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储蓄卡可以网上办卡吗,中信银行储蓄卡可以网上打印流水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文|张   

  

  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余波未消,又一家银行完成了热点榜的接力。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中信银行因泄露个人账户交易信息被王岳池(艺名“池池”)投诉。迟子曾是知名喜剧脱口秀《吐槽大会》的常驻嘉宾,代表作品有《今晚80后脱口秀》和《脱口秀大会》。他的个人微博账户拥有480万粉丝,他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投诉实名银行泄露个人信息的消息一经爆出,迅速成为微博热门话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5月7日10点,登录微博显示,该事件引发多个话题,吸引7亿阅读量。   

  

  事件始于5月6日15时39分,脱口秀演员迟子建在其个人微博中公开发布消息,投诉中信银行在未经本人授权的情况下,向上海小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提供其个人账户的流水。   

  

  以下是微博原文截图: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除了中信银行,池池还在这篇文章中严厉指责了自己的小果文化公司。指出池子在2019年发现笑果文化违约,之前已提出异议,而笑果故意停止其所有工作,要求赔偿3000多万元。   

  

  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发布的律师函刊登在池子微博,并向小果文化和中信银行上海虹口支行发出声明,要求小果文化和中信银行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赤子给中信银行打电话后,中信银行说是“配合大客户”的要求。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指责中信银行:“我是大客户,你能把别人的余额给我吗?”“什么样的大客户可以查别人的信息!我定了个小目标!”“大客户在哪里签约?我也想报一个。”“配合大客户做一切事情。以后谁还敢用你家?”?" ……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迫于舆论压力,中信银行7日凌晨公开回应,向迟迟道歉,并解除上海虹口支行行长职务。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由此,关于#中信银行向池子道歉#和#中信支行行长已被免职#的两个话题从7日上午开始迅速升温,一度升至热搜话题榜榜首。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这次舆论的矛头并不是上海小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这个索要信息的“大客户”,而是更集中于中信银行泄露了池子的个人隐私信息。   

  

  从5月6日实名投诉,仅过了8个小时,中信银行连夜处理,正式发布公告。内容主要表达三点:   

  

  中信银行连夜处置。   

  

  中信银行的回应可以用“迅捷”来形容。也体现了中信银行绝不容忍泄露客户信息的态度。   

  

  但仍有不少舆论对银行的回应不买账。一方面认为泄露个人信息涉及法律,这家银行处罚程度太轻。另一方面指出,作为金融机构,在隐私保护方面应该对客户一视同仁,不能区分大客户和小客户。所以普遍质疑这不是个例,这家银行的内部信息安全问题存在已久。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新京报评论在《配合大客户查池子明细,银行岂能背弃“中”与“信”》中指出:为了“配合大客户”来查询个人信息,这其实是踩踏了金融机构的底线。这也提示我们,在金融系统等重度涉及公民信息的企业、机构中,有必要梳理起业务系统、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保护漏洞,并开展各类法治教育,提升相关行业员工对公民信息保护的意识。

  

知名职场博主@耿向顺(粉丝量196万):“互联网时代哪有什么隐私可言,大多数人都宛若裸奔在路上。不只中信,其他银行,可能都存在这样的情况。现在迫于舆论压力和监管部门介入才道歉和做出处理,丢了自己‘信’,失去了人们‘信’。”

  

财经作者@大猫财经微博(粉丝量57万):“这种事在银行是不是常态不知道,但是从银行对所谓的‘大客户’的重视程度来讲,这种事其实也不奇怪。说实话,在这个‘隐私贩卖’已经泛滥的时代,银行大约就是隐私的最底线了,如果这道隐私防线都能被突破,那么我们的个人信息以及财产安全还怎么能保证呢?”

  

总结:

  

纵观本次事件,池子利用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为自己发声,带动监管和舆论的力量对银行施压,最终成功维权。但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更多普通民众身上,该如何保护自己?是否还能像池子一样有机会,或者说需要多大的成本才能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客户选择银行是出于信任,而银行绝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不能因为所谓“大客户”的要求就轻易放弃本应坚守的底线。金融机构掌握的信息时常关涉着个体最切身的利益,做好客户隐私保护,从来不是什么华丽的宣传标语,因为这是金融企业的立身之本。

  

□张靖天(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李碧莹 校对:李立军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