斯皓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南京江畔影视文化工作室、波得思通(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订了代言签订协议。陈道明200万的形象代言人费用,加上广告的策划及宣传相关代言费,报告期内明月为此花去了3288万元。

  

明月对营销的热情可谓是无孔不入。

  

线下体验店、区域实地推广、聘请品牌代言人,到电视广告植入、线下广告投放、电商平台推广,明月都投入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其中明月尤爱电视广告植入和电商平台推广,仅两者就花去了明月一半的营销费用。

  

这也是为什么在《非诚勿扰》、《最强大脑》、《零距离》等综艺节目都能看到明月镜片的身影。

  

至于为何明月镜片如此热衷营销,离不开国内镜片行业的特性。在国内技术尚不能达到国际标准的情况下,国际厂商依视路和蔡司头部效应明显,有关数据显示,仅二者就占据了国内镜片行业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在淘系平台上,依视路和蔡司镜片产品多至几千元,少则几百元,而国产镜片价格参差不齐,最低可至几十元。

  

在镜片行业出现价格战不足为奇,本身产品同质化明显且属于低频次消费品,要想在这样的局面下突破重围,除了低价走量便只能是营销。而当营销费率一提升,产品的成本随之上涨,这也意味着此时一味压低价格便不是长久之计。

  

显而易见,明月在压价和营销两条路中,选择了后者。

  

「新熵」问及一名眼镜片经销商对明月镜片的看法时,其表示:“明月主要是卖品牌溢价和资本运作。产品只能说马马虎虎吧,有些产品线还行。镜片品质在国内众多工厂中算中等偏下的,例如伟星、康耐特等品质在国产中都是一线。对比蔡司、豪雅这种光学巨头就不用说了,看明月上市报表中研发和广告投入份额对比就清楚了。”

  

2018年,上海明月丹阳分公司在广告宣传语中使用绝对化用语,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被处以20.5万元的罚款。在扩大品牌知名度的路上,明月镜片或许显得过于急切。

  

03、暴利可持续?

眼镜行业的暴利早已不是秘密,而明月的上市将这个“黑匣子”彻底打开。招股书2021年1-6月数据显示,明月的成镜成本仅57.03元/副,但线上销售价格最高却能卖到2000元上下。

  

(明月镜片产品的单位成本,来源:《招股书》)

  

为了逃脱价格战的泥沼,谢公晚在其2019年战略发布会上宣布提价,并表示“永久退出价格战”。2018-2021年6月,明月镜片的价格自11.16元/片涨至17.51元/片,上涨56.89%。

  

在价格持续上涨的同时,营收增速却没有随之水涨船高,反而持续下降。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5.1亿元、5.52亿元和5.39亿元。营收增长率分别为19.51%、8.46%和-2.32%。若以2021年上半年营收为标准计算,2021年营收预计在5.43亿元,较三年前仅增长了6.47%。

  

招股书中还披露,明月的毛利率可达50%上下,经销商毛利率维持在40%上下,而零售商毛利率常年可维持在80%以上,同期线下自营的毛利率甚至可达90%。

  

对线下自营渠道镜片产品毛利率较高,明月解释称:“主要系线下自营渠道下发行人客户主要为中端自然人消费者。发行人作为镜片生产商同时可以获得零售端的高溢价空间定价权,从而获得较高的毛利空间。”

  

尽管毛利率高达如此,明月的净利率却相差甚远,仅在10%左右。除了原料成本自身无法控制,加之大手笔投入营销,净利率不达预期也属正常。

  

实际上,眼镜行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中游的生产商和下游的零售商。中间商层层赚差价后,几十块成本的成镜到消费者手中便已是上千元的价格。

  

以1.60防蓝光非球面树脂片为例,发行人出货价格加上了18.5元/片,到零售商出货价格便继续加上了162.5元/片。加上人工、水电等成本及溢价空间,销售价格较成本价翻几番不足为奇。

  

尽管零售商的毛利率如此之高,却仍有不少零售商抱怨明月镜片“不厚道”。

  

这些店家一致认为明月镜片的定位高端的同时又不想放弃低端市场。于是在实体店卖高价却在电商平台大幅打折,这让售卖明月镜片的店家在房租、人力成本的压力下苦不堪言。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明月镜片经销商数量从95个减少至82个。尽管其解释为在进一步优化经销商结构所致。但更多的原因,从零售商的“苦水”中也可窥见一二。

  

2018年明月镜片的镜片和镜片原料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9.43%和99.04%,而2020年二者皆下滑至77.01%和66.65%。尽管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却不挡明月镜片扩产的热情。对于本次募资5.67亿元的金额,明月镜片表示其中4.4亿元将用于镜片扩产项目。市场对该策略的合理性纷纷表示了质疑。

  

截至12月27日,明月镜片最新收盘价44.45元/股,较上市首日回落了33.7%。明月镜片坚持的“价值回归”到底能带领这个眼镜帝国走向何方,仍是未知数。但确定的是,帝国的故事,终究是不好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