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利津天气预报,今天利伐沙班片药店统一零售价

  

  多图警告   

  

  中国五千年来,有多少城市繁荣消失?从城市的变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的兴衰和文明的传承。图都是《中国历史地图集》的。   

  

  地图的整理已经进入山东篇章,还是省会的开始。济南,又名泉城,位于中国东部,山东省中部,华北平原东南边缘。因境内泉水众多,故有“七十二泉”,被誉为“四面荷花,三面柳树,一座山半湖的城市”。济南八景世界闻名,是一座独具“山、泉、湖、河、城”特色的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石器时代   

  

  1928年春,考古学家吴金定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城子崖地台西断层,他出土了薄皮陶片,呈黑色光泽,与石器、骨器并存。该遗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属于铜器文化。考古学家将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龙山文化起源于大汶口文化,是汉族先民创造的古老文明。在安阳后港遗址梁思永,首次发现了小屯(商代)、龙山、仰韶文化遗存“三叠”,并明确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关系。龙山文化除了陶器,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狩猎、捕鱼和饲养牲畜。有骨相占卜的习惯。青铜器可能已经出现。夏商周的文化渊源都与龙山文化有关。通过对古骨DNA的研究,龙山文化居民的Y染色体SNP单倍型为O3―M122,且仅含O3和O3e亚型,无其他类型,与现代汉族主体部分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到2014年,汉族主体部分的父系祖先全部来自古代中原人,也就是龙山人。   

  

  舜(约公元前22世纪)曾“在钓鱼,在历山耕田”。关于历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济南市历下区南部的千佛山。因此,有各种各样的地名以舜命名,如、舜耕路、舜华路、舜耕山等。二里山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以顺王坪为主峰。在垣曲县,以古负夏(今历山镇铜山村)为中心,围绕虞舜传说形成密集的虞舜文化圈,舜帝陵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明条岗。至于舜的说法,《孟子离娄》,第二部分:“舜生于,迁于负夏,死于明条,东夷人”。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舜,冀州人”。一般来说,舜生于(今河南濮阳范县蒲城镇),在(今河南濮阳范县蒲城镇东南)渔猎,在黄河岸边烧制陶器,在敦丘(今河南濮阳清丰县)经商。我个人的解读是,舜生于,学于渔猎,学于黄河沿岸制陶,学于敦丘经商,学于济南历山农耕。掌握了各种高级技能,品德高尚,被帝尧所招,在(山西临汾陶寺)附近历练观摩(迁负夏)。舜在负夏辛勤劳作的地方,也叫历山。   

  

  西周   

  

  夏天有穷人的地,穷人穿过穹顶,有因善使弓而得名的穷人。他们是东夷人的一个部落。东夷的“夷”字是“弓人”。在夏天,穷人家的首领是易,他擅长射箭。当时的夏王齐的儿子太康,沉迷于游乐和狩猎,不关心政治,被后羿追杀。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四弟仲康为夏王,实权由后羿掌握。但后羿只是外出打猎,后来被心腹“韩卓”所杀。商在城子崖地区建立了谭国。商代末年,狄、(周)征服东夷时的甲骨文中的“禄”字,代表今天的趵突泉,从而把济南泉的文字历史追溯到3552年前(即公元前1542年)。西周建国后采用分封制,济南隶属齐国。这个时候,谭国还是存在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大东》首谭国一位医生写的讽刺诗,是现存最早的关于济南的文献。   

  

  春秋季   

  

  春秋时期,济南属于齐国,济南是齐国的城市。桓十八年(公元前694年)“行会全盛”。济南,指吉水,发源于趵突泉,是文献记载最早的地名。后来,齐国把洛邑改名为丽霞。当时著名的齐晋之战就发生在济南以南的马鞍山。据《史记晋世家》年:“在每一年,齐和宫铃的战争都失败了”。   

  

  秦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郡县制建立。济南属济北县,先称丽霞,后称黎城县。北郡辖柏杨县,今泰安南。   

  

  西汉   

  

  西汉改名济南。因位于四大古渎之一的吉水之南而得名(旧路今以黄河为界)。济南郡的建立是“济南”出现的开始。济南郡位于东平陵(今章丘区平陵市)。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设济南县为济南国,辖今山东省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淮阴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区、济阳。   

县以及滨州市邹平县等市县。景帝三年(公元前155年)济南王刘辟光谋反被诛,国除为郡。莱芜属泰山郡,郡治奉高县。

  

东汉

  

东汉,沿袭西汉划分,属青州,郡改济南国,国都仍为东平陵。灵帝时,曹操曾任济南相,政绩颇著。

  

三国-魏

  

三国属魏,青州的范围缩小,商河随平原郡划归冀州,莱芜随泰山郡划归兖州。济南国,都东平陵,仍属青州,州治临淄。

  

西晋

  

晋行政区划沿袭曹魏,济南国改为济南郡。永嘉(307~312年)年间,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自此,历城便成为济南地区的政治中心。

  

北朝-魏

  

十六国时期历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南朝宋、北魏、东魏、北齐。南朝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于济南郡侨治冀州,北魏皇兴元年(467年)复名齐郡。北魏高齐时,属齐州济南郡,历城州郡同治。

  

  

隋代属齐州、齐郡。开皇三年(583年)济南罢郡为州,称齐州。大业二年(606年)改称齐郡。山茌县(今丰齐一带)并入历城。

  

  

唐属河南道,武德元年(618年)改齐郡为齐州,次年置总管府。唐护国大将军秦琼(570―638年)在估衣市街北侧(今五龙潭公园)建秦琼府。贞观元年(627年)撤总管府,贞观七年又置总督府。天宝年间先后改称临淄郡、济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齐州。

  

北宋

  

北宋代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分中国为15路,济南属京东路,为齐州。京东路路治应天府宋城,称南京(今商丘)。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禹城、章丘、长清、临邑5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始。被称为“文学之国”(济南二安)、“富饶之地”,为中国赋税最多的地区之一。

  

  

金仍置济南府,属山东东路,领历城、临邑、齐河、章丘、禹城、长清、济阳7县。山东东路路治东平府须城(今东平县)。此时,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济南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对后世本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元初改为济南路,属元王朝的“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领历城、章丘、邹平、济阳4县及棣、滨2州,棣州治厌次(今惠民县),辖厌次、商河、阳信、无棣4县;滨州治渤海(今滨州市),辖渤海、利津、沾化3县。外地回民陆续迁入定居,市区东北部逐渐形成街巷。始有大街(今永长街),继有后街(今西青龙街),东街(今长春观街),西街(今永长街西段),城顶一带估衣市街、剪子巷、花店街、粮食市街,商贸集市,日趋繁荣。长春观及后阁楼、万竹园、清真南大寺等一批著名建筑落成。金元之际,济南仍是文化繁荣之乡。文学家元好问曾写下“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济南人”等颂扬之词。

  

  

明初仍为济南府,属山东布政使司(简称行省)。洪武四年(1371年),以砖石修济南城顶,西开泺源门。洪武九年(1376年),济南设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成为山东全省政治中心和首府。辖区迎仙桥外始设馆驿总站,后形成馆驿街。

  

  

清仍置济南府,雍正二年(1724年)由济南府析出泰安、武定、滨州3州升为直隶州,新泰、莱芜、长清,阳信、海丰、乐陵,商河、利津、沾化、蒲台10县分属3州。光绪年间,济南府仍辖有历城、章丘、邹平、淄川、长山、新城、齐河、齐东、济阳、禹城、临邑、长清、陵县、德平、平原15个县及德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