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无理数近似值,如何计算无偏估计值

  

     

  

  估算是学生计算的重要能力之一。是指在计算和测量过程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的计算或测量,而是粗略地判断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确计算或测量前后采用的计算方法是粗略推断数量关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对估算要求提出了明确的实施要点。因此,我们的新课程突出和加强了估算内容的教学。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估算教学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我见过这样一个案例:某单元试卷上有一道估算题:每个足球78元需要买两个足球。请估计一下150元够不够?但是在阅卷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是通过精算得出的结果,即782=156(人民币)156 & gt150,所以还不够。表面上看,问题似乎很简单。学生们刚刚做了一个精算。其实这个例子可以反映出我们估算教学中的很多问题。   

  

  一、学生的估算意识不够,将估算等同于精算。   

  

  长期以来,在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中,错误地认为精算比估计更可靠。为了追求答案的准确性,我们浅弃估计,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用精算代替估计。众所周知,估算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方法,而是通过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近似意识,让学生逐渐理解估算的意义,不断丰富估算经验。   

  

  1教师要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作为教师首先要重视估算教学,把培养估算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如果目标是做一些机械训练,可能会给学生一个错误的设定。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估计和逼近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2巧设问题,激发学生产生估算的需要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书面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其薄弱。根据新课程的现状,在每个学段中增加了不同层次的估算内容。仅在第一和第二研究阶段,就有六个目标与估算有关。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选好题目,问好问题,问出有估计价值的问题。比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它的商是几位数?这个问题有价值。实际上,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极其广泛。关键是能否利用生活中现成的材料为教学服务,引导学生的估算需求。   

  

  3设置问题情境,对比、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   

  

  作为数学教师,要想办法收集或捕捉一些好的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哪些问题解法只需要近似值,哪些问题解法必须算出精确值。比如我们去超市购物,对于顾客来说是可以预估的,但是对于收银员来说,就需要精确的计算。显然,估计是不可行的。   

  

  二、教学不到位,未形成估算策略   

  

  目前,我们教师的估算教学主要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估算当作题型,人为地把它与“计算”割裂开来;二是把估算能力的培养和其他思维能力分开,忽略了各种能力的相互影响。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计算是以口头和书面计算为基础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计算能力是学生估算的基础。同时,我们教师应该不断鼓励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并在估算教学中总结估算策略。   

  

  1去尾法   

  

  即去掉每个数字的尾数,取十或百的整数进行计算。比如估计一下旅行社在十一五期间接待多少人。去掉尾数,取整百加起来得524 208 602 310 219   

  

  也就是说,每个数的最高位加1,取整十整百来计算。比如:28 15 7 2430 20 10 30=90。   

  

  2进一法   

  

  也就是尾数小于等于4就放进去,等于大于5就放进去,算出十或百的整数。比如“苹果每公斤4.20元,1.8公斤的苹果该付多少钱”?预估值为4.21.842=8元。   

  

  3四舍五入法   

  

  也就是把相关的数字放在一起,先把接近10的数字加起来。如17 8 12 24=(17 12) (8 24)30 30=60。   

  

  4凑十法   

  

  即利用所学掌握的计数单位和计量单位的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估算。   

  

  5以某一标准进行实际估计   

  

  这种方法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量看成十个、一百个、一千个再计算。   

  

  6凑整法   

  

  比如:471523=2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   

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可以商2,所以商应该是三位数,于是判断商“25”是错的。

  

  8.取一个中间数

  

  比如27、28、24、23这四个数求和,这些数都接近25,有的比25大一点,有的比25小一点,就取中间一个数25,直接用25×4,就大约能算出这四个数的和。

  

  9.根据运算性质估算

  

  例如:457+245-178=444,根据“减去的数比加上的数小,其结果应比原数大”,可判断“444”是错误的。

  

  10.根据生活经验估算

  

  例如,一个蓄水池,有两个进水口,甲进水口单独注水需要4个小时,乙进水口单独注水需要5个小时,甲乙同时注水需要几个小时?根据经验可知,甲乙同时注水肯定比甲或者乙单独注水需要时间少一些。

  

  11.利用特殊的数作参照

  

  如126×8,就可以想到125×8,就得到了1000。

  

  三、应用不到位,应着重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但其实,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时机是很多的,比如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经常性的让他们估计一下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轻重等;中高年级则可以让学生经常性的估计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物体的量差范围;高年级则经常性的为学生提供一些现实情景,让学生通过分析情景中的数学信息,合理利用估算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要跳出单纯为学而教的思维误区,把估算教学的眼光投放到学生整个学习历程当中去,把估算教学的行为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和角落中去,使学生的估算习惯在教师的“有意”教学中“无意”养成。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