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cl溶度积怎么计算,ag2so4和agcl溶解度大小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褐色)、I2(g)(紫红色)、NO2(红褐色)、O3(浅蓝色),其余为无色气体。其他物质的颜色可以在检验手册的颜色表中找到。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臭鸡蛋味的气体:H2S。   

  

  3.熔点和状态:   

  

  同类金属的熔点从上到下逐渐降低,而同类非金属的熔点从上到下逐渐升高。   

  

  同族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熔融沸点自上而下升高,含氢键的NH3、H2O、HF异常。   

  

  常温下的气态有机物:含4个及以下碳原子的烃类、氯甲烷、甲醛。   

  

  熔点和沸点的比较: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力。   

  

  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是Br2和Hg;气态单质是H2、O2、O3、N2、F2和Cl2;室温下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和硝酸。   

  

  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点越高,支链越多,同类有机化合物熔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相邻。   

  

  比较熔点,注意室温下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容易升华的物质:碘、干冰、红磷也能升华(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以;氯化铁能在100度左右升华。   

  

  易液化气体:NH3、Cl2、NH3可用作制冷剂。   

  

  4.溶解度   

  

  常见气体溶解度从大到小依次为:NH3、HCl、SO2、H2S、Cl2、CO2。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可用于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可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时,应使用防反吸装置。   

  

  易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微溶苯酚。   

  

  卤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高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硫磺和白磷都溶于二硫化碳。   

  

  苯酚微溶于水(溶于65以上),易溶于醇等有机溶剂。   

  

  三种硫酸盐不溶(钙、银、钡),一种氯化物不溶(银),只有钾、钠、铵溶于碳酸盐。   

  

  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不受温度影响(如NaCl),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   

  

  5.密度   

  

  同质元素的一般密度从上到下递增。   

  

  气体密度由相对分子量决定。   

  

  含C、H、O的有机物密度一般低于水(酚高于水),含溴、碘、硝基、氯的有机物密度高于水。   

  

  钠的密度低于水,但高于酒精和苯。   

  

  6.一般所有具有金属光泽和导电性的元素都必须是金属?   

  

  答:不一定,石墨有这个性质,但它是非金属。   

  

  二、结构   

  

  1、半径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向右上递减(稀有气体除外)。   

  

  离子的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而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同期从左到右逐渐减小,但非金属离子的半径大于金属离子。   

  

  对于电子壳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一般金属元素没有负价,但有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非金属元素除O和f外,正价最高,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   

  

  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algeb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力、氢键的概念。   

  

  掌握四种晶体、化学键和范德华力的关系。   

  

  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由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普通   

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三、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

  

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 、 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 H3PO4>(弱):CH3COOH > H2CO3 > H2S > HClO >C6H5OH > 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 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6、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0-100nm

  

17、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18、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

  

19、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数目不一定越多。

  

20、单质如Cu、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

  

22、失电子多的金属元素,不一定比失电子少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如Na和Al。

  

23、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4、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25、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

  

26、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27、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8、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9、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30、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31、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浓度为18.4mol/L。

  

32、碳水化合物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

  

四、基本理论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 CH:C2H2和C6H6② 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 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④ 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 + Mn2O7 == 2KMnO4 + 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Fe2+ 。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 。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 族元素等。

  

4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 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50、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5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

  

答:不一定: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52、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

  

53、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3,但ⅣA、ⅤA族的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有4个、5个电子。

  

5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4,但H原子只有1个电子,B原子只有3个电子。

  

55、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56、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8─18电子,18+2电子等稳定结构。

  

57、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族序数,但F、O例外。

  

58、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是逐渐增强,但第二周期中CH4很稳定,1000℃以上才分解。

  

59、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一般为气态,但水是液态;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但水却是中性的。

  

60、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一定减弱,非金属性一定增强?

  

答:不一定,第一周期不存在上述变化规律

  

61、第五、六、七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一定显酸性?

  

答:不一定,H2O呈中性,NH3的水溶液显碱性? 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化学式氢写左边,其它的氢写右边。

  

62、甲烷、四氯化碳均为5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但白磷为4个原子构成分子。

  

6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三查:

  

①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

  

②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

  

③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64、“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燃烧,C生成CO2,H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 “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65、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无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66、优先放电原理

  

电解电解质水溶液时,阳极放电顺序为:活泼金属阳极(Au、Pt 除外) > S2- >I- > Br->Cl-> OH- > 含氧酸根离子>F -。

  

阴极:

  

Ag+>Hg2+>Fe3+>Cu2+>H+>b2+>Sn2+>Fe2+>Zn2+>Al3+>Mg2+>Na+>Ca2+>K+

  

67、电解熔融态离子化合物冶炼金属的:NaCl、MgCl2、Al2O3;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Zn至Cu;热分解法冶炼金属:Hg和Ag。

  

68、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

  

69、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同时得到氢气、氢氧化钠。电解时阳极为石墨,阴极为铁。

  

70、优先氧化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还原性物质,则加入一种氧化剂时,优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如还原性:S2->I->Fe2+ >Br- >Cl- ,在同时含以上离子的溶液中通入Cl2按以上顺序依次被氧化。

  

71、优先还原原理

  

又如Fe3+ 、Cu2+、Fe2+同时存在的溶液,加入Zn粉,按氧化性最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被还原,即Fe3+、Cu2+、Fe2+ 顺序。

  

72、优先沉淀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能与所加试剂形成沉淀的离子,则溶解度(严格讲应为溶度积)小的物质优先沉淀。如Mg(OH)2溶解度比MgCO3小,除Mg2+尽量用OH_ 。

  

73、优先中和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当加入一种碱(或酸)时,酸性(或碱性)强的物质优先被中和。给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先发生:NaOH十HCl=NaCl十H2O ,再发生:Na2CO3十HCI=NaHCO3 十NaCl 最后发生:NaHCO3+HCl=NaCl十CO2十H2O

  

74、优先排布原理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相同。离核愈近,能量愈低。电子排布时,优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轨道上,待能量低的轨道排满之后,再依次排布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去。

  

75、优先挥发原理

  

当蒸发沸点不同的物质的混合物时:低沸点的物质优先挥发(有时亦可形成共沸物)。

  

将100克36%的盐酸蒸发掉10克水后关于盐酸浓度变小,因为HCl的沸点比水低,当水被蒸发时,HCl已蒸发掉了。石油的分馏,先挥发出来的是沸点最低的汽油,其次是煤油、柴油、润滑油等。

  

76、优先鉴别原理

  

鉴别多种物质时:先用物理方法(看颜色,观状态,闻气味,观察溶解性),再用化学方法:固体物质一般先溶解配成溶液,再鉴别;用试纸鉴别气体要先润湿试纸。

  

77、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那么A的转化率不一定降低。对于有多种反应物参加反应的可逆反应,增加A的量,A的转化率一定降低;但对于反应:2NO2(气)== N2O4(气)当它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若增大NO2的浓度时,因体系内压强增大,从而时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及平衡向右移动。那么此时NO2的转化率不是减小,而是增大了。

  

78、可逆反应按反应的系数比加入起始量,则反应过程中每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均相等。

  

79、同分异构体

  

通式符合CnH2nO2的有机物可能是羧酸、酯、羟基醛

  

通式符合CnH2n-2的有机物可能是二烯烃、炔烃

  

五、化学性质

  

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

  

第一种可能为与Cl- 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

  

① 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② 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

  

③ S2O32- 离子方程式:S2O32- +2H+=S↓+SO2↑+H2O

  

④ 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

  

⑤ AlO2- 离子方程式:AlO2- +H+ +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

  

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

  

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

  

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

  

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

  

⑥胆矾中加浓硫酸―― 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① 显两性的物质:Al、Al2O3、Al(OH)3

  

② 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 等。

  

③ 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

  

④ 氨基酸。

  

⑤ 若题目不指定强碱是NaOH,则用Ba(OH)2, 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1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和SO2,但通入过量气体时沉淀又消失,鉴别用品红。

  

12、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F2、Cl2、Br2(g)、NO2、O2、O3;具有强或较强还原性的气体:H2S、H2、CO、NH3、HI、HBr、HCl、NO,但其中H2、CO、HCl、NO、SO2能用浓硫酸干燥;SO2和N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3、与水可反应的气体:Cl2、F2、NO2、Br2(g)、CO2、SO2、NH3;其中Cl2、NO2、Br2(g)与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都是歧化反应),只有F2与水剧烈反应产生O2。

  

14、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Cl2、NO2、Br2(g)、O3。

  

15、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H2S、SO2、C2H4、C2H2、其它不饱和有机气体。

  

16、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SO2;NO2。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NO2等氮氧化物和烃类;

  

导致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氟氯烃(俗称氟利昂)和NO等氮氧化物;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和CH4等烃;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的气体是:CO和NO。

  

17、可用作致冷剂或冷冻剂的气体:CO2、NH3、N2。

  

18、用作大棚植物气肥的气体:CO2。

  

19、被称做地球保护伞的气体:O3。

  

20、用做自来水消毒的气体:Cl2

  

21、不能用CaCO3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应用稀盐酸。

  

22、实验室制氯气用浓盐酸,稀盐酸不反应;Cu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稀溴水不反应。

  

23、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变。

  

24、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Na2O2。

  

25、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不一定越强,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6、中学常见的卤族元素与水反应不一定符合:X2+H2O=HX+HXO类型?F2与水反应方程式应是: 2F2+2H2O=4HF+O2↑

  

27、AgF,AgCl,AgBr,AgI见光一定分解,有感光性?

  

答:不一定,AgF稳定,见光不分解

  

28、卤族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既能是负价也能显正价?

  

答:不一定,F在化合物中只能显负价,不显正价

  

29、卤素的无氧酸一定都是强酸?

  

答:不一定,氢氟酸却为弱酸

  

30、卤素单质和铁反应的生成物一定都是FeX3?

  

答:不一定,I2与铁反应只生成FeI2

  

31、酸式盐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答:不一定,NaHS、NaHCO3是酸式盐,但它的水溶液显碱性,NaH2PO4、NaHSO4溶液显酸性

  

32、一般地说,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前面的金属一定能从酸中置换出氢?

  

答:不一定,这是指稀酸和非氧化性的酸,否则不能置换出氢,如Mg与HNO3或浓H2SO4反应都不放出氢气,因为氢很快被氧化成水。另外,冷的浓硫酸或浓HNO3能使铁,铝钝化。

  

33、酸与酸一定不发生反应?

  

答:不一定,强氧化性的酸(如浓H2SO4)与强还原性的酸(如氢硫酸)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H2S+H2SO4(浓)=SO2↑+S↓+2H2O

  

34、碱与碱一定不发生反应?

  

答:不一定,具有两性的Al(OH)3与NaOH溶液可以发生反应

  

35、 H++OH-=H2O能表示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不一定,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为: Ba2++2OH-+2H++SO42-=BaSO4↓+2H2O,酸式盐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可以写成以上离子反应方程式,例NaHSO4+NaOH=Na2SO4+H2O的反应。

  

36、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一定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答:不一定,如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钠先跟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

  

37、阴离子一定只具有还原性?不

  

答:不一定,Na2O2中的过氧根离子、ClO-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NO3-,MnO4-,ClO4-等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具有氧化性

  

38、阳离子不一定只具有氧化性?

  

Fe2+就具有还原性。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较稀的H2SO4。

  

39、盐与碱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

  

答:不一定,酸式盐与碱反应一般生成正盐和水?如:NaHCO3+NaOH=Na2CO3↓+H2O

  

40、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分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分子?

  

Ne与HF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并不是同一种分子

  

41、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答:不一定,铁跟三氯化铁溶液,铜跟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为: 2FeCl3+Fe=3FeCl2 Cu+2FeCl3=CuCl2+2FeCl2

  

42、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都一定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答:不一定,CaCO3,BaSO3为难溶强电解质,但在离子方程式中仍写成分子的形式

  

4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答:不一定,要看离子浓度大小?

  

44、N2(气)+3H2(气)=2NH3(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此气体不参加反应),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必然增大,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答:不一定,体积不变时,平衡不移动,体积可变时,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大的方向(逆)移动

  

45、单质气体一定都是由双原子组成的分子?

  

答:不一定,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O3)为三原子分子

  

46、醇类经缓慢氧化一定生成醛?

  

答:不一定,醛还可以继续被氧化成酸

  

47、醇一定能氧化成醛

  

答:不一定,羟基不在碳链端点的醇,则不能氧化成醛,更不能氧化成酸

  

48、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

  

乙烯,乙炔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但不是同系物

  

49、凡是叫“酸”的都一定是酸类物质?

  

答:不一定,石炭酸叫“酸”,但它不属于有机酸类,而属于酚类

  

50、一般弱酸盐,除它们的钾、钠、铵盐外都一定不溶于水?

  

答:不一定,有机物醋酸盐一般都溶于水

  

51、如果烃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则一定是同一种烃?

  

答:不一定,乙炔和苯不是同一种烃

  

52、凡是具有固定组成的有机物都一定是分子晶体,非电解质?

  

答:不一定,比如乙酸钠是离子晶体

  

53、电离时只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指示剂变色?

  

答:不一定,水?苯酚都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都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54、离子的核外都一定有电子?

  

答:不一定,H+的核外没有电子

  

55、在电化腐蚀时,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定先遭受到腐蚀?

  

答:不一定,也有例外,如铝铁合金,往往是铁先遭受腐蚀,这是因为铝表面有Al2O3簿膜起了保护作用的结果。

  

56、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与一般酸溶液(SiO2能溶于氢氟酸),但能与碱反应。

  

57、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或足量盐酸反应,均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58、与氢气加成的:苯环结构(1:3)、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醛基。酸、酯中的碳氧双键不与氢气加成。

  

59、能与NaOH反应的:―COOH、 苯基 、-X

  

60、能与NaHCO3反应的:―COOH

  

61、能与Na反应的:―COOH、-OH

  

62、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3、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64、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

  

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②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③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④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⑤含醛基的化合物

  

(二)无机

  

①-2价硫(H2S及硫化物);

  

②+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③+2价铁: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6FeCl2+3Br2=4FeCl3+2FeBr3 变色

  

2FeI2+3Br2=2FeBr3+2I2

  

④Zn、Mg等单质 ,如Mg+Br2H2O===MgBr2(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⑤-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⑥NaOH等强碱:Br2+2OH==Br+BrO+H2O

  

⑦AgNO3

  

6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

  

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②苯的同系物;

  

③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④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⑤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⑥煤产品(煤焦油);

  

⑦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①-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②+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③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66、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①CH:C2H2和C6H6

  

②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67、n+1个碳原子的一元醇与n个碳原子的一元酸相对分子量相同。

  

68、有机推断题中常用的反应条件:

  

①光照,烷烃卤代,产物可能有多种;

  

②浓硝酸浓硫酸加热,芳烃硝化;

  

③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或酯水解;

  

④NaOH醇溶液,卤代烃消去成烯;

  

⑤NaHCO3有气体,一定含羧基;

  

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酸;

  

⑦铜或银/O2加热,一定是醇氧化;

  

⑧浓硫酸加热,可能是醇消去成烯或酸醇酯化反应;

  

⑨稀硫酸,可能是强酸制弱酸或酯水解反应;

  

⑩浓溴水,可能含有酚羟基。

  

69、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70、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71、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72、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5种

  

73、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74、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75、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76、有机物不一定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77、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78、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 9.5℃,气体。

  

79、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80、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81、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82、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83、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

  

84、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85、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86、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87、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88、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乙醇和甲酸。

  

89、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

  

乙烯与环丙烷。

  

六、物质用途及环保

  

1、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2、半导体的主要元素是硅;

  

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4、为了防止大气污染,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5、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6、大气成分:N2: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 ,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七、化学史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

  

5、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6、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7、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把苯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