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融资与应收账款融资的区别,应收账款供应链融资风险

  

     

  

  商业银行具有内在的脆弱性,这是商业银行风险的理论根源。宏观经济政策与泡沫经济、金融放松管制与自由化、内部管理与道德风险、商业环境与非经济因素是商业银行风险的现实成因。   

  

  与传统信贷业务相比,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特殊风险的成因。   

  

  1信用企业具有产业链关联性   

  

  基于供应链的供应链金融为融资业务带来了更广阔的融资空间,风险从传统的单一贸易环节扩展到供应链上下游,这意味着供应链上下游的不确定性也给贸易融资带来了风险。   

  

  尤其是当供应链金融的覆盖范围达到“端到端”时,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将覆盖整个供应链。   

  

  此时,风险不再单纯来自客户信用风险、贸易背景真实性等传统风险源,而是从贸易环节为起点,延伸到供应链的上下游。因此,不仅要继续关注客户自身的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还要关注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的关系、商誉、信用评级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而且现阶段银行发展的供应链的受托对象多集中在几个大的产业链上,如汽车行业、医疗器械、电力等。   

  

  当这些大产业链中的任何一个重要节点出现银行抽逃资金的风险时,不仅链条上其他企业的信贷业务会受到影响,甚至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2.供应链中的主要信贷企业规模较小。   

  

  在传统信贷业务中,银行倾向于选择信用等级较高的大型企业作为信贷对象。然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最需要金融支持的往往不是一个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而是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等相对较小的企业。   

  

  由于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买方或卖方的劣势地位,流动负债在其报表中占有很大份额。   

  

  银行在向这些中小企业放贷时,面临的是授信对象规模小、信用评级历史短或空缺的情况,比大型企业风险更大。   

  

  银行的授信是基于交易的,其风险与传统业务不同。   

  

  供应链金融基于企业间的实质性交易发放贷款,这就决定了交易的可控性和真实性成为贷款能否收回的重要保障。   

  

  3各供应链中财务风险点的识别方法   

  

  整体而言,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对当前银行贷款融资模式的强化。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及其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引入核心企业和第三方企业(如物流公司)整合信息、资金、物流等资源,为供应链某一环节或全链条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各方创造价值,改变单个企业不可控的风险。   

  

  根据资产类型的不同,商业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可分为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和动产质押融资三种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上游中小企业将核心企业给予其的信用凭证转让给金融机构,然后获得融资继续自身再生产。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在还款期限内还款,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向核心企业催收款项;   

  

  预付款融资模式:下游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缴纳一定保证金,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向金融机构借款。获得的贷款用于从核心企业购买商品。为了保证中小企业的融资是为了采购货物,通常会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货物进行监管;   

  

  动产质押融资模式:中小企业以手中的货物抵押申请贷款,货物存放在第三方监管公司,由第三方监管公司负责货物的监管、价格评估和发放。金融机构借鉴监理公司给出的评估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贷款,中小企业用经营收益偿还贷款。   

  

  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风险点   

  

  应收账款融资是一种主要针对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的融资方式,是债权人将其应收账款转化为银行应收账款的过程。   

  

  商业银行在设计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时,应注意审查和识别以下风险点:   

  

  融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应收账款模式下,与传统业务相比,由于核心企业的信用担保,融资企业的信用状况并不是特别重要。不过,元立方金夫研究员认为,融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以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连续性和风险性。   

  

  商业银行应重点关注融资企业贷款的原因、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的经营业绩、技术状况和产品竞争力、业绩记录和能力,以及核心企业对企业的依赖程度。   

  

  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应收账款模式下,核心企业是债务人,是银行贷款顺利回收的最重要保障。其规模实力和信用状况与风险直接相关。   

  

  商业银行重点关注核心企业在全行业的地位和市场份额、企业规模和实力、股东结构、主营业务收入、资产负债、信用记录、发展前景以及核心企业对银行的辅助能力。   

  

  应收账款的质量。在应收账款模式下,应收账款是该模式下融资企业向银行借款的唯一质押物,其质量与风险相关。   

  

  商业银行在信贷审计3360中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核心企业与融资企业之间的交易是否真实,相关合同、票据是否真实,核心企业是否认可应收账款,相关票据是否承兑。   

,应收账款的要素是否明确具体等;

  

二是应收账款的合法性,即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是否符合《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各民事主体是否符合法律所承认的资格,应收账款有没有超过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以及是否多次质押等;

  

三是应收账款的可转让性,即债券债务双方是否允许转让,有无双方约定或者法定的禁止转让的事实存在,应收账款的告知流程等。

  

供应链的整体状况。供应链是供应链金融得以开展的基础,其状况的好坏对于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高低意义重大。

  

商业银行在授信审核时重点考核:

  

供应链所在行业的成熟度及特点;供应链的长度以及资金流状况;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合作时间、交易频率,信息共享程度以及核心企业对于上下游企业的管理能力等。

  


2.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风险点

  

预付账款融资主要针对核心企业下游经销商,其与应收账款融资最大的区别是质押物由应收账款转为实物。

  

除了融资企业的经营状况、核心企业的资信状况、供应链的整体状况外,其特殊的风险控制点主要有以下特征:

  

质押物的选择。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银行对于融资企业的授信时间较长,需要经历“预定―生产―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对于质押物的特性以及价格稳定性要求较高。

  

除此之外,抵押物是融资企业违约后银行减少损失的最为重要的保证,应当容易变现。

  

因此,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质押物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稳定性。作为抵质押的货物最好具有比较稳定的物理化学特征,不宜接受易碎、易爆、易挥发、易霉变等货物做质押,否则容易造成质押物价值的减损;

  

2)流动性。一旦融资企业违约,银行需要把质押物进行变卖或拍卖,因此,质押物应当易于转让和出售;

  

3)保值性。质押物应当价值和价格稳定,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小,货物价值要始终高于贷款的额度;四是产权明晰。融资企业提供的抵质押物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允许抵质押,而且权属清晰,不存在任何争议。

  


  

质押权的实现。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参与主体较多,各主体之间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纵横交错,操作风险加大,一旦发生将导致银行质押权难以实现。

  

例如,银行在支付了预付款后,如果核心企业无法供货、不及时发货或发货不到以及物流企业监管出现漏洞均会造成银行质押权的延迟或者落空。

  


  

3.动产质押融资模式的风险点

  

游企业,但元立方金服研究员认为,在这种模式中更加强调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作用。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信状况和监管能力。

  

动产质押融资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对质押物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估,有时甚至直接参与贷款授信和风险管理,因此,其资信状况和监管能力与该模式下的风险关系巨大。

  

商业银行在授信审核时重点审核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运营能力(重点审查出入库程序、规章制度的完善性和执行情况),规模实力,仓促、运输和监管条件,信用记录,与核心企业以及银行的业务联系和数据信息共享程度等。

  

动产质押融资与预付账款融资类似,同样针对核心企业下

  


  

来源:供金分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