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汽车保险都是电子保单吗,2020汽车保险和旧保险对比

  

  虽然华为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一再强调“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承诺,但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虽然华为今天还在喊不造车,但谁能保证未来华为技术、市场、口碑、用户积累足够成熟的时候就不造车呢?恐怕连华为都不敢保证。特别是前两天,任在2020年10月26日签署的“承诺不造车”在网上曝光。曝光文件的承诺时限只有三年,所以华为的承诺还有一年多才到期。   

  

     

  

  当然,目前华为还没有回应这份文件的相关消息,但我觉得这并不重要,因为很多承诺在利益面前都是可以忽略的。毕竟华为说不做手机,不做电视。时至今日,华为还在高喊“不要造车”,或许是因为觉得这个时候还不够成熟。   

  

  华为不造车的“真相”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虽然华为一直说自己不造车,但在汽车圈也能看到很多次。你看不到有华为标志的车,但你感觉华为无处不在。   

  

  其实这不是你的错觉。其实华为对汽车行业的渗透比你想象的要深。具体要从华为“不造车”的三种参与模式说起。   

  

  在7月4日的华为夏季发布会上,华为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口号“不要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同时还提到了华为帮助车企“造好车”的三种模式,分别是:零配件供应模式、解决方案集成模式HI、智能选车模式。   

  

     

  

  一个一个来说,所谓的备件供应模式最好理解。在这种模式下,华为作为车企的供应商,向厂商提供零配件。以德国博世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技术供应商,德国博世虽然不参与造车,但已经为多家车企提供了零配件。其中,中国车主最熟悉的博世ESP系统(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占据了中国汽车ESP系统70%的市场份额。   

  

  在华为的三大零部件供应模式中,华为扮演着类似博世的角色,即我不直接造车,但各大汽车厂商都可以使用华为的零部件。比如华为的电机、电池管理系统、芯片、雷达和T-BOX(te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OX,负责汽车与车联网平台之间的网络连接和通信)等等。这款车型是华为最早,参与造车最少的一款。就像博世,把货卖给车企就够了。   

  

  看看这种模式下取得的成绩:T-BOX部分,余承东亲自在发布会上说,现在市面上很多机型,包括BBA,都搭载了华为提供的T-BOX,现在已经卖出了几千万套;硬件上,哪吒S的TA PILOT 4.0智能驾驶系统使用了华为提供的MDC610芯片和lidar至于电池电机系统,现在大名鼎鼎的比亚迪,其搭载的宋加EV的电机就是华为DriveONE全电驱动系统。   

  

     

  

  总之,在零配件供应模式下,华为对汽车圈的“曝光”远比大家想象的要深,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很多车企对华为提供的零配件或系统已经有了充分的认可。   

  

  第二种参与模式是解决方案集成模式HI(即华为Inside模式,简称HI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汽车厂商负责设计车身的结构框架,如底盘、外观、内饰等,其他硬件部分几乎全部来自华为,华为提供包括计算与通信架构、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激光雷达等30多个智能部件。在HI模式下,   

  

  型号分别是北汽新能源的极速福克斯Alpha S华为HI版和Aouita 11。另外,你可以在这两款机身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它们的硬件水平和性能参数基本相同。因为这两款车的核心都是华为打造的。   

  

  极狐Alpha S华为HI版   

  

  奥伊塔11号   

  

  可以说,在这种模式下,车企几乎是造了一个壳,负责底盘的调校。剩下的性能硬件和技术配置全部交给华为,华为不仅为你提供全套零部件,还会顺便对汽车和华为的整套零部件进行调整和适配。在这种模式下,华为有点类似于车企的外包公司定位,但离华为造车还很远。   

  

  顺序   

三种则是智选车模式,这种模式华为对造车的介入最为深入,基本上除了没有自研机械平台、没有自建生产线和挂上华为Logo之外,其它都是华为自己搞定。

  

典型的代表就是问界M5、M7。这两款车型在设计研发之初华为就开始参与进来,华为毫不吝啬地把自己对汽车的技术积累全部倾注在问界身上;在品牌营销阶段,亮相、预售以及上市等关键节点,都由余承东亲自站台宣传,甚至产品的发布都放在了华为的新品发布会上;销售渠道上,问界的车子甚至可以直接开进华为品牌店,利用华为的渠道展开销售业务,这些都是HI模式下没有的待遇。

  

  

还有非常关键的一个信息:在7月4日的华为夏季发布会上,余承东提到与小康股份的董事长争论要不要把问界M7的价格再定便宜点。这意味着华为甚至拥有问界车型定价的话语权,可见华为在问界汽车整个体系里掌握了非常大的权力,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许多人认为问界=华为,缩小了东风小康的存在感。

  

  

因此在智选车模式,华为更像是借别人的手在造车。如果说在HI模式下是车企把造车的任务外包给华为,那么在智选车模式下,更像是华为把生产车的业务外包给别人负责,这样的说法当然是十分不严谨的,但也足够说明很多事情了。

  

第四种模式是自己造车?

  

以上所说的华为三种造车模式,可以说是针对造车的前期积累准备,而目前来说华为这三种造车都已经十分成熟,结合这两天网络上再被提起“华为不造车承诺的文件有效期只有3年”,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华为已经准备开始第四种模式了:华为自己造车?

  

未必,在正式启动这第四种模式之前,华为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自己下场造车后就跟其它车企形成了竞争关系,那么是否还会有人愿意使用华为的生态和系统?毕竟没有人愿意让自己产品卖点被竞争对手掌控,现在华为明面上还只是个供应商,和车企是合作关系,但是华为一旦开始造车,这种关系就要转换成竞争关系了。当然,咱们要是小小的猜测一下,华为供应商模式只是借他人之手来测试自己的零部件,为自己实际造车积累经验,那么未来是否还保留供应商模式都不太重要了。

  

此外,华为造车经验目前积累较多的是软件系统以及电子元件的部分,至于传统机械部分,华为如今攻克到哪一地步了?这一部分可是车子研发当中成本及难度最高的。不过平台和底盘的研发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靠自己从头研发当然很难,但如果买几台成熟的车型回厂里抬起来看看底盘、拆掉壳看看布局,就简单多了,反正不少新势力都是这样干的。这就要看华为自己怎么想了,从华为投放的精力来看,我倾向于华为会选择自研。

  

  

总之,我认为华为迟早要造一台悬挂着华为车标、真正属于华为的车子,只是华为要走到这一步还需要一段时间,并且未必是承诺文件过期后的明年。华为下场造车虽然已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但他们内部还是比较谨慎,造车终究不能像造手机一样当个方案整合商,只有切实掌控所有的关键技术,才能长久走下去,在手机业务上吃过大亏的华为,或许目前正是在避免这种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