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如何落实结构化,如何推动落实劳动教育

  

  “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劳动课回归,你怎么看?   

  

  参考点:   

  

  劳动课的回归表明我国更加重视劳动教育,在我看来,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方面,劳动是人类维持自我存在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劳动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根本性的决定性意义。“劳动创造人自己”是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一个基本论断。   

  

  第二,热爱劳动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肯定和赞美劳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史前时期,有许多赞美努力工作的神话。后稷因勤劳能干而被姚封为土地,为争取更多的工作时间而追逐太阳,为拯救人类于漫漫长夜而努力奋斗,都是鼓励人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第三,劳动教养的回归也是现实形势的要求。在上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不再将劳动技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导致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被逐渐弱化。而且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家长几乎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被软化。直接影响就是孩子自理能力差。对于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可能会发现,孩子已经变得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不想做技术工人,不想做农民。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工作的习惯和吃苦的精神,依赖性强,变得懒惰自私。所以现在可以说是回归劳动阶级的现实需要。   

  

  "这项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施。"要保证劳动阶级回归的实现,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也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首先,加强宣传,培养劳动精神。通过主流媒体拍摄更多公益广告,改变全社会的思想认知,重新营造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在学校、企业、社会组织中,要塑造一批热爱劳动的先进典型,比如“五一劳动奖章”,鼓励大家主动向榜样学习,向先进靠拢。   

  

  其次,优化课程设计,保证质量。考试制度的改革是促进劳动阶级回归的第一件事。高考和中考是中小学教学的“风向标”。可以尝试探索如何将劳动技能纳入平时甚至中考、高考,以此倒逼学校真正重视劳动教育。另外,劳动教育的形式要丰富多彩,不仅仅是打扫卫生,还要包括做饭、修理小家电、基本农活等内容,让劳动课真正接地气,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启发”和欢迎。   

  

  第三,畅通监督渠道,及时纠正。过去一些学校存在“劳动教育边缘化”的现象,很多劳动课成了“摆设”“作秀”。因此,在新一轮劳动阶层回归过程中,要畅通监督举报渠道,鼓励通过微博、热线、留言板等多种形式及时监督举报各类执行不力的行为。   

  

  做到了以上几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会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让劳动成为社会文明的新时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