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保健器材广告,生活保健用药

  

  春节将至,很多子女回家过年会选择给父母亲送各种礼品尤其是送各种保健品。据中国科协的一项居民用药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对保健品认识存在误区,部分人盲目使用保健品,以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居多。   

  

  根据在,的调查,21%的被调查者认为保健品是药品,可以治病,有些人把保健品和药品一起服用;23%认为保健品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58%的被调查者认为维生素有益无害,越多越好,可以随意补充。   

  

  哪些人喜爱保健品?   

  

  根据北京和天津的入户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中,约有75%的人经常服用一两种保健品。这些保健品大多是子女孝敬老人的礼物。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孩子们会给父母送很多保健品,以表示对长辈的关心和尊重。其次,女性是保健品消费中的另一个重要群体,主要以排毒养颜产品为主,并呈现低龄化特征。孩子们服用一些所谓的营养补充剂,可以增强他们的身体发育。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保健品并行的保健器械和生活用品,也受到很多人的青睐,比如保健床、保健衣、鞋袜等。   

  

  据调查,许多保健品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通过吹嘘保健品的功效、免费体检、免费试用、健康咨询和赠送产品等方式,诱骗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保健品。一些保健品生产经营企业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通过医学专家、名人做恐吓广告;部分保健品的产品说明书、标签未按批准的内容印制,擅自增加保健功能,夸大适用人群,甚至故意混淆与药品的界限,误导消费者;部分产品使用食品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号、消毒灭菌产品批准文号等假冒保健品,违规宣称保健功能。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整天播放效果夸张的保健品广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外界影响的结果就是,人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要么是无法认同的,被欺骗了。   

  

  面对铺天盖地的各种保健品,应该怎样取舍呢?   

  

  根据我国2005年《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即人们常说的保健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合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客观地说,一些经过保健部门验证的保健品对人体健康的促进有一定的作用,比如适当补充膳食纤维,可以有效预防肥胖、糖尿病、结肠癌等。蜂胶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调节血管功能,降低血压。   

  

  马上又要过春节了,老年人在养生保健中,如何对待儿女们送来的多种保健品?   

  

     

  

  首先,必须明确,保健品不是健康必需品。在日常生活中,只要采取合理的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的运动,良好的心态,规律的起居,就是很好的保健品。我宁愿少吃或者不吃。   

  

  第二,在服用某类保健品时,一定要搞清楚该保健品的“身份”,即该保健品是否有国家的官方批准文号,千万不要立即盲目服用。   

  

  第三,保健品的使用一定要因人而异,对症使用。   

  

  第四,保健品的使用,包括保健器械的使用,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第五,使用或服用一些保健品后,如果感到身体不适或有严重反应,应及时就医。   

  

  (来源:云南省人口与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吴发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