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转移到外地,外地养老保险转移到本地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就像今天的农村一样,基本上是群居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宗族文化,那些有权势的家族就形成了当地的贵族家庭。很多大官,年纪大了,也会选择退休回老家,因为返根的思想在作祟,离家不远的地方会给自己建祖坟,那是自己家的根基。那些出去的人最终都会被埋葬到他们的祖先那里。   

  

  落地生根   

  

  中国的传统思想是落叶归根。无论你去哪里,当你老了,你会回到你的家乡,那不仅是养育你自己的地方,也是死后埋葬你自己的地方,古人的生活是群聚而居,居住在一个地方的,基本上都是本宗族的人。.   

  

     

  

  在五代以前的唐朝,朝廷选官,虽然科举已经成为主流,但那些大家族仍然主导着官场的主要上升通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姓七貌的家族,甚至连皇帝都不曾重视。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打压这些世家,编写 《氏族志》 的时候,提高自己为一等姓,想和人家平起平坐,人家都不正眼看李唐皇族,这些人都是家族势力,他们已经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很长时间。   

  

     

  

  这些家族都有自己的名声,比如太原的王,汝南的袁。他们的祖先到达此地后,本着扎根、视死如归的思想,在一个地方支枝散叶,最终形成了强大的宗族势力。袁绍、袁术是汝南的袁。为啥加地名?是因为他们家在当地有强大的实力,而且祖坟就埋在那个地方,汝南也就是袁氏家族的根基所在。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尊卑文化,自上而下的等级秩序特别严格。像皇帝的墓,叫墓冢,建得很高。其他士大夫和贵族根据自己的级别建造自己的陵墓。《礼记》表示“古者墓而不坟”,《说文解字》表示“坟,墓也,注:墓则平处,坟为高处”,也就是说古代的普通老百姓家的墓地是没有坟冢的。.   

  

     

  

  当地的坟墓埋葬的地方越高,越能显示出自己家族的实力和地位,要想在一个地方扎根发展确实很难。这样的家庭总是牵涉其中,没有人会愿意随意迁移,古人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即使像“刘备”这样的强龙,治理蜀中的时候,也得拜访像李严那样的蜀中豪杰,可见世家大族的力量,在地方是非常强悍的。.   

  

  十迁九败   

  

  在古代生活中,什么时候家族会一起迁徙?一般在圣旨或天下大乱的时候,全家一起搬迁,而你离开了久居的地方,还会是那个有影响的人吗?   

  

     

  

  汉武帝时期,为了平衡地方势力以及充实陵邑,下令全国各地的豪强和世家迁入到茂陵邑去,这个你离开家长期居住的地方,已经成为所谓的无根之水,没有根基。而且,到了这样的地方,很可能最后整个家族都会没落。所有的富裕家庭都会生活在一起,曾经的专属资源可能再也得不到了。这不等于家族的逐渐衰落吗?   

  

  写李白的诗“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这首诗中的五座墓,是汉武帝的富人家曾经迁徙居住的地方。都是贵族。能表现出家庭的优越感吗?   

  

     

  

  还有一种迁徙,就是国家的家庭的毁灭的迁徙。这种迁徙大多是为了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曾经辉煌的人,曾经威武,但终究逃不过命运和时代的车轮。   

  

  西晋皇室在经历了八王之乱后,迎来了五朵野花的时代。在琅琊王氏的协助之下,司马睿和王导之间开启了“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时代,自此皇族势力一落千丈,经过几十年的尔虞我诈之后,皇族更加衰落,南迁的世家也败落,“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没有自己家庭的基础是很难成功的。   

  

     

  

  也就是说“不迁坟,十迁九败”。这里的“迁坟”不仅仅是改变家里的“风水”或者改变祖坟的位置。这种迁移可能在数千英里之外。迁移之后,想要以前的成功是极其困难的,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   

  

  结语   

  

  古人的一句老话,可能是对一些事情的总结。细细品味之后,里面还是会有很有用的部分供大家吸收,说不定还能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人生启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