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5日股市行情分析,2021年1月15日股市行情

  

  没有一家猪企能逃脱这个“猪周期”,哪怕是“农牧华为”。   

  

  财报显示,养猪大户温氏股份去年亏损134亿,同比下降280.51%。亏损原因是疫情叠加“猪周期”,导致2021年生猪产能过剩,价格严重下跌。但在巨亏之下,温氏股份依然拿出70亿理财,被外界质疑为作秀。   

  

  此外,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白文喜也向《风暴眼》表示,业绩亏损也与温氏股份的养殖模式有关。在生猪价格下行期间,“公司养殖户”模式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   

  

  温氏股份亏损134亿 主营业务单一   

  

  疫情叠加“猪周期”,养猪大户温氏股份无法抵挡巨额亏损。近日,温氏股份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9.54亿元,同比下降1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4.04亿元,同比下降280.51%;其归属于母扣非净利润较同期下降329.82%。   

  

  这是2018年以来,温氏股份首次在全年业绩中出现亏损。对于亏损原因,温股份解释称,一方面是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同时受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养猪业深度亏损,推高了养猪成本;另一方面,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对股权激励费用进行摊销,同时对存货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大额减值准备。   

  

  事实上,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温氏股份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中期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温氏股份净利润亏损近25亿元,随后这一数据持续扩大,直至第三季度亏损98亿元,年底再次扩大至135亿元。   

  

  从具体业务来看,主营业务比较单一。财报显示,温氏股份的主要产品为肉鸡和生猪,其他产品为肉鸭、鸡蛋、原料乳及其乳制品、鲜肉及其加工品、农牧设备和兽药。其中,肉鸡产品和猪肉产品为主要收入,分别占营业收入的46.69%和45.41%,较去年同比增长24.84%和-36.36%。   

  

  与去年相比,温氏股份总营收减少100亿,猪肉产品营收减少169亿。可见猪肉制品拖累了温氏股份的整体业绩。对于猪肉产品下滑的原因,温氏股份表示,销售价格与原料成本严重倒挂。年报显示,生猪销售均价为17.39元/公斤,同比下跌48.18%。同时,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利润大幅减少。   

  

  从销售区域来看,西北和东北地区是营收重灾区。分别下降55.93%和53.81%,华北地区紧随其后,营收下降27.09%。原因是三个重灾区的养殖城公司比较少。相比华东、华南的30多家城公司,西北、东北、华北的分公司不到10家,西北地区甚至只有一家养殖城公司:咸阳。在销售价格持续下降的形势下,市场规模小导致地方收入快速下滑。   

  

  对于亏损的影响,温氏股份解释称,去年大部分同行业上市公司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0%以上或大幅亏损,公司业绩符合行业发展。   

  

  现金流净额大降90.95   

  

  主营业务单一,营收和净利润都不好看,现金流也同样难看。财报显示,温氏股份2021年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90.95%,仅为7.66亿元。为了保证现金流的安全,温股份还暂停了p   

  

  目前,温氏股份的整体资本负债率在行业内仍处于合理范围。鉴于大部分猪企的最新数据停留在去年三季报。以2021年三季报计算,截至去年9月30日,新希望资产负债率为64.8%;天邦的资产负债率为74.6%;正邦科技资产负债率75.3%;沐元股份资产负债率为57.75%;温氏股份资产负债率为61.7%。即使在去年的整体年报中,温氏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为64%,处于合理区间。   

  

  不过,与前几年相比,其资本负债率大幅上升。历年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1年,温氏股份的资本负债率分别为34.1%、28.8%、40.9%、64%。   

  

  年报显示,2021年温氏股份资产合计968亿,负债合计620亿。从财报来看,温氏股份货币资金较为充裕,手头现金及银行存款合计76亿,存货149亿,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39亿。目前,温氏股份的流动资产约为356亿元。非流动资产方面,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合计约612亿元。   

  

  中等债务   

,短期流动负债为197亿,其中短期借款为17.6亿,占比较小。短期应付债券和应付账款为67.8亿,还有应付专业户款、限制性股票回购款、保证金押金等其他应付款项67亿,后两项债务超过流动债务的三分之二。此外,还有部分合同负债、职工薪酬等。

  

非流动负债达到423亿,占总负债68%。包括约183亿的长期借款和160亿的应付债券,以及租赁、递延所得税等。

  

长期借款中温氏股份的信用借款占180亿,其余是旗下公司的借款,约3.4亿。

  

2017年,温氏股份先后发行7次债券,分别在2017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其中2020年发行四次。期限都在三年以上,暂无偿还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证运营,温氏股份曾在2021年 3 月 29 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9297万张,募得资金净额92.22亿,这也是迄今最大一笔债券融资。报告期内投入项目运营和补充流动资金共用去41.42亿(包括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自筹资金),剩余51.49亿。

  

困损之下,温氏股份也曾积极自救,比如人员压缩。财报显示,2021年末温氏股份在职员工的数量为43965人,相比2020年减少8844人。其中,生产人员同比减少超15%,销售人员同比减少超21%,技术人员同比减少超9%,财务人员同比减少超40%,行政人员同比减少超26%。

  

不仅如此,为了节省开支,温氏股份在2021年没有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未分配利润结转至下一年度。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其在上市以来首次未进行年度分红。

  

公开资料显示,温氏股份创立于1983年,由七户农民集资的8000元初始资金起步。前20年都在养鸡,2003年之后开始布局养猪。2015年11月,温氏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当时农牧业资本运作的标志性大事件。

  

如今,温氏股份已发展成一家以肉鸡、肉猪养殖为主导业务,辅以养鸭、养牛、养鹅、养鸽等相关业务,以及食品加工、农牧设备等配套业务的现代农牧企业集团。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从产业链看,温氏股份亏损的财报业绩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大,酒店业和餐饮业面临巨大的业绩压力,从而导致对于猪肉,鸡肉等食品的需求减少,压力传导到猪肉供应商,使得温氏股份承受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与此同时,当前所有养猪行业陷于“猪周期”循环,猪肉市场仍供大于需,导致猪肉价格低靡。

  

身陷“猪周期” 温式模式被质疑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全行业仍处于“猪周期”底部。国内市场上,从2006年至今已经经历了四轮猪周期。第一轮周期为2006年7月-2010年5月,起因是2006年受猪高热病、猪链球菌病疫情影响,导致生猪产量减少;第二轮周期为2010年6月-2015年3月,起因是2010年口蹄疫大面积爆发,夏季猪瘟和猪蓝耳病多发。

  

第三轮周期为2015年4月-2019年1月,起因主要是环保政策陆续出台,养猪门槛提高;第四轮周期为于2019年2月至今,起因是受非洲猪瘟与环保政策影响,行业产能加速去化。

  

方正证券研报称,对比2006年以来的四轮猪周期,历次猪周期的完整时间跨度较为稳定,均在46个月到58个月不等。本轮猪周期的上行阶段时间跨度为23个月,为四轮周期最长上行阶段,本轮周期至今持续时间近39个月,已经接近历次猪周期时间跨度。

  

温氏股份在年报中也表示,猪业进入周期底部时间较短,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生猪价格自2021年1月之后开始进入单边下行阶段,10月份生猪价格再创新低,至本报告期末又重新下探,目前仍处于周期底部。

  

除了温氏股份,其他养猪企业,如新希望、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等,也全面进入亏损状态。其中,正邦科技预告亏损最高接近200亿元,且已遭遇流动性危机。

  

新希望2021年度业绩预告部分截图

  

根据1月26日业绩预告,去年全年,新希望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为86 亿元–96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3.94%-294.17%;扣非后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为67 亿元–77 亿元,同比下滑204.72% - 220.31%。基本每股收益亏损为2.00元/股–2.22元/股。

  

天邦股份2021年度业绩预告部分截图

  

天邦股份方面,根据1月底发布的业绩预告,天邦科技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为35亿元–4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7.86% -223.27%;扣非后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为40亿元–45亿元,同比下滑 220.76% - 235.86%。

  

正邦科技2021年度业绩预告部分截图

  

正邦科技亏损最为严重。根据1月底发布的业绩预告,正邦科技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为182亿元–197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16.84 %- 442.96 %;扣非后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为173亿元–188亿元,同比下滑 388.57 %- 413.59 %。

  

目前,正邦科技已经拉响了现金流“警报”,不仅被动减持公司股份合计2049.41万股,还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根据4月初公告,正邦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质押股份合计13.21亿股,占其所持股份的85.05%,占公司总股本的42.00%。正邦集团有息负债合计为64.32亿元,其中未来半年内需偿付的债务金额为18.52亿元,未来一年内需偿付的债务金额为39.6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几家猪企都将矛头对准本轮“猪周期”,指出业绩出现深度亏损主要来自生猪养殖业务。随着国内生猪产能恢复并出现过剩,生猪价格在2021年整体呈现快速下降趋势。比如天邦股份2021年公司生猪销售头数同比增长39%,但商品肥猪销售均价却同比下降了64%。

  

而正邦科技也面临和温氏股份一样的问题:产业化单一。因为其产业化单一,利润贡献主要为生猪养殖业务,一旦生猪价格下行,其营收也会下降,相比多元化公司受猪周期影响更大。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猪瘟对猪企确实有比较严重的影响,但是温氏的巨亏还与其“公司+农户”模式的成本竞争力、抗周期能力较差有关,更与温氏股份的家族化管理所带来的较低的企业运营能力有关。

  

目前行业内规模化养殖主要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温氏股份为代表的“公司+农户”模式;一种是以牧原股份为代表的自繁自养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主要由公司负责鸡猪育种、营养和防疫等技术研发,生产出鸡苗、猪苗、饲料、兽药和疫苗,提供给合作农户饲养肉鸡和肉猪至出栏;自繁自养模式,是集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于一体的全自主经营模式。前者成本低、但风险不可控;后者成本消耗大,但风险可控。

  

猪企的业绩主要看各家猪企的完全育肥成本和销售量。成本越低,出栏量越大,业绩便相对亮眼。在历次“猪周期”下行期间时,企业的盈利空间就会大幅减少,当猪价跌至成本线以下,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就容易受挫。根据温氏股份年报数据,从2019年到2021年,温氏股份合作农户分别为4.98万户、4.80万户和4.54万户,数据逐年递减。

  

农户积极性不高,生猪出栏量和销售量自然也不高。数据显示,温氏股份2021年生猪销售量为1,321.74万头(含毛猪和鲜品),同比增加38.47%;而牧原股份2021年生猪销售量为4,026.3万头,同比增加122.26%。两种模式下,牧原股份销售量几乎接近温氏股份的四倍。

  

原材料方面,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极大增加了温氏股份的原材料成本,再加上终端生猪售价的降低,综合作用下温氏股份利润大幅下滑。

  

目前,温氏股份正积极调整该养殖模式向“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转变,未来进一步向“公司+现代产业园区+职业农民”模式迭代。这意味着未来温氏股份的养殖模式或向自繁自养方式转换。

  

柏文喜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短期内“猪周期”上行通道尚未开启。从基本面情况来看,生猪市场的供给压力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同时,生猪价格的短期反弹令养殖端较前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压栏情况,或进一步增加未来市场供给压力。

  

“猪周期”尚在驻底,2021年已经巨亏的温氏股份,如何挺过2022年?未来一年又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本文源自风暴眼工作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