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虚词对仗仅供参考,常用虚词有哪些

  

  前言格律诗要求严格,尤其是对仗,这是学习格律诗的基本功之一。   

  

  写律诗的时候,一定非常熟悉工对、领对、宽对、错综对、借对、对等这些常见的概念。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对偶现象,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这种对仗可以吗?   

  

  王力老师在《汉语诗律学》里介绍了几个特别的对比法,老街分别挑选出来,供大家学习。   

  

     

  

  1.动词和副词:no和no,No,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副词。但是这两个词经常形成反义词。   

  

  杜甫《雨》中的项链;   

  

  贺天开始下雨了,还打雷了。看着突如其来的浮峡,偷偷渡河。   

  

  马无色,龙不能战。葛生殷琦,不一定是从阳台上。   

  

  动词后面通常接名词,副词后面通常接动词和形容词。   

  

  公牛奔跑-没有颜色,龙打架-没有开口。无色,VN,动宾结构;不,dV,副词修饰动词。没有和没有是对立的,动词和副词。相对于颜色开放,名词对动词。看似分离并不对立,但无色对无法打开,也算是宽大对。   

  

  再比如杜甫《30《登高》中的对联:   

  

  风又急又高,猿猴叫得很伤心,鸟儿在白沙的白沙里打转。   

  

  [树叶像瀑布的水花一样落下,而我看着长河总是滚滚向前]。   

  

  悲凉秋景里的李,常年游子,在疾病缠身的今天独自生活在高台上。   

  

  历尽艰辛,苦尽仇恨,白发满发,酒杯杯残损悬。   

  

  这首诗叫七律之首,八句全对。而且对联是流传千古的好对子。   

  

  【无边】落花树萧萧,【无边】长江滚滚而来。   

  

  没有和没有,动词对副词;边到边,名词到形容词不是很整齐。但是解释起来没完没了,都是形容词,名词洛木,长江都有修饰,但是很工整。   

  

  可见,格律诗中有些对仗是可以分开的,有些是用短语对仗比较好,不要太苛求。   

  

  第二,疑问代词对副词。古诗词中常见的疑问代词:Who、he这些经常与副词对立的词,似乎都被当成了副词,这与现代语法完全不同。   

  

  杜甫第五首第四联《伤春五首》:   

  

  据说在文故事的开头,有许多孤儿。   

  

  难分太仓粟,而弃庐阳阁。   

  

  路虎登上前厅,王子们离开了皇家河。   

  

  【无夜半舞,谁记得风歌】。   

  

  春满风雨,幽者泣。   

  

  足见重建德行,才能讲和。   

  

  -没有午夜舞会,谁?——风之歌的回忆。对谁,你得把谓语“无”修饰成副词用。这里的主语是谁,就在动词之前。古人以此为对,副词和疑问代词相反。   

  

  另一个例子是王维的《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首对联:   

  

  练了很久的基座,终于登上了神坛。   

  

  【谁说破车骑,空衣易生】。   

  

  咸阳风凄,渭河水寒。   

  

  没人缺席的时候,要打一个姓官的。   

  

  谁说破车骑,空衣易生。谁啊。敬空气。现代语法中,句子的主语“谁”与修饰谓语的副词“空”相对。   

  

  又如董力的对联《送人之天台》:   

  

  一根带着行李的藤蔓在云的边缘抓住了冰。   

  

  【若丹经无误,白发何来】。   

  

  亚纱美仙境,珍珠海可灯。   

  

  知道者为隐者,笑者会签汉朝。   

  

  丹为-不-荒谬,白发也-什么-可以。不对,对,对,也是副词对疑问代词。   

  

     

  

  3.数字与方位数字通常与数字相对立,但也有与方位词相对立的。例如,唐代陆温(771~811年)的《排律》《道州夏日郡内北桥新亭书怀赠何元二处士》:   

  

  在结构池梁上,着陆当天几次。   

  

  树叶茂密的晴空,长满青苔的暗岸。   

  

  【中心满是凉风,微风从四面八方吹来】。   

  

  衣生羽,高枕生尘。.是微微。   

  

  空气中心饱满,微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汉语是一个方位词,相对于四是一个数字。但是,不要采取这种形式   

  

  同样的,数字和颜色也是对立的,比如它们在彼此相伴千里的时候,总是被当作白头翁。万,中心语是孙、翁,所以这个对仗其实就是:万里天vs白头翁,是两个名词组的对仗。   

  

     

  

  第四,对立面的错综复杂,大家都很熟悉。李群玉《叙钱塘异胜》是第一个联系人:   

  

  【裙拖六湘江水,鬓耸巫山一片云】。   

  

  曲风只应天上,歌声应人间闻。   

  

  胸前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醉。   

  

  当你为教育而战时,很容易看到文君,但你感觉不像一个朋友。   

  

  拖【六图】【湘江】水,耸【巫山段】云。六湘江到巫山段,六湘江到巫山段,湘江到巫山段,因为是平的。   

仄的关系,错综相对。

  

还有一种称不上对仗的,但是有点像错综对的影子,例如白居易《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首联: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滪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朝来,对春初;又得,对欲取;东川,对梓州;信和发不对仗。

  

这种看似散句,又有对仗内容的诗句,王力先生认为:

  

一种隐隐约约的错综对.......在错综变化中,用些似对非对的字眼.......《汉语诗律学》

  

又如刘长卿《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的首联:

  

【江海相逢少,东南别处长】。
独行风袅袅,相去水茫茫。
白首辞同舍,青山背故乡。
离心与潮信,每日到浔阳。

  

江海-相逢-少,东南-别处-长,上联:逢,下联:别,也是一种错综的对仗。相对上一首的首联来看,这首诗的首联,还算是宽对。

  

关于这些可能不对仗,但是在字词或者说意义上部分相对的现象,王力说:

  

似乎是诗人修辞的秘诀,所以不见有人谈起过。《汉语诗律学》

  

  

结束语关于对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林黛玉的口指出:

  

香菱找黛玉学作诗,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古人只分虚词和实词,古诗的实词基本是指名词。其他的例如动词、副词、介词等等都是虚字。

  

所以,用现代语法分析古人的对仗,不可机械地去套用。反过来说,现代人作旧体诗,一定要多看一看古人作品,熟悉古人的下字特点。

  

@老街味道

  

近体诗语法20:诗中的虚字(下),疑问词和语气助词

  

近体诗语法20:诗中的虚字(上),副词的特殊用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