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到底代表着什么,api到底怎么用

  

  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将应用服务拆分为微服务。API网关作为系统入口,逐渐成为标准。   

  

  今天,我们来看看API gateway的设计思路。我们需要承载哪些功能?以及如何选择一个流行的API网关?   

  

  什么是API网关?   

  

  既然我的使用需要API网关,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API网关。   

  

  什么是 API 网关   

  

  网关一词最早出现在网络设备中,比如两个独立的局域网通过路由器进行通信,中间的路由称为网关。   

  

  任何一个应用系统,如果需要被其他系统调用,就需要暴露API,将功能点一一表示出来。   

  

  如果两个系统中间通信,在系统之间加上一个中介者协助 API 的调用,这个中介者就是 API 网关。   

  

     

  

  用于对接两个系统的API网关   

  

  当然,API 网关可以放在两个系统之间,同时也可以放在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   

  

     

  

  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的API网关   

  

  知道了API网关的基本定义,再来看看为什么要用它。   

  

  为何要使用 API 网关   

  

  网关作为系统的唯一入口,意味着所有进入系统的请求都需要经过API网关。   

  

  当系统外的应用程序或客户端访问系统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如果传输协议不一致,系统需要转换协议。如果调用水平扩展的服务,它需要进行负载平衡。一旦请求流量超出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就需要进行限流。对于每个请求和回复,系统将记录响应日志。也就是说,任何涉及到对系统的请求,可以从服务中提取出来的功能,都可以在网关上实现。   

  

  比如:协议转换、负载均衡、请求路由、流量控制等等。这些功能我们后面会一一介绍给你。   

  

  了解了API gateway的基本功能之后,再来看看它可以服务于哪些系统或者客户端。   

  

  API 网关服务定位   

  

  网关具有处理请求的能力,从定位的角度可以分为五类:   

  

  面向 WebApp,的这部分系统主要基于网站和H5应用。通过前后端分离的设计,将大部分业务功能放在后端,前台Web App只显示页面内容。   

  

  MobileApp,的移动指的是iOS和Android,设计思路和WebApp基本相同。   

  

  区别在于API gateway需要做一些移动设备管理(MDM)。例如:设备注册、激活、使用、淘汰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由于移动设备的特殊性,我们在考虑移动设备请求时,需要考虑请求、设备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通常,面向合作伙伴的 OpenAPI,系统会向合作伙伴提供接口。这些接口将全部开放或部分开发,有条件限制(时间、流量)的合作伙伴可以访问。因此,需要更加重视API网关的流量和安全性以及协议转换的管理。   

  

  企业内部可扩展 API,可以供企业内部其他部门或项目使用,也可以作为中台输出的一部分来支持其他系统。在这里,应该更多地考虑功能边界的划分、认证和授权。   

  

  面向 IOT 设备,将接收来自IOT设备的请求,尤其是工业传感器和其他设备。这里需要考虑协议转换和数据过滤。   

  

  API 网关架构   

  

  既然谈了 API 网关的功能和定位,接下来说说它的架构:   

  

     

  

  API系统架构图   

  

  API分为三个系统:   

  

  网关-Gateway-Core(核心)Gateway-Admin(管理),的核心网关负责接收客户端请求、调度、加载和执行组件、将请求路由到上游服务器,以及处理返回的结果。   

  

  大部分功能都在这一层完成,如验证、认证、负载均衡、协议转换、服务路由和数据缓存等。如果没有其他两个子系统,也可以独立运行。   

  

  Gateway-Admin网关管理接口,可以执行API、组   

件等系统基础信息的配置;例如:限流的策略,缓存配置,告警设置。

  

Gateway-Monitor 监控日志、生成各种运维管理报表、自动告警等;管理和监控系统主要是为核心系统服务的,起到支撑的作用。

  

API 网关技术原理

  

上面谈到了网关的架构思路,这里谈几点技术原理。平时我们在使用网关的时候,多注重其实现的功能。例如:路由,负载均衡,限流,缓存,日志,发布等等。

  

实际上这些功能的背后有一些原理我们可以了解,这样在应用功能的时候会更加笃定。下面是几个原理分享给大家。

  

协议转换

  

每个系统内部服务之间的调用,可以统一使用一种协议,例如:HTTP,GRPC。

  

假设每个系统使用的协议不同,那么系统之间的调用或者数据传输,就存在协议转换的问题了。如果解决这个问题呢?API 网关通过泛化调用的方式实现协议之间的转化。

  

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的协议转换成“通用协议”,然后再将通用协议转化成本地系统能够识别的协议。

  

这一转化工作通常在 API 网关完成。通用协议用得比较多的有 JSON,当然也有使用 XML 或者自定义 JSON 文件的。

  

  

不同的协议需要转化成共同语言进行传输

  

链式处理

  

设计模式中有一种责任链模式,它将“处理请求”和“处理步骤”分开。每个处理步骤,只关心这个步骤上需要做的处理操作,处理步骤存在先后顺序。

  

消息从第一个“处理步骤”流入,从最后一个“处理步骤”流出,每个步骤对经过的消息进行处理,整个过程形成了一个链条。在 API 网关中也用到了类似的模式。

  

  

Zuul 网关过滤器链式处理

  

下面以 Zuul 为例,当消息出入网关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过滤器。这些过滤器之间是有先后顺序的,并且在每个过滤器需要进行的工作也是各不一样:

  

PRE:前置过滤器,用来处理通用事务,比如鉴权,限流,熔断降级,缓存。并且可以通过 Custom 过滤器进行扩展。ROUTING:路由过滤器,在这种过滤器中把用户请求发送给 Origin Server。它主要负责:协议转化和路由的工作。POST:后置过滤器,从 Origin Server 返回的响应信息会经过它,再返回给调用者。在返回的 Response 上加入 Response Header,同时可以做 Response 的统计和日志记录。ERROR:错误过滤器,当上面三个过滤器发生异常时,错误信息会进到这里,并对错误进行处理。异步请求

  

所有的请求通过 API 网关访问应用服务,一旦吞吐量上去了,如何高效地处理这些请求?

  

拿 Zuul 为例,Zuul1 采用:一个线程处理一个请求的方式。线程负责接受请求,然后调用应用返回结果。

  

如果把网络请求看成一次 IO 操作的话,处理请求的线程,从接受请求,到服务返回响应,都是阻塞状态。

  

同时,如果多个线程都处在这种状态,会导致系统缓慢。因为每个网关能够开启的线程数量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访问的高峰期。

  

  

每个线程处理一个请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Zuul2 启动了异步请求的机制。每个请求进入网关的时候,会被包装成一个事件,CPU 内核会维持一个监听器,不断轮询“请求事件”。

  

一旦,发现请求事件,就会调用对应的应用。获取应用返回的信息以后,按照请求的要求把数据/文件放到指定的缓冲区,同时发送一个通知事件,告诉请求端数据已经就绪,可以从这个缓冲获取数据/文件。

  

这个过程是异步的,请求的线程不用一直等待数据的返回。它在请求完毕以后,就直接返回了,这时它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请求数据被 CPU 内核获取,并且发送到指定的数据缓冲区时,请求的线程会接到“数据返回”的通知,然后就直接使用数据,不用自己去做取数据的操作。

  

  

异步请求处理,CPU 处理数据以后通知请求端

  

实现异步处理请求有两种模式,分别是:

  

ReactorProactor

  

Reactor 工作原理流水图

  

Reactor:通过 handle_events 事件循环处理请求。用户线程注册事件处理器之后,可以继续执行其他的工作(异步),而 Reactor 线程负责调用内核的 Select 函数检查 Socket 状态。

  

当有 Socket 被激活时(获取网络数据),则通知相应的用户线程,执行 handle_event 进行数据读取、处理的工作。

  

  

Proactor 工作原理流水图

  

Proactor:用户线程使用 CPU 内核提供的异步 IO 发起请求,请求发起以后立即返回。CPU 内核继续执行用户请求线程代码。

  

此时用户线程已将 AsynchronousOperation(异步处理)和 CompletionHandler(完成获取资源)注册到内核。之后操作系统开启独立的内核线程去处理 IO 操作。

  

当请求的数据到达时,由内核负责读取 Socket(网络请求)中的数据,并写入用户指定的缓冲区中。

  

最后内核将数据和用户线程注册的 CompletionHandler 分发给内部 Proactor,Proactor 将 IO 完成的信息通知给用户线程(一般通过调用用户线程注册的完成事件处理函数),完成异步 IO。

  

API 网关实现功能

  

说起对 API 网关的使用,我们还是对具体功能更加感兴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实现了哪些功能。

  

负载均衡

  

当网关后面挂接同一应用的多个副本时,每次用户的请求都会通过网关的负载均衡算法,路由到对应的服务上面。例如:随机算法,权重算法,Hash 算法等等。

  

如果上游服务采取微服务的架构,也可以和注册中心合作实现动态的负载均衡。

  

当微服务动态挂载(动态扩容)的时候,可以通过服务注册中心获取微服务的注册信息,从而实现负载均衡。

  

  

Nginx+Lua+服务注册中心实现动态负载均衡

  

路由选择

  

这个不言而喻,网关可以根据请求的 URL 地址解析,知道需要访问的服务。再通过路由表把请求路由到目标服务上去。

  

有时候因为网络原因,服务可能会暂时的不可用,这个时候我们希望可以再次对服务进行重试。

  

  

Zuul 作为 API 网关将请求路由到上游服务器

  

例如:Zuul 与 Spring Retry 合作完成路由重试。

  

流量控制

  

限流是 API 网关常用的功能之一,当上游服务超出请求承载范围,或者服务因为某种原因无法正常使用,都会导致服务处理能力下滑。

  

这个时候,API 网关作为“看门人”,就可以限制流入的请求,让应用服务器免受冲击。

  

限流实际上就是限制流入请求的数量,其算法不少,有令牌桶算法,漏桶算法,连接数限制等等。这里我们就介绍三个常用的,一般通过 Nginx+Lua 来实现。

  

  

令牌桶限流

  

统一鉴权

  

访问应用服务器的请求都需要拥有一定权限,如果说每访问一个服务都需要验证一次权限,这个对效率是很大的影响。可以把权限认证放到 API 网关来进行。

  

目前比较常见的做法是,用户通过登录服务获取 Token,把它存放到客户端,在每次请求的时候把这个 Token 放入请求头,一起发送给服务器。

  

API 网关要做的事情就是解析这个 Token,知道访问者是谁(鉴定),他能做什么/访问什么(权限)。

  

说白了就是看访问者能够访问哪些 URL,这里根据权限/角色定义一个访问列表。

  

如果要实现多个系统的 OSS(Single Sign On 单点登录),API 网关需要和 CAS(Central Authentication Service 中心鉴权服务)做连接,来确定请求者的身份和权限。

  

熔断降级

  

当应用服务出现异常,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时候,也就是说应用服务不可用了。作为 API 网关需要做出处理,把请求导入到其他服务上。

  

或者对服务进行降级处理,例如:用兜底的服务数据返回客户端,或者提示服务暂时不可用。

  

同时通过服务注册中心,监听存在问题的服务,一旦服务恢复,随即恢复路由请求到该服务。

  

例如:Zuul 中提供了 ZuulFallbackProvider 接口来实现熔断,它提供两个方法,一个指明熔断拦截的服务 getRoute,一个指定返回内容 ClientHttpResponse。

  

我们通过自定义的 Fallback 方法,并且将其指定给某个 Route 来实现该 Route 访问出问题的熔断处理。

  

主要继承 ZuulFallbackProvider 接口来实现,ZuulFallbackProvider 默认有两个方法,一个用来指明熔断拦截哪个服务,一个定制返回内容。

  

  

API 网关熔断降级

  

发布测试

  

在发布版本的时候会采用:金丝雀发布和蓝绿发布。作为 API 网关可以使用路由选择和流量切换来协助上述行为。这里以金丝雀发布为例,看看 API 网关如何做路由转换的。

  

假设将 4 个服务从 V1 更新到 V2 版本,这 4 个服务的流量请求由 1 个 API 网关管理。

  

  

那么先将一台服务与 API 网关断开,部署 V2 版本的服务,然后 API 网关再将流量导入到 V2 版本的服务上。

  

  

这里流量的导入可以是逐步进行的,一旦 V2 版本的服务趋于稳定。再如法炮制,将其他服务替换成 V2 版本。

  

  

金丝雀发布一般先发 1 台,或者一个小比例,例如 2% 的服务器,主要做流量验证用,也称为金丝雀(Canary)测试(灰度测试)

  

其来历是,旷工下矿洞前,先放一只金丝雀探查是否有毒气,金丝雀发布由此得名。

  

金丝雀测试需要完善的监控设施配合,通过监控指标反馈,观察金丝雀的健康状况,作为后续发布或回滚的依据。

  

如果金丝测试通过,则把剩余的 V1 版本全部升级为 V2 版本。如果金丝雀测试失败,则直接回退金丝雀,发布失败。

  

缓存数据

  

  

我们可以在 API 网关缓存一些修改频率不高的数据。例如:用户信息,配置信息,通过服务定期刷新这个缓存就行了:

  

用户请求先访问 API 网关,如果发现有缓存信息,直接返回给用户。如果没有发现缓存信息,回源到应用服务器获取信息。另外,有一个缓存更新服务,定期把应用服务器中的信息更新到网关本地缓存中日志记录

  

通过 API 网关上的过滤器我们可以加入日志服务,记录请求和返回信息。同时可以建立一个管理员的界面去监控这些数据。

  

  

日志服务简图

  

日志记录了以后,可以做很多功能扩展。我们整理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报表分析:针对服务访问情况,提供可视化展示。实时查询:了解实时关键信息,例如:吞吐量,并发数。在秒杀活动的时候,会特别关注。异常告警:针对关键参数进行监控,对于统计结果支持阈值报警,对接阿里云通知中心、短信、钉钉进行告警。日志投递:将日志进行归档,存放到文件库或者数据仓库中,以便后期分析。

  

日志记录衍生的功能

  

流行 API 网关对比

  

在介绍了 API 网关的功能以后,再来看看目前几个流行的 API 网关项目。看看他们各自的特点,并且把他们做一个简单的比较。这些网关目前都是开源的,大家可以有选择地在项目中使用。

  

Kong

  

Kong 是 Mash ape 公司的开源项目,它是一个在 Nginx 中运行的 Lua 应用程序,并且可以通过 Lua-Nginx 模块实现扩展。

  

所以,可以通过插件集合的方式定制功能,例如:HTTP 基本认证、密钥认证、CORS(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跨域资源共享)、TCP、UDP、日志、API 限流、请求转发以及监控,都是目前已有的插件。

  

由于是基于 Nginx 的,所以可以对网关进行水平扩展,来应对大批量的网络请求。

  

  

Kong 架构图

  

Kong 主要有三个组件:

  

KongServer :基于 Nginx 的服务器,用来接收 API 请求。ApacheCassandra/PostgreSQL:用来存储操作数据。Kongdashboard:UI 管理工具。Traefik

  

  

Traefik 架构图

  

Traefik 是 HTTP 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器,可以轻松部署微服务,可以与现有的组件(Docker、Swarm,Kubernetes,Marathon,Consul,Etcd)做集成。

  

因为支持动态配置,所以它的伸缩性很好。不过它只支持 HTTP、HTTPS 和 GRPC。如果你需要 TCP 负载均衡,那么您需要选择其他方案了。

  

Ambassador

  

  

Ambassador 架构图

  

Ambassador 是一个基于 Envoy Proxy 构建的,Kubernetes 原生的开源微服务网关。

  

它在构建之初就致力于支持多个独立的团队,这些团队需要为最终用户快速发布、监控和更新服务。

  

Ambassador 还具有 Kubernetes Ingress 和负载均衡的能力。它支持处理 Kubernetes Ingress Controller 和负载均衡等功能,可以与 Istio 无缝集成。

  

Zuul

  

  

Zuul 2 结构图

  

Zuul 是 Spring Cloud 全家桶中的微服务 API 网关。所有从设备或网站来的请求都会经过 Zuul 到达后端的 Netflix 应用程序。

  

作为一个边界性质的应用程序,Zuul 提供了动态路由、监控、弹性负载和安全功能。包括 Zuul1 和 Zuul2 两个版本。

  

介绍了几个开源 API 网关的基本信息以后,我们从几个维度对他们进行比较:

  

  

从开源社区活跃度来说,Kong 和 Traefik 较好;从成熟度来看,较好的是 Kong、Traefik;从架构优势的扩展性来看,Kong 有丰富的插件,Ambassador 也有插件但不多,而 Zuul 是需要自研。

  

但 Zuul 由于与 Spring Cloud 集成,如果使用 Spring Cloud 的小伙伴可以考虑使用。

  

总结

  

API 网关是系统内外通讯的中介者。从定位上来说它服务 WebApp,MobileApp,合作伙伴 OpenAPI,企业内部可扩展 API,以及 IOT 设备。

  

从架构设计角度来说,分为 Gateway-Core(核心)、Gateway-Admin(管理)、Gateway-Monitor(监控)三部分。

  

API 网关需要注意的技术原理有,协议转换,链式处理以及异步请求。它的应用比较广泛,例如:负载均衡,路由选择,流量控制,统一鉴权,熔断降级,发布测试,缓存数据,日志记录等。

  

比较流行的开源 API网关有 Kong,Traefik,Ambassador,Zuul。从使用上来说他们各有千秋,可以根据项目的情况选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