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采纳什么意思,卧槽你什么意思

  

  

  

  

  严复十二世   

  

     

  

  第1部分:Bit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内。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字面理解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内。   

  

  文静、礼貌、内敛,有高尚的情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安:你看着安心。是:古以“穿上”,盖。小节:诚信。内(n):古“na”,收入;接受。   

  

  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善于肯定别人的成绩和自己孜孜不倦的工作。谦虚低调,能听别人的意见,平易近人,会招致负面的看法。这才是身居高位的做官之道。   

  

  有:赞助,赞同。荆:倦怠。   

  

  感悟   

  

  1.深刻理解   

  

  鬼谷子阐述了身居高位者的为官之道。   

  

  一个有很大成就,地位很高的人。他们往往不是傲慢跋扈,而是非常平易近人。他们的行为倾向于安静、稳重、有礼貌,而不是轻浮、张狂、没教养。他们工作勤奋,但待人谦和,不动声色。他们往往有自己高尚的节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肯定别人的成绩。如果他们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得到别人的否定意见。他们做出的决定往往是基于集思广益,学习他人的长处,聚集集体智慧。所以他们可以提前预知未来事情的成败。所以他们做的事情往往成功率很高。这才是身居高位的做官之道。   

  

  2.当官。   

  

  鬼谷子说:“许安郑经,他是节日里的第一个。善良而不安静,豁达而坦然被损。主题正确。”阐述了做官之道。鬼谷子说:“所以,聪明人用愚人的长处代替他的短处,用愚人的工作代替他的短处,所以不困。如果是有益的,那就要根据它的长处。说其害者,避其短。”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原因很简单:能集众人之长,避人之短,体现了众人之长,形成了强大的力量。他们只起到一个作用,就是优势的组织者。没有人是完美的。一般来说,有大成就的人,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他们善于表现别人的优点,回避自己和别人的缺点,这样当所有人的优点都表现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完美了。   

  

  鬼谷子告诉我们,做好领导很简单,只要你有整合人才的能力。只要有一群各方面的人才聚集在他的周围,这些各方面的人才就可以互补,这样就什么事都做不成。   

  

  但是如何整合人才呢?鬼谷子在这一段给出了答案,鬼谷子说,“许安郑经,他在第一段。善良而不安静,豁达而坦然被损。主题正确。”鬼谷子给出了身居高位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一是沉着、平和、平易近人,以身作则,兢兢业业;第二,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谦虚低调,与人为善;第三,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赞美和奖励他人,倾听负面意见。这样做可以团结一大批人才,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可能犯的错误。达到这种程度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吗?   

  

  刘邦和他的大臣们谈到天下闻名的原因时说:“我遇见草民的时候,只有一个小小的驿站和一个亭子。斩白蛇,举大旗,屡遭挫折,多次濒临灭亡,但终究是为了成就大业,得天下,立国。是因为我还有自知之明,不太相信自己的天赋和运气。如果我知道如何提出建议,制定战略,并在千里之外赢得一场战斗,我无法与张亮相比。论治国安民,筹粮草,我比不上萧何。指挥军队,统一军队,打胜仗,打胜仗,我比不上韩信。我之所以能一统天下,不是因为我有超人的本事,也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神的加持。只是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借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对张亮、萧何、韩信这样的人处处以礼相待。我信任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所以我赢得了世界。而项羽却自以为了不起,看不到别人的才华。其实他手下有很多人才。因为他容不得别人,有的来找我,有的消失,连范增这种有本事的人也不用,所以失了天下。”刘邦的话道出了将人才融入官员的秘密。   

  

  郑伟被任命为谏官,他敢于直言。有时他在法庭官员面前让施立难堪。   

  

  有一次,李世民从朝鲜撤退回来,愤愤不平地对长孙皇后说:“我一定要杀了魏徵这个农民!”皇后长孙问其所以然,于是穿上朝服,郑重向唐太宗道贺。李世民惊讶地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听说主开悟,所以敢直言。现在郑伟的抗议正是因为陛下的开放。我怎么敢不恭喜他!”李世民只是化怒为喜。   

  

  还有一次,唐太宗手里拿着一只漂亮的鹦鹉在御花园里散步,感觉很开心。突然,我发现魏徵走过来,把鹦鹉藏在我怀里。当魏徵离开时,唐太宗拿出他心爱的鹦鹉,他被活活闷死了。唐太宗脸一扫,大怒。他静下心来,想道:“原来魏徵是担心我纵情声色,轻忽国事。”魏徵看到这一幕,故意拖延时间。   

  

  魏徵死后,唐太宗痛心疾首:“以铜为镜,可以衣冠楚楚;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看人如镜,可以知得失。魏徵走了,从此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句美谈流传千古,至今被世人津津乐道。   

  

  老子说:“圣人欲往民,必以言。”要祖师爷,就要跟着祖师爷走。就是因为圣人在人民之上,而人民不是。   

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是一种最高境界的领导艺术,一个好领导就必须礼贤下士低调处理自己,这样才能纳人善言得到真实的民情;要想使自己的思想更超前,就必须站在各种思潮的后面,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这样汇聚了众家之长的思想一定是最超前的。只有这样的领导艺术才是最高境界的领导艺术,才能得到广泛的拥戴。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达到这个境界,就是最高境界的领导艺术了。最高境界的领导艺术,就是“无为而制”。

  

陈毅是一个大将风范非常明显的将军。陈毅喜欢下棋,不仅喜欢围棋,而且还喜欢中国象棋。解放战争时期,一次,陈毅住在苏北根据地的一个小村上,准备组织一次较大的战斗。房东是一户军属,当家的是一位私塾先生,儿子参了军,家中只有婆媳二人。

  

一天夜里,陈毅起草完一份报告后,出来在院子里来回踱步,考虑着明天的工作。当他走到北屋窗前时,屋里传出一阵说笑声:“妈,你输啦。”“我怎么输了?”“你想,我马二进三卧槽将军,车又当头,你的帅出不来了。”“啊,我的看槽马走得早了,好,先让你一盘,等一下,一定把你的棋子吃光。”听着婆媳俩对局的谈笑声,陈毅抬起头,见屋内一片漆黑。他明白了,这婆媳俩是在下盲棋。能下盲棋的人,棋艺一定很高。

  

第二天晚饭后,陈毅提出要和大娘走一盘。大娘一看首长要和她下棋,不免有些紧张,连忙推脱说,我的棋是老头子教的,下得不好。首长喜欢下棋,我让儿媳把老头子叫回来。陈毅连忙说:“不用了,我去登门求教。”

  

陈毅和几位警卫员来到私塾,一进屋,见墙上挂着一个大棋盘,黑将用钉子钉在将位上。陈毅说明来意,老先生高兴地摘下棋盘,又把钉死的黑将取下来。陈毅好奇地问:“您为什么把将钉死”老先生自豪地说:“我下棋从来不动老将,今天你是客人,我破例了。”说罢二人开始对弈。

  

第一盘,陈毅中炮凶猛、凌厉,左边的车、马、炮三子归边,很快取胜。第二、三盘都下成和棋。老先生捋了捋胡子,一推棋盘:“老朽不才,同志见笑了。”走出门后,警卫员议论开了:“这老头口气好大,说什么下棋从不动老将,也不过如此嘛。”陈毅接话说:“不对劲,我总觉得老先生的真功夫还没拿出来。”

  

后来,战斗胜利结束,部队又回到这里休整,陈毅抱着上次的疑虑,又去找老先生下棋。这次老先生取下棋盘,却不拔掉钉死老将的铁钉。结果,陈毅连输三盘,警卫员都傻了眼。

  

陈毅不由问道:“老先生,前次你动了老将,我能一胜两和,今天你不动老将,我却连战皆输呢?”老先生笑着说:“你上次来,身后跟着几位跨短枪的战士,我估摸着你一定是位首长,听说你们要在附近打大仗,我想,战前不能挫了指挥官的锐气。你走后,我才知道你就是大名鼎鼎的陈毅将军,我庆幸当时没赢你的棋。现在你凯旋而归,喜报满面,我败你三盘,好让你冷静一下头脑啊!”陈毅听后,连忙躬身一礼说:“先生所言极是。棋艺上您是我的先生,对待胜负您也称得起先生,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

  

1960年6月28日,陈毅在北京接见国家队部分围棋、象棋和国际象棋选手时还提及此事。

  

3、大公无私辩证法

  

鬼谷子的论断,对于尚未为官,还没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也适用。如果一个普通人,他做到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善于吸纳别人优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反面意见,乐于献,不计得失,虚心低调,如果具备了这些优秀品质,其实他已经具备了被提拔重用的潜质。

  

如何才能修炼出这些优秀品质呢?我在培养企业新人才的时候,会给他们讲一种方法:“大公无私辩证法”。我告诉他们:“大公无私”的人,并不是不图回报的“傻子”,其实他们是得到回报最多的人。比方说:一个人,他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别人服务,大家推举他当上了村长;当上村长以后,他还是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全村人民服务,别人都住上新房子了,他还是住在土坯房里,他受到了全村人民的拥戴,结果他被提拔为了镇长;当上镇长以后,他还是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全镇人民服务,受到了全镇人民的拥戴,结果他被提拔为了县长,……。从表面上看,他大公无私自己什么也没有得到,但是,当他当村长的时候,他得到了全村人都得不到的地位“村长”;当他当镇长的时候,他得到了全镇人都得不到的地位“镇长”;当他当县长的时候,他得到了全县人都得不到的地位“县长”,他得到的回报还少了吗?

  

老子说:“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孙中山说:“天下为公。”俗话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阐述的就是“大公无私辩证法”,越是大公无私的人,社会给他的权利越大、地位越高。而他的权利越大、地位越高,他大公无私所服务的人就越多,带之而来的就是拥护他的人就越多;支持和拥戴他的“气场”越强,社会就会把更大的权利和更高的地位交给他。良性循环就形成了,这就是我总结出来的“大公无私辩证法”。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还会患得患失吗?你还会拈轻怕重吗?你还会怨天尤人吗?你还会牢骚满腹吗?经过我这番“大公无私辩证法”的洗礼以后,他们知道了“大公无私”会得到更大回报以后,他们再也不患得患失,再也不自私自利了,他们会斗志昂扬、干劲倍增,很快就可以成才,很快就会得到提拔。

  

有一次,年轻的范仲淹和朋友郊游的时候,遇到一个算命先生,据说算得很准。范仲淹问他:“你看我能不能当宰相?”算命先生觉得这个孩子口气太大,不想给他算。范仲淹连忙改口:“那你看我能不能当医生?”算命先生问他:“刚才你问能不能当宰相,现在为什么又问能不能当医生呢?”范仲淹说:“只有宰相和医生可以拯救人民。如果当不上宰相,不能最大限度的拯救人民的话,就当医生,一个一个的救死扶伤。”算命先生听后非常感动,热情鼓励他:“你有宰相爱民之志,就一定能当上宰相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范仲淹的行动和思想,赢得几代人的敬仰。历代仁人志士也纷纷以范仲淹这位北宋名臣为楷模,学习和效法。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我在前面曾经讲过,我总结出来的“倒三七哲学”,其实就是大公无私辩证法的早起修炼。

  

我曾经认识一个农民企业家,他两千块钱打天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不到两年时间,他企业的产值就达到数千万了。我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他告诉我:他的经营方法很简单,他做得任何一件事,都会让别人得七分好处而他自己只得三分好处。每一次在谈生意的时候,他都会把没有任何掺假的成本告诉对方,把做优质工程实事求是的利润告诉对方,最后告诉对方,利润的七成给对方,自己只得三成。既能确保优质,又能有丰厚的回报,哪有不接受的呢?我不解的问:“把利润都给别人了,你自己挣什么钱?”他告诉我:“一个工程他七我三;两个工程他七我已经加起来等于六了;三个工程他七我已经加起来等于九了……;最辉煌的时候,我可以做到一百个工程同时开工,你说我能够实现多少利润?”简直是“一语道破天机”啊!

  

我恍然大悟、顿开茅塞,后来我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参照很多成功人士的启发,总结出了人生“倒三七哲学”。今天的市场经济已经趋于完善,那个企业家的经营方法未必可取,但是他的外交谋略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我们做人做事都按照“倒三七哲学”的原则,哪有办不成的事呢?纵观古今中外的大成功者,有哪一个是“我”字当头的呢?任何一个人与他打交道时,都会感到能够得到一些什么:得不到金钱,也能得到荣誉,得不到荣誉也能得到地位,最低限度也能得到个心情愉快,总之会让别人很有想头,所以别人才愿意追随他,拥戴他。

  

中国人非常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诗经里也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换言之,就是中国人绝不愿意“欠人情”,中国人非常知道知恩图报。 有了这种“图报文化”,就为我们“大公无私辩证法”建立气场,干大事奠定了基础。

  

这就是我总结出来的“大公无私辩证法”:大公无私的人,是自己“什么也不要”,完全都给与别人。得到的回报是:别人的拥戴,社会的认可。代之而来的,就是更高的地位和更多人的拥戴,良性循环就形成了。所以,大公无私的人,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东西,他的回报会更丰厚。

  

4、患得无得 患失尽失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这就是成语词典对“患得患失”的解释。

  

后羿是中国历史上的善射者,他能够百步穿杨。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宫中,叫人拿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对后羿说:“如果你射中了的话,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想到自己这一箭出去可能发生的结果,后羿心潮起伏,结果连射两箭都远离靶心。后羿收拾弓箭,悻悻地离开了王宫。夏王在失望地问手下:“后羿平时射起箭来百发百中,为什么今天他就大失水准呢?”手下解释说:“后羿平日射箭,不过是一般练习,在一颗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静下心来充分施展技术呢?”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行,在北归的时候,秦始皇死于沙丘。宦官赵高极力想拥立胡亥。但没有李斯的支持是不行的。于是赵高对李斯说:“皇帝临死前,召扶苏参加葬礼的这封信,还没来得及送出去,现在胡亥手里。决定由谁来继承皇位,全由你我说了算?”李斯听后非常惶恐的说:“这是亡国的言论,不是人臣应该议论的。”赵高对李斯的弱点了如指掌,他让李斯和蒙恬进行对比,李斯自觉不如蒙恬。赵高乘机又说:“扶苏刚毅而勇敢善战,他继位后必将任用蒙恬为丞相。”这句话一下子戳中了李斯的要害,患得患失的李斯最怕有人将他取而代之。一下子他的心理防线崩溃了。于是,篡改遗诏的“好戏”上演了。胡亥、赵高将秦始皇召扶苏来咸阳送葬的书信,改为斥责扶苏“无尺寸之功”、“不孝”的信,令他自杀,同时责备蒙恬“不忠”,也令他自杀。结果扶苏乖乖地自杀了,蒙恬不肯自杀,但后来被囚禁,服毒而死。结果赵高利用完李斯以后,以最残酷的手段除掉了李斯。

  

孔子曰:“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可以是名利,也可以是地位。总之是他想得到又生怕失去,在他看来是弥足珍贵的东西。因此,患得患失的人,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他们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乃至于不惜牺牲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其实,患得患失的人自己也很痛苦,活得并不自在,并不轻松。那可真是“熙熙攘攘为名利,时时刻刻忙算计”,结果还多半会“算来算去算自己”。对这种人来说,是在痛苦与无聊,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的钟摆,永远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的一天。

  

多年来,通过大量的看书与朋友交流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总结出了“患得无得,患失尽失。”的人生哲理。

  

患得患失的人,往往是把“理想”和“目标”设定在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位置上的人,由于自己的才能很难实现,所以就必须要急功近利、损人利己,只有坑害有能力的人,才能把别人的功劳扣在自己的脑袋上。这就是患得患失的人往往都是损人利己的人,其最终结果往往都是悲剧收场的原因。

  

日本有一个马拉松冠军,人们都不相信他的身体条件能够得冠军,直到他退役的那一天,他终于道出了他得冠军的奥秘。原来他在每一次马拉松比赛前一天,他都会亲自骑着自行车把马拉松的全部路程走一遍,然后把全程分成若干目标,一个一个的实现小目标,大目标就不觉得遥远了,就容易实现了。

  

我在与年轻人才交流的时候,建议他们:要规定自己发展的方向,但不要设定“远大目标”。

  

所谓“方向”,就是给自己定位,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确定自己要朝着哪个方向发展,然后有针对性的锻炼这方面的才干。

  

所谓“远大目标”,就是与自己才干所不匹配的目标,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很有可能会出现:要么乱人心智、急功近利;要么患得患失、私欲横流,的严重恶果。

  

要制定目标,但,这个目标只是在自己才干之上最多不超过两级的目标,自己所制定的目标是看得见的,是可以实现的。这样,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去实现,最终就可以创造人生最灿烂的辉煌。

  

宅心仁厚的刘备

  

曹操召徐庶说:“我本打算踏平樊城,考虑到众百姓之性命。你前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若执迷不悟,玉石俱焚。”

  

徐庶受命而行。至樊城,刘备、诸葛亮接见,共诉旧日之情。徐庶说:“曹操使我来招降使君,是假买民心,他现在分兵八路,填平白河而进军。樊城可能守不住,应该考虑撤退之计。”刘备想留徐庶。庶说:“我若不还,为天下人笑。”刘备不敢强留。

  

徐庶辞回见曹操,说刘备并无降意。曹操大怒,即日进兵。

  

刘备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说:“应该速弃樊城,去襄阳暂避。”刘备说:“百姓随我许久了,哪里忍心放弃?”诸葛亮说:“应该遍告百姓:有愿随者同去,不愿者留下。”先派关羽到江岸整顿船只,令孙乾、简雍在城中声扬说:“今曹兵将到,孤城不能久守,百姓愿意跟随的一同过江。”两县的百姓齐声大呼:“我们虽死也愿随使君!”

  

于是百姓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一片。刘备在船上望见,大哭说:“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我还活着干什么!”想要投江自尽,左右慌忙救止。百姓被感动得莫不痛哭。船到南岸,回顾百姓,有未渡的,望南而哭。刘备急令关羽催船渡之,方才上马。

  

行至襄阳东门,只见城上遍插旌旗,壕边密布鹿角,刘备勒马大叫说:“刘琮贤侄,我只是打算救百姓,没有别的意思。快开门吧。”刘琮听说刘备到,害怕不出。

  

蔡瑁、张允来到敌楼上,命令军士乱箭射下。城外百姓,都望着敌楼而哭。刘备说:“本打算保百姓,反而害了百姓!我不愿入襄阳了!”诸葛亮说:“江陵是荆州要地,不如到江陵去。”刘备说:“好。”于是引着百姓,尽离襄阳大路,望江陵而走。襄阳城中百姓,很多乘乱逃出城来,跟刘备而去。

  

刘备同行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的不计其数。忽哨马报说:“曹操大军已屯兵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很快就要渡江赶来。”众将都说:“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带着百姓数万,日行十余里,像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到江陵?如果曹兵赶到,如何迎敌?不如暂时放弃百姓。”刘备哭着说:“要成大事必以人为本。今百姓归顺我,为什么要舍弃他们?”百姓听到刘备的话,莫不伤感。

  

刘备带领十多万百姓,缓缓而行。诸葛亮说:“追兵不久就会到来。可派关羽前往江夏求救于公子刘琦。教他速起兵乘船在江陵会和。”刘备答应,即令云长同孙乾领五百军往江夏求救;令张飞断后;赵云保护刘备的家眷;其余全部都照顾百姓而行。每日只能走十余里。

  

探马报曹操说:“刘备带领百姓,日行止十数里,计程只有三百余里。”曹操教各部下精选五千铁骑,星夜前进,限一日一夜,赶上刘备。大军陆续随后而进。

  

刘备引十数万百姓、三千余军马,进程缓慢的往江陵进发。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诸葛亮说:“云长往江夏去了,绝无回音,不知如何?”刘备说:“烦劳军师亲自走一遭。刘琦感你昔日之教,今若见公亲至,事必可成。”诸葛亮答应,便同刘封引五百军往江夏求救去了。

  

当日刘备与简雍、糜竺、糜芳同行。正行间,忽然一阵狂风就马前刮起,尘土冲天,平遮红日。刘备惊问:“这是什么兆头?”简雍懂得阴阳,袖占一课,大惊说:“此大凶之兆。应在今夜。主公可速放弃百姓而走。”刘备说:“百姓从新野相随至此,我怎么忍心放弃他们?”雍说:“主公若恋而不弃,会遭大难的。”刘备问:“前面是何处?”左右答:“前面是当阳县。有座山名为景山。”刘备便教就此山扎住。

  

正是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至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刘备大惊,急上马引本部精兵二千余人迎敌。曹兵杀到,势不可当。刘备死战。正在危迫之际,张飞引军到,杀开一条血路,救刘备望东而走。文聘当先拦住,刘备大骂:“背主之贼,有何面目见人!”文聘羞惭满面,引兵自投东北去了。张飞保着刘备,且战且走。奔至天明,听到喊声渐渐远去,刘备方才歇马。看手下随行人,只有百余骑;百姓、家眷和糜竺、糜芳、简雍、赵云等人,都不知下落。刘备大哭:“十多万百姓,都因为追随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都不知存亡。即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痛不欲生!”

  

从而演绎了“赵子龙单骑救幼主”、“张飞大闹长坂桥”、“刘备摔阿斗”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点评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仿佛刘备只会哭,没有大智慧。但是,从古到今比刘备爱哭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只有刘备能够成就大业?因为刘备他会哭,他的哭声中蕴含着大智慧。刘备为汉室江山而哭,刘备为水深火热的百姓而哭,刘备为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而哭,而刘备又有几次是为自己而哭的呢?鬼谷子说:“安徐正静,其被节先内。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刘备才是深通此道的人,他哭汉室江山,为刘备打起了出师有名的大旗;哭百姓于水火,他哭出了个万民归心;哭将士们浴血奋战,他哭出了个上下同欲。由此看来,刘备的江山的确是“哭”出来的。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讲到“大智慧中的大智慧者”时就讲到了刘备。论治国安民、谈兵论道他不如诸葛亮、庞统;论带兵打仗、万夫不当他不如关、张、赵云。但,刘备会哭,他会在最感人的时候,不失时机的哭,结果就哭出个万众一心。要让刘备与曹操、周瑜比,从文韬武略到治国安邦,刘备都无法与他们相比,但是,刘备却能够得江山。用今天最时髦的话来说:刘备会“整合社会资源”。刘备就是大智慧中的大智慧者。

  

绝缨会

  

公元前606 年,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一次灭了叛党,回到郢都,开了一个庆功会。这个宴会名为“太平宴”。

  

君臣兴致很高,从白天一直喝到晚上,还没尽兴。这时,天已经黑了,外面刮着大风,好像要下雨的样子,可是大厅中烛火通明,轻歌曼舞。忽地,从舞女中转出一位绝色佳人,这美女是庄王最宠爱的许姬。此刻,她奉庄王之令为群臣斟酒。她轻盈得燕子一般,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群臣一个个着了迷。

  

突然,一阵风扑到大厅上,吹灭了所有的蜡烛。许姬正为一人斟酒,那人趁着黑灯瞎火之际,拉住许姬的袖子,去捏她的手。许姬倒也厉害,顺手牵羊地把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快步来到庄王前轻轻地告状,要庄王快命人点烛,看看是谁竟敢调戏她。调戏君王的宠姬,无疑是对君王的羞侮。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啊!但庄王想了想,却高声喊道:“切莫点烛!寡人今日要与诸卿开怀畅饮,不用打扮得衣冠齐整的了,大家统统把帽子全摘下来吧!”当莫名其妙的文武官员都把帽子摘下后,庄王才叫点烛。这样,庄王和许姬始终都不知道拉袖子的是谁。

  

散席后,许姬责怪起庄王来。庄王笑笑说:“今天是我请文武百官来喝庆功酒的,大家很高兴,喝得都差不多了,酒醉出现狂态,这又有什么奇怪呢?我如果按你说的把那个人查出来,显示了你的贞节,却让群臣不欢而散,就都会说我胸怀和度量太小,那以后谁还会为我拚死效劳呢?”许姬听了,十分佩服。

  

后来,楚国与郑国交战时,前部主帅的副将唐狡自告奋勇率百余人充当先锋,为大军开路。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使楚军进展顺利。庄玉要厚赏唐狡。唐狡却红着脸说:“大王切莫厚赏,只要不治我的罪,末将已感激不尽了!”庄王问:“为什么呢?”唐狡磕头答道:“上次‘绝缨会’上,去拉美人手的便是我呀!蒙大王昔日不杀之恩,末将今日才舍命相报啊!”庄王大喜,还是重赏了他。

  

点评

  

鬼谷子说:“安徐正静,其被节先内。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他还不仅仅能够做到鬼谷子阐述的最高境界的为官之道,他还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就连别人调戏了他的爱妃,他也能容忍,由此换来的是政令畅通、将士用命。

  

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豁达大度、胸怀宽阔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古往今来的史实表明,凡事业上建功立业、取得成就的,绝非是那些胸襟狭窄、小肚鸡肠、谨小慎微的人,而是那些襟怀坦荡、宽宏大量、豁达大度者。

  

陶妻远虑

  

周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陶答子的人,派到陶这个地方做大官。

  

三年下来,陶地还是老样子,没有一点儿改变,可他家里却暴富起来,财产超过了先前的三倍。这件事引起了他妻子深深的忧虑。

  

有一次,陶答子回到家里,神采飞扬地交给妻子一颗珍贵的夜明珠。妻子满脸愁容。陶答子不快地说:“别家的妻子愁缺吃少穿,愁白了头,你跟着我日有金,夜有银,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妻子启发地说:“我听人家说,南山有一只豹,因为没有长成花纹,而在大雾中隐藏了七天七夜,没有出来觅食,这是为什么呀?”“那是它胆子小,挨饿活该!”陶答子不屑一顾地说。“圈里的猪贪馋而饥不择食,长得白白胖胖的,就挨了刀子,这又是为什么呀?”妻子耐心疏导。“吃饱了挨刀,是个饱鬼,那也值得。”陶答子正在欣赏夜明珠发出的绿莹莹的光,心不在焉地回答。妻子很生气,提高声音说道:“古人说过,缺乏知识的人爬上高位做大官儿,祸害离他已经不远了。对国家对百姓没有建树和贡献,而家中却积金屯银,这不值得高兴,因为家难已经在向他招手了。夫君做大夫三年,并没有做出显著的政绩,却在钱财上下着功夫,我怎么不为你担忧呢?”陶答子听了这番话,像当头泼了一盆冰水,暴怒地打了妻子一记耳光,不容分说,让家丁把她赶出了家园。“夫君保重!”妻子抱着一个最小的孩子,边哭边走,不时地回过头来,希望陶答子回心转意。可是,陶答子早已返身进入内室去了。

  

一年以后,陶答子家果然遭到大难,除老母亲外,一家人都成了刀下之鬼,家产洗劫一空。妻子听到这个消息,大哭了一场,带着最小的孩子回到家中,安葬了丈夫和其他被杀的人,好言安慰了婆婆,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着一家三口人,再也用不着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

  

点评

  

鬼谷子说:“安徐正静,其被节先内。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这样的为官之道与陶答子这样的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手握重权却不作为,还能日进斗金。这些浮于表面的现象,恐怕不光是陶答子的妻子,就连普通老百姓也能看清楚,而陶答子却能够在金银财宝上睡着觉,我们就不得不为陶答子的政治短视而悲哀了。我们对陶答子妻子的遭遇就不仅仅是同情了,而更多的是佩服、是赞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