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啤酒股票可以买,啤酒股票哪个板块强

  

  (报告监制/作者:证券刘)   

  

  近期,啤酒行业提价预期再起,本文:简介   

  

  1)18年物价上涨的始末,对比本轮物价上涨与上一轮的异同,展望后续的演绎方向。   

  

  2)对标外资龙头,探讨销量稳定背景下啤酒在中国的中长期业绩增长空间。   

  

  3)比较领先的高端策略在产品、渠道、营销方面的差异。   

  

  4)借鉴美国经验,总结啤酒在中国的长期潜在发展路径。   

  

     

  

  1.这一轮价格上涨的“恒常不变”1.1 不变:源于成本压力,行业集体提价将改善盈利时隔18年重启。   

  

  1.1.1 起因:成本压力为主要驱动   

  

  预计成本采购周期为半年左右。从成本构成来看,啤酒中包装占比高达49%(估计玻璃瓶占35%,铝罐占10%左右,纸箱占5%),麦芽占14%左右。   

  

  以重庆啤酒为例,原材料通过招标采购,上半年做一次,下半年做一次。所以我们判断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变化以半年为周期。   

  

     

  

     

  

  17年末至18年初,原材料、包材涨价带动吨成本变动大个位数到小双位数。   

  

  2018年,受澳洲和小麦干旱影响,叠加全球库存处于历史低位,大麦价格升至三年高位。玻璃瓶、铝罐受环保政策和去产能限制,价格上涨;瓦楞纸涨价主要是因为国家对进口废料监管趋严。   

  

  从公司来看,17H2和18H1以及H2领先吨的成本涨幅普遍在中到大个位数。青岛啤酒18Q3吨成本同比9%,华润18H1/H2吨成本同比9%/11%。   

  

  自20H2开始,成本重拾升势,预计22H1吨成本压力较上月加大。   

  

  2000年5月,澳麦征收双反政策生效,大麦价格持续推高,目前已超过18年水平。   

  

  纸箱、玻璃瓶等包装材料受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保持上涨趋势。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21Q1吨的成本由于规模效应而摊销。21Q2/Q3领先吨成本从中位数增长到位数,青岛啤酒Q2/Q3吨成本增长6/7%,珠江Q3吨同比增长12%,华润21H1吨变化4%。   

  

  展望Q4和22H1,我们判断吨成本压力可能较上月加剧,主要是因为采购发生在今年年底,原材料和包装材料成本仍高于年中。展望22H2,玻璃价格现已回落,大宗商品上游产能扩张降低了涨价预期,预计吨成本压力将逐步缓解。   

  

     

  

  1.1.2 传导:淡季迎来行业集体提价潮   

  

  淡季,强势区域迎来集体涨价潮。   

  

  1)18年复牌后,龙头公司大多在淡季直接提价,时间集中在12月至5月,幅度大多在5%以内,且通常在强势地区(如青岛啤酒的山东、燕京的北京)启动,提价覆盖中低档产品。   

  

  2)此轮涨价多集中在9-1月,涨价幅度在5-10%,且仍在强势区域启动(如青岛啤酒的山东、乌苏的新疆、华润的四川),涨价范围涵盖中高端产品。   

  

     

  

  1.1.3 效果:循序渐进,短期或存在费用补贴、毛利率下行   

  

  1)从均价看,18Q2/Q3青岛啤酒每吨营收增长约6%/5%(缩小可比口径),18H1/H2华润每吨营收增长13%/11%。涨价效应可以在报表端看到。   

  

     

  

  2)从利润率来看,青岛啤酒18Q1/Q2/Q3/Q4的销售率同比为-0.1/1.5/-2/-2.9pct,这表明虽然涨价会带来短期的阶段性支出增加,但销售率最终会回归正常;同比毛利率为-0.9/0.5/-2.1/2厘,这表明价格上涨的影响将是渐进的,逐渐覆盖价格上涨的影响   

绎路径有望类似于18年,龙头可能采取阶段性、适当的投入费用补贴来助推提价平稳落地,但一段时期后(18年为2-3个季度)销售费率将趋于正常,吨价上升幅度可覆盖吨成本上涨,毛销差重拾升势。

  

  

1.2 变:新增高档品种,提价力度加大,预计传导节奏加快

  

1)从提价时间和幅度上看,本轮时间提前、幅度加大。本轮提价更集中在9月到12月,幅度多为5-10%,个别超10%;18年的提价更集中在12月到4月,幅度大多不超过5%。

  

2)从提价品种看,18年的提价主要针对低、中档产品(如:青岛的崂山和经典、雪花的勇闯),本轮提价新纳入中、高档单品(如:青岛的纯生、重啤的乌苏)。

  

我们认为,新纳入的单品已具备体量,优势竞争地位已基本确立,且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弱于中低档。

  

3)从传导节奏上看,我们判断,在集中度提升背景下,当前的竞争比18年更理性,龙头对利润的诉求更深,通过持续、大量投放费用补贴渠道的概率更低,更多费用将直接用于终端消费者培育。因此,本轮提价有望缩短费用补贴、毛利率恶化的持续时间,加快过渡到毛销差上行的阶段。

  

根据龙头财报数据,销售费率华润 H1 同比-0.05pct(预计21年略有提升),青啤Q1-3同比-0.1pct,重啤Q3同比-1.95pct(预计21、22年与20年持平),费用投放规划相对稳健,有望逐步兑现我们的判断。

  

  

1.3 本轮提价浪潮啤酒对比调味品的异同

  

我们认为,本轮啤酒与调味品行业的提价存在的相同点是:为了应对成本上涨的压力。不同点在于:

  

1)提价目的:海天提价将有利于刺激二批商囤货意愿,缓解一批商库存压力,并优化价值链利润分配。

  

2)提价顺序:啤酒比调味品的竞争格局更稳定、龙头间的差距更小,故呈现集体提价的特征。调味品的提价通常由龙头海天开启,其余调味品等待一段时间后跟随提价。

  

3)提价时期:啤酒提价多发生在淡季(11 月-4 月),价格体系理顺后静待旺季释放利润;本轮调味品提价发生在旺季。

  

4)传导周期:啤酒由于保质期偏短,库存偏低 (半个月到20多天),提价向下游的传导更迅速;本轮调味品提价中,海天库存2个月左右。

  

5)费用节奏:本轮提价中,啤酒竞争格局比以往更稳定,厂商对利润的诉求更强,提价后通过持续、大量费用补贴渠道的概率降低。调味品对比啤酒的竞争格局更分散,且需求恢复进度仍待观察,不排除加大费用投放的可能。

  

二、销量维稳背景下,龙头的业绩空间几何?销量维度或难觅成长空间。

  

2013-19年,全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增速为-0.9%(同比口径),且18-19年呈现弱复苏态势。短期受疫情、暴雨天气影响,啤酒销量承压。

  

我们判断,中长期啤酒销量或稳中略降,主要依据在于:

  

1)需求端: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啤酒主力消费人群占比下行;

  

2)供给端:龙头通过提价、降费等方式主动放弃部分低端销量,提升整体经营质量。

  

  

2.1 价&毛利率:直接提价+结构升级+罐化率提升驱动

  

对标海外,国内在价、毛利率均具备向上空间。

  

1)价:20年华润、青啤、重啤的吨价为2833/3496/4384元,百威亚太19年近5000元(20 年受疫情影响吨价下行),吨价提升空间约70-160%。此外,随着消费升级,啤酒价格天花板有望进一步打开。

  

  

2)毛利率:20年华润、青啤的毛利率为38.4%、40.4%,对标百威亚太(52-53%),优化空间在10-15pct。

  

  

我们认为,直接提价、结构升级、罐化率提升是抬升吨价和毛利率的主要因素。

  

1)直接提价:短期看,原材料成本压力加重(珠江啤酒Q3吨成本增速为小双位数),叠加高端化进程中对费用投放的诉求,啤酒龙头或具备更强的提价动力,提价有望完全覆盖吨成本上涨。

  

2)结构升级:20年华润、重啤、青啤10元及以上的销量占比约8%、19%、15%,对标百威的 30%多,产品结构优化空间在 1 倍以上。

  

我们判断,18年以来,龙头均在高端化,但 21 年是相对明确的拐点,主要依据在于:

  

①需求端:20H1受疫情影响,夜场、高档餐饮等场所关闭,本身高端啤酒的消费场景缺失。

  

21H1需求恢复背景下,龙头高端化的进展普遍超预期(华润上调25年次高及以上目标至400 万吨),乌苏在餐饮端的火爆进一步强化了10元以上价格带加速扩容的逻辑。

  

②供给端:19-20 年龙头尚处于高端化蓄力阶段:华润19年6月并表喜力,后成立高端渠道管理部,开始在辽宁、四川等地招募AB类餐饮、夜店的大经销商;20年5月推出喜力星银;20年11月召开经销商大会,表明大客户模式 已初具形态;重啤20年12月完成资产重组,正式将乌苏、1664纳入报表。

  

21年龙头确定了较清晰、长远的高端化规划:华润明确到25年纯生、SuperX、喜力相继达到100万吨;乌苏的大城市计划目标在1个市场里投入3-5年后,能占据当地中高端第1或2的份额。

  

  

  

3)罐化率提升:

  

调研反馈,单个新玻璃瓶成本为1.1元,考虑回瓶后成本为0.7-0.8元;易拉罐成本为0.5元,同等产品的珠江、青啤罐装比瓶装毛利率 高约10pct、15pct以上。近年来,听装酒、家庭饮用需求的攀升将促进罐化率上行。

  

国内龙头罐化率普遍在20-30%,青啤、珠江、重啤约28%、31%、19%,百威中国约40-45%,海外龙头超50%,提升空间在10pct 以上。

  

2.2 利润率:关厂裁员+费用投放趋于理性

  

20 年华润、青啤的 EBITDA 率为 14%、14.8%,对标百威亚太(28%),仍有接近一倍的提升空间。

  

措施包括:1)关厂裁员提效:

  

国内龙头产能利用率普遍在55-65%,对标理想状态的70%以上,仍有优化空间。关厂裁员虽会带来一次性的固定资产处置损益、员工安臵费用,但后续有望降低固定资产摊销和人员开支,促进管理费率下行。

  

近年来,虽容量收缩,但龙头的产能利用率、单厂产量均处上升通道。

  

①华润:人员调整已接近尾声,静待红利释放, H1产能利用率68%,预计下半年关厂0-1 家,未来仍有关厂空间;

  

②青啤:产能优化空间广阔,2019年规划未来3-5年关厂10家左右;

  

③重啤:当前东西部地区产能存在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供不应求(26家工厂只有4家分布在华东、华南),西部地区部分工厂产能利用率低,有望通过关厂、调整工厂生产乌苏来进行优化。

  

  

  

2)费用投放回归理性:

  

加大费用投放是高端化的重要策略,但利润仍是现阶段行业的集体诉求,原材料压力助推竞争格局趋缓。

  

我们认为,当前价格战、费用战的可能性较低,龙头的费用投放向终端消费者而非渠道倾斜,仅个别区域、渠道的竞争可能加剧(如:华润和青啤在山东的鲁西南、百威和华润在华南部分区域)。

  

参考美国经验,当啤酒行业高端化步入成熟期后,销售费率存在向下的可能。

  

①华润:销售费率H1持平,预计H2受欧洲杯促销、综艺赞助、代言费确认等影响而提升,21-22年或延续抬升态势,23年后维稳;

  

②重啤:H2江苏盐城工厂投产(乌苏产能13万吨)有望缓解运费压力,21、22年销售费率或保持20年水平(20-21%);

  

③青啤:21年销售费率或处于下降区间。

  

  

三、龙头角逐高端,谁与争锋?行业的高端化趋势起于18年,我们比较了龙头在产品、渠道、营销上高端化策略的差异,发现各家在打法已具备较鲜明的特征。

  

3.1 产品: 短期次高、普高档起量,长期培育高档价格:

  

短期爆发8-12元,中期蓄力12-15元。短期看,8-10元、10-12元是阶段性爆发的价格带,华润规划未来2-3年内将纯生做到100万吨(CAGR约20-30%),3-5年SuperX做到100万吨(CAGR 约 30-60%);青岛10-12元价格带的纯生、白啤长势亮眼。

  

中期看,12-15元价格带将接力增长,华润规划未来5年将喜力做到100万吨(CAGR约30%多),预计22年开始发力马尔斯绿;重啤的乌苏在大城市计划下逐步放量。

  

  

  

品牌:华润均衡发展,重啤依托乌苏开拓,青啤小而聚焦。

  

从产品组合上看,华润依托喜力形成品牌组合,多个品牌具备成长为百万吨级别的潜力,发 展相对均衡;重啤依托嘉士伯形成6+6品牌矩阵,优先借助爆款大单品乌苏打开新市场;青啤推出皮尔森、白啤、奥古特、鸿运当头等产品,单品体量较小(不超过10万吨),但更聚焦核心消费人群和场景。

  

  

  

3.2 渠道:逐鹿华东、华南、华北,模式各有千秋

  

从区域上看,华东、华南、华北仍是龙头抢夺的主要战场。华润重点布局两省五市、八大高地以及一些重点省会城市;重啤采用41个大城市+乌苏单独的20个大城市(更集中在华南、华东)计划,重视对单个重点城市突破;青啤以大山东地区为基地市场,推进“振兴沿海、提速沿黄、解放沿江”战略,加速华北市场产品结构升级。

  

  

从渠道模式上看,高端啤酒主要布局在夜店、高档餐厅等渠道,进入门槛高、议价能力强,因而对经销商的要求更高。

  

1)华润:注重大客户模式,19年6月正式提出高端大客户管理,19年下半年和20年开始引入大客户,20 年 底召开了经销商大会,正式宣布高端大客户模式初见成效;21年大客户平台创立(会员华鼎会50-60名,华樽会上千名,华爵会2000名),为高贡献率的大客户提供 VIP 服务。

  

2)青啤:大客户与深度分销模式因地制宜,北方主推深度分销模式,华南推大客户模式。

  

3)重啤:深耕大城市计划,前期在大城市烧烤的触达率基本做到 80%以上,再引进重口味餐饮场景(川菜、湘菜、火锅),然后再梳理商超等零售终端。

  

  

从销售实力上看,青啤的经销商约1.4万名,销售人员约1.5万人,占比32%,数量、占比均领先于全行业;华润销售人员占比约30-40%,数量预计为0.8-1.1万人;重啤仍处于成长期,销售人员、经销商数量均弱于青啤、华润。

  

  

3.3 营销:华润年轻化,青啤国潮风,重啤地域特色

  

华润啤酒:发力流量明星、综艺,推行年轻化策略。

  

聚焦粉丝经济,邀请王一博、龚俊、王嘉尔等流量明星为品牌代言,赞助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这就是街舞》等综艺节目,通过年轻化策略提升品牌影响力。

  

青岛啤酒:百年品牌乘国潮之风,注重营造真实消费场景。

  

青啤成立迄今已有118年历史,在国潮文化兴起的当下,享受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借助啤 酒文化节、啤酒博物馆、1903酒吧等活动提升品牌文化认同感,给予消费者沉浸式的体验;同时通过赞助各大体育赛事、音乐节等提高产品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

  

重庆啤酒:不同营销团队打造不同品牌,不同品牌强调不同调性。

  

乌苏在疆外举办“乌苏巴扎”(巴扎即新疆集市),突出新疆特色文化,形成独有的品牌调性;利用“nsnm”、“夺命大乌苏”增强其话题性;聘请张伟丽作为代言人持续打造硬核形象。1664 强调法式新生活,风花雪月突出云南浪漫的地域特色。

  

  

四、借鉴美国经验:长期超高端、精酿、跨品类或为新方向美国啤酒市场起步早、发展成熟,或可为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中美啤酒市场具有可比性:

  

1)产量都历经拐点:

  

美国啤酒产量在1981年达到2290万千升后触顶回落,由增量期正式进入存量期,此后的40 年内产量波动幅度不大;而我国的啤酒产量拐点出现在2013年,此后数年啤酒产量整体向下。

  

2)竞争格局趋同,集中度趋稳:

  

美国1980年之后CR3接近80%,小企业逐步出清,竞争格局较为清晰,市场被三大啤酒巨头百威、米勒和康胜寡头垄断;我国啤酒市场在2013年后市场集中度也趋于稳定,CR5维持在 70%以上。

  

  

4.1 从高端化过渡向超高端化、精酿

  

1)行业扩容背景下的高端化:

  

美国的第一次高端化发生在1959-1981年,伴随着啤酒整体消费量的抬升,高端占比也在迅速上行。

  

高端销量占比从1959年的19%提高至1981年的64%;本土+中端则从77%降至27%。

  

  

2)超高端、精酿对高端的替代:

  

1980 年起,啤酒市场趋饱和,进入多元化、小众化、品质化的消费升级阶段。精酿啤酒相较于工业啤酒口味浓郁、风格多样、利润空间更高,逐步被更多消费者、厂商认可。

  

龙头通过收购加速布局精酿,百威英博2011-2019年间在全球收购了包括鹅岛、拳击猫在内的10余家精酿啤酒厂;2016年,米勒康胜三周内接连收购Terrapin、Hop Valley、Revolver 三家精酿啤酒厂。

  

20年精酿啤酒渗透率已达12.5%,超高端+进口+精酿的销量占比从1993年的 9%攀升至2015年的35%。

  

  

4.2 跨品类优选强协同、高利润率的含酒精饮料

  

近年来,白酒、啤酒、葡萄酒和烈酒等细分品类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交叉领域有着显著的增长潜力。“跨啤酒品类”包括即饮预调酒、果酒、硬苏打气泡酒等产品,我们认为,啤酒龙头的跨品类将优选含酒精饮料,主要原因在于:

  

1)两者在生产技术、渠道上均具备强协同效应,啤酒可作为跨啤酒品类的基酒,且已提前布局在餐饮、夜场、商超等渠道。

  

2)含酒精饮料常伴随着更优异的利润率。调研反馈,百威跨啤酒品类吨毛利平均比传统啤酒产品组合高约 20%。

  

从吨价上看,牛栏山(大众酒)的吨价约1.5万元,高于啤酒龙头2500-4000元的水平。

  

从利润率看,百润、牛栏山的毛利率分别为65-70%、40-50%,净利率分别为20-30%、10-15%,具备一定优势。

  

  

部分海外啤酒龙头已在预调酒、果酒市场占据地位。

  

预调酒市场中波士顿、百威市占率分别为7.8%、5%,果酒市场中喜力、嘉士伯、百威的市占率分别为17.8%、6.3%、3.6%,啤酒龙头在预调酒、果酒市场的市占率名列前茅。

  

以百威为例,全球范围已拥有不少跨啤酒品类组合,20年高端预调酒麦克斯正式引入中国,并发布嗨柠鸡尾酒与裸气泡酒两款新品。

  

  

4.3 总结:以美为鉴,长期超高端、精酿、跨品类有望打开利润率天花板

  

1)超高端、精酿打开盈利空间:

  

美国结构升级的路径起初是高端对本地、中档进行替代,当进入高端销量占比达 60%以上的成熟期后,超高端、精酿加速渗透。

  

美国啤酒行业净利率在经历1981年1.8%的低谷后反弹到1993年的9%(接近历史水平);此后,超高端、精酿放量进一步打开行业盈利能力的天花板,2004年行业净利率已提至15.7%。

  

目前,我国仍处于高端替换阶段,高端以上销量占比约15-20%,超高端、精酿刚开始起步(精酿渗透率仅2.4%)。

  

借鉴美国经验,我们认为,国内的超高端、精酿同样具备发展潜力,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分品牌看,

  

①重啤:超高端精酿1664是费用的主要投向之一,20年体量4-5万吨,21Q1-3销量增速39%+。此外,公司还储备了京A、风花雪月等精酿国内品牌和格林堡、布鲁克林等国际品牌,9 月线上试点乌苏楼兰秘酿,有望提前占位精酿赛道。

  

②青啤:已建设精酿小镇、博物馆,推出 IPA 精酿。

  

③华润:脸谱 13 年推出,后换新上市;定位 18 元以上的悠世白啤已于今年推出;深圳改建项目中也预留了精酿酒馆和工厂(产能不超过 10 万吨)。

  

2)跨品类或为第二增长极:

  

含酒精饮料最易与原有啤酒业务在生产技术、渠道上产生协同效应,美国啤酒龙头均已在预调酒、果酒等领域占据份额。

  

借鉴美国经验,我们认为,跨品类发展含酒精饮料有望为龙头的长期增长贡献动力。

  

分品牌看,

  

①重啤:今年推出果酒夏日纷,1 年投放后体量达 3000 吨(目前暂未盈亏平衡),消费者反馈良好。夏日纷主要铺货在商超、便利店、线上,渠道虽兼有现饮、非现饮,但用户画像更聚焦在家庭消费、休闲消费。未来通过 2-3 年培育,夏日纷有望和 1664 一样成为超高端组合中的重要部分。

  

②华润:华润 5 月成立华润酒业公司,9 月拟与鼎晖一起增资收购景芝酒业(华润持股 40%、鼎晖 20%),布局白酒行业。

  

而喜力作为历史悠久、运作成熟的企业,旗下本身储备有苹果酒(全球市占率第一)、起泡酒等产品,未来存在导入国内的可能。建议关注公司后续在白酒、露酒上的动作。

  

  

五、报告总结受各地疫情反复影响,短期需求端受损,青啤 10 月销量同比-7%(对比 19 年下滑 5%),重啤 Q4 略有承压。

  

弱化淡季销量波动,核心关注提价预期落地。

  

我们认为,在食品饮料提价浪潮中,啤酒仍是提价确定性较强、提价成功率较高的子版块。

  

本轮集体提价对比 18 年的时间提前、幅度加大、品种更高端、竞争格局优化,有望助推费用补贴更理性、提价传导节奏更快,加速过渡到利润释放阶段。

  

中期看,“高端化+经营效率改善”仍是主旋律,各家在高端化打法上已具备较鲜明的特征;长期借鉴美国经验,发展超高端、精酿和跨品类或将打开盈利空间。

  

当前华润、青啤、重啤 22 年 PE 约 34/39/52X,结合估值及基本面情况,高端化空间广+确定性强的华润啤酒、盈利能力领先的重啤,国产中高端领头羊青啤。

  

  

六、风险提示区域市场竞争加剧:

  

龙头酒企均在积极布局高端市场,费用投放是重要策略。当前,利润仍是集体诉求,个别区域市场可能竞争加剧(如:青啤和华润在鲁西南)。假设未来更多区域发生价格战、费用战,将会影响其吨价、毛利率、净利率的提升速度。

  

疫情反复风险:

  

疫情若持续反复,将导致人员流动减少、社交餐饮需求降低,餐馆、夜场等重点消费场景受限,从而影响啤酒销量。

  

原材料成本上涨过快:

  

啤酒原材料(大麦、大米等)占成本20%多,包装材料(玻璃、瓦楞纸等)占成本40-50%。若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超预期,将导致成本端压力加大,压缩利润空间。

  

食品安全风险:

  

啤酒酒厂遍布全国,若酒企自身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管 理疏漏,进而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严重挫伤啤酒全行业的需求。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获取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智库官网|文库首页-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