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帽子行礼风俗,摘帽子游戏

  

  甘肃农村的婚嫁习俗   

  

  曾经盛行于甘肃农村的汉族婚俗,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了一整套传统婚俗文化,反映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古老而淳朴的民俗。   

  

  中国古代有“六礼”之说,即收礼、问名、收礼、问约、迎人。实际上,传统的民间婚礼习俗并不完全受这六种仪式的限制。它简化了“订亲”、“订婚”的流程,而更注重婚后“行礼”、“结婚”、铺床、闹洞房(新郎新娘举杯)、回娘家等仪式流程。   

  

     

  

  一.牵线搭桥   

  

     

  

  做媒的基本步骤是:男方家通过媒人取得女方的生辰八字后,请阴阳师算算。如果男女双方八字相符,就缔结婚姻。   

  

  然后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做媒,俗称“说媒”。女方父母征得女方同意后,男青年于某日到女方家“见媳妇”,与女青年见面交流相亲。   

  

  有些女青年还会对男方家进行回访,称为“看家(家)”。见面仪式当然少不了男方父母。有些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终身订婚,然后请人跟父母说一声,得到批准,就可以正式订婚。   

  

  第二,订婚   

  

     

  

  订婚在甘肃叫“箱锁锁”。推荐人从中决定,双方同意,然后择日举行订婚仪式。男方的父亲(或代理人)和推荐人会带着大礼去女方家。   

  

  礼物一般有婚宴、十二个馒头(俗称“大馒头”)、钱(叫“锁锁”)、丝绸(布)、衣服。女方家里会召集长辈和至亲,陪她一起吃大餐。男方父母会在女方姐姐、嫂子的陪同下,在女方脖子上系一根用硬币系住的红绳,称为“绑媳妇”。传说这条领带把女孩和男方家联系在一起。   

  

  辞职,女方母亲也给新女婿送礼,还了两个馒头,叫“回礼”。事后,女方将馒头分发给近亲,宣布婚姻成立。订婚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双方商量彩礼钱。有时候,会闹得面红耳赤,但在介绍人的调解下,最终达成协议,皆大欢喜。   

  

  第三,敬礼   

  

     

  

  也叫“大礼”。这是一个比较慎重的环节,多在婚宴前半年举行。男方家选一个吉祥的结婚日子,父亲约好介绍人,把原来的彩礼、结婚酒、馒头、化妆服全部带到女方家。   

  

  家里少不了设宴,邀请长辈陪同。会议期间,商定了婚礼时间和仪式。两个孩子的公婆都互相敬酒,互相道歉,说些吉祥幸福的话。   

  

  第四,提词   

  

     

  

  按照传统做法,男方家庭是婚姻的发起者,父母要选择结婚的好日子,媒人要通知对方准备结婚。   

  

  称之为“提词”或“寄日”。话一般是在吉日的前一个月提,意思是“隔月不说话”。比如在这个月,至少提前十天。   

  

  第五,结婚   

  

     

  

  俗称“介绍新媳妇”。吉日将至,男子收拾庭院,洗刷门窗,索要字画,布置新房,通知亲友。临近初二或初三,男方家杀猪宰羊,买用品和货物,接亲戚,请'总经理',请厨师,请客人,请房(族),贴对联.我非常忙。   

  

  在吉日的前一天,带着‘祖先’,索要‘家谱’,供奉祭品,烧香祭拜。在吉日的早上,会有酒供应,婚礼队伍会被送走。一般有3-5个人去招呼亲戚,包括亲戚的引座员、媒人、抬箱子的等。带上婚宴,婚礼哈   

  

  新娘到了,简单地吃一点,喝一点,然后去闺房先压压箱钱,再把盖头戴在新娘头上,俗称“拦头”。这时,提箱子的人会先返回。新娘穿戴整齐后,背着红宝书(即‘结婚书’),在祖宗牌位前烧香,给你的亲戚磕头。有师兄师姐指引我们出门,和婚礼嘉宾一起出发。   

om/pic/img.php?k=摘帽子行礼风俗,摘帽子游戏7.jpg">

  

新娘出门时,女家将一把红筷分散于娶亲的,人手一双,同时男家将"伴女钱"散给女家七姑八姨。这时女孩儿早哭成了泪人。据说女孩儿在离开娘家时,流的泪珠子越多越好,每一滴眼泪都是留给娘家的“金豆豆”。

  


  

虽说女大当嫁,是喜事,却不能响炮。旧时,若迎亲队伍途遇碾台、碌碡,大树、窖井崖头,十字路口则贴一书有"花红盖之大吉"的红纸条,称"路帖",或以红毡相遮,称"遮白虎"。

  

六、接新人

  

  

在等待娶亲队伍的时候,所有人会在路口,娶亲队伍快行至男方家附近时,早有专门负责观望的通知“总管”, "总管"吆喊众人在大门前候迎“尊客”(送亲的人),尊客会先安排进院。

  


  

  

这个时候,年轻人则对婚车相拥而上,有撒花的,喷泡沫彩带的,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新娘子下车要给随同的“押马娃娃”给“下马钱”,新娘子才能下车,在这需注意,在甘肃有些地方,一般新娘子都不能着地,需由新郎抱至新房。

  


  

  

尊客一进院子,便互相作揖打躬迎接入室;也有在大门前设一酒案,摆几个简单菜盘(称下马席)迎客的。然后由"总官"斟酒一一相敬,每人三盅,称"迎风盅",再迎到客房在祖先牌位前磕头上香举礼。

  


  

礼毕,邀入座中,"总官"指挥众执席者,先茶后饭,茶以漱口,饭一般为“四炝盘”。饭后由事先安排好的邻舍请去休息“喝汤”(吃面),到傍晚又请到另一家设席招待,名为“挪席”。

  


  

  

甘肃习俗里十分厚待尊客,宴席有"十三花"、“十二齐"十全"、"九魁"等,并以嫡亲贵友坐陪。席间新郎父辈、兄弟辈轮番敬酒,寒喧问好。

  

  


结婚当天,与尊客身份同样尊贵的贵宾就是姑舅(新郎母亲娘家人),接待场面及仪程基本与尊客相似。

  


  

席毕,左邻右舍各领一人安排晚上睡觉。次日,本家依然设席,依次“打发” 尊客和姑舅,这时男方会送一双皮鞋给“介绍人”,以示谢意。

  

七、安床、闹洞房

  

  

晚上,开始安床,有男女喜相人(民间叫“戴头人”)为新郎新娘"换盅",即找红线尺许,两端各拴一铜钱,分置于两个盛满酒的盅内,新郎、新娘各端一盅,饮去一半,再互换饮尽,缘于"千里婚缘一线牵"之说。

  


  

然后由女性带头人开始为新郎,新娘铺床,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核桃枣儿口唱吉词: "一把核桃一把枣,养下娃娃满炕跑……。"最后"扫炕",边扫边以言相嬉。期间当然少不了围观者嘻戏搞怪,要求小两口做一些难为情的游戏等,谓之“闹洞房”。

  


  

其实,闹新房早已开始,白天新媳妇接进门,就有妇女们去盘问试探新娘子是否乖巧伶俐,就有不安分的小伙们去挑逗调戏,要求新人为他们点烟敬酒,新房中整天都笑语喧哗、热闹非凡。

  


  

  

安床毕,闭了门窗,新房中点着一盏灯,这灯是要点到天亮的。这时就有同辈好事者,潜伏洞房外偷听小两口的私语,叫“听房”。

  


  

旧俗认为人不听则鬼听,故若无人听时就立一扫帚吓鬼。此俗从古至今,专为耍笑而已。

  

八、待亲房(宗亲)

  

  

次日打发了尊客,姑舅和宗亲一应人等由东家安排依次入席,有时要摆数十桌。席间,新郎之父(亦可由其他长辈代替)为众乡亲"斟酒"。

  


  

新郎新娘由一人领陪,逐一前去叩谢认亲,新娘嘴里甜甜地叫着各种该叫的称呼敬烟献酒,当然,被叫者少不了给新媳妇的红包。整个婚礼就在这热闹的气氛中结束了。

  

九、回门

  


  

  

回门是甘肃婚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婚礼后三到七天中,新郎要准备礼物,领着新媳妇回娘家,当日去当天回来,不能在娘家住宿。

  


  

过年的正月里再去时,可以多住几天,丈人家的远亲近戚都要走上一遭,叫“浪亲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甘肃农村结婚的习俗逐渐改变,一些新的婚嫁习俗正在形成,传统婚俗中一些不合时宜的繁文缛节正在逐渐消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