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美联储缩表进程,2018美联储缩表

  

  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官员们就缩表问题进行了丰富的讨论,加剧了市场对美联储进一步转鹰的担忧。纪要多次提到“资产负债表”或“缩表”这两个关键词,并透露此轮缩表可能更早更快。纪要发布后,资产波动加大,美债收益率上升,美股大幅调整。   

  

  2017-2019年为什么恢复收缩周期?――这一轮收缩的“锚”。   

  

  缩表的背景相似,都经历了“危机-扩表(QE)-正常化”。   

  

  两者都采用基于充足储备的货币政策框架,资产负债表在流动性体系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   

  

  美联储的领导人有相似的执政理念,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会选择相似的政策路径。   

  

  预计在本轮货币政策正常化中,将会先加息后降息,利率工具的主导地位将会得到明确。途中继续被动缩表策略,即基本不主动出售资产,主要靠停止国债和MBS的再投资。   

  

  此轮降表将在2017~2019年率先进行,最快在1~2次加息后开始。   

  

  原因有三:1)疫情后经济恢复较快;2)美联储有缩表经验,不必过分谨慎;3)回购工具的设立,基本稳定了利率走廊的上限。   

  

  预计缩减规模将于2022年底或2023年上半年开始。目前缩表所需的流动性条件已经满足,经济基本面有望在2022年实现。   

  

  参考2017-2019年的缩表节奏,我们测算了每个月缩表的节奏和缩表的最终规模,同时提示存在缩表更快的可能性。   

  

  参考上一轮,每个月缩表的最大步长约为资产负债表规模的1.1%,即每月900亿美元,由600亿美元国债和300亿美元MBS组成。预计这种节奏会延续到2024Q3,之后可能会加大MBS的减持比例。   

  

  参考2020年3月的资产负债表结构,2021年末可取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约为4.6~4.7万亿美元。预计此轮降规模将于2025年结束,降规模总规模将达到3.2~3.3万亿美元。   

  

  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仍是美联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缩表影响相对较小。后续需要继续关注美联储加息节奏,尤其是近期疫情对加息预期的影响。   

  

  加息后,资产负债表工具只能通过资产配置渠道影响期限溢价。因此,预计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对短期利率影响不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长期利率。   

  

  如果美联储能够合理控制收缩步伐,就不会对美股产生明显影响。回顾上一轮收缩,美国股市整体保持上升趋势。2018年的调整主要是因为美国经济势头明显放缓。美联储坚持过度鹰派的加息和收缩。   

  

  短期来看,萎缩信号会降低外资的风险偏好,对国内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缩表影响有限,国内投资者不必过于担心。   

  

  本文来自金融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