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秘密纪录片,美联储的组成

  

     

  

  沃伦无疑是投资界的传奇。他被称为“股神”。断断续续看过他的一些故事和相关书籍。   

  

  看《雪球段永平投资问答录》最近创办了小霸王和BBK的段永平,在投资方面颇有建树,是巴菲特的铁杆崇拜者。   

  

  在他的推荐下,我周五在轻松的氛围下看了这部豆瓣9.7分的纪录片,感触良多。   

  

     

  

  作为一部纪录片,并不强调巴菲特是如何工作和投资的,但丰富的素材和轻松的风格已经悄然揭示了巴菲特鲜为人知的一面,以及他成为投资大师的终极原因。   

  

  影片开头,巴菲特驱车前往公司。车程不长,也就是5分钟。途中,他路过一家麦当劳,买了一个汉堡和一杯可乐,总共才3美元左右。   

  

  这是他保持了54年的习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只贵几块钱。   

  

  甚至他开的车也用了几十年了。他认为车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只要能用就行。   

  

  麦当劳小哥给他递早餐,跟他打招呼。他高兴地说:“你上了我们的镜头”!   

  

     

  

  很难想象,已经进入福布斯富豪榜前列的巴菲特,是如此简朴节俭,又是如此有趣活泼。   

  

     

  

  炒股天才   

  

  不可否认,良好的基因和家庭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1930年,巴菲特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是一名出色的股票经纪人,而他的母亲是美联储的高管和IBM的董事,有很高的数学天赋。   

  

  小时候没事就喜欢跟着爸爸去公司上班。在这里,他被父亲的书和满办公室的各种数据报表吸引住了。   

  

  结果父亲在工作的时候,他就在旁边静静的看书,有的书甚至会看两三遍,这让巴菲特养成了几十年来读书的习惯。   

  

  巴菲特从小就对数字非常敏感。他不仅懂数据报表,而且在父母的影响下很有经济头脑和商业天赋。   

  

     

  

  起初,在父母的鼓励下,我卖了一些口香糖和可乐之类的零食,然后我做了一些其他的小生意,很快我就攒了很多零花钱。   

  

  11岁时,他试图得到父亲的允许,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第一只股票,开始深入研究股票。   

  

  直到16岁高中毕业,他已经通过炒股赚了很多钱,这让他觉得上学没用,不想上大学。他父亲后来阻止了他。   

  

     

  

  择偶正确   

  

  无论是巴菲特还是他的搭档查理芒格,都认为遇到一个合得来的搭档是一件非常值得称赞的事情。   

  

     

  

  巴菲特的前妻苏西19岁嫁给他。用他的话说,遇到苏西后,她很快就爱上了。完全理性的人开始变得不理性,但苏茜花了很长时间才确定他就是她的命运。   

  

  巴菲特一直深情地给自己的爱人打电话,说他们彼此喜欢,彼此相爱。   

  

  我对我的爱人评价很高,认为她对我自己影响很深。遇见她是我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巴菲特理性专注,苏西大方活泼,甚至苏西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变了他。

  


  

比如,Susie是个热衷于做公益的人,她喜欢不为了钱而为了爱做事情,一直都认为自己可能会嫁给医生、牧师这样对社会有明显福利性贡献的人,从没想到会嫁给挣这么多钱的人。

  


  

但是,她的观念影响了巴菲特,在她过世后,巴菲特把99%的钱捐到了比尔盖茨的公益基金。

  


  

当然,一定程度上,她是包容他的。

  


  

给了他安稳的后方,让他可以肆无忌惮的专注于自己的投资事业。

  


  

也正因如此,巴菲特可以在生活上完全处于“白痴”状态。

  


  

纪录片里Susie接受采访时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她感冒不适,就躺在床上休息,让巴菲特到楼下厨房帮她拿个盆,结果他下去以后叮叮咣咣一阵响动,给她拿了一个滤锅。第二次下去又动静极大的拿了一个垫盘上来,这让Susie哭笑不得,原来他根本就找不到灯在哪里。

  


  

好的伴侣是可以相互扶持,相互成就的,而如果在挑选时不够用心,那么很可能在未来的相处中互拉后腿,互相消耗。

  


  

  

足够专注

  


  

比尔盖茨通过父亲的原因认识了巴菲特,此前他一直对他无感,认为他只是个追求金钱的人。

  


  

有一次,父亲在餐桌上让他们同时写下自认为最大的优点,他俩同时写下了专注(focus)一词,这让他们惺惺相惜,从此以后,他俩成为了忘年之交。

  


  

  


  

巴菲特是典型的“终其一生,只专注做一件事就够了”。

  


  

他酷爱读书,从小就爱在父亲办公室里阅读,而这使他养成了一辈子的习惯,直到现在,他甚至还能坚持每天看五六个小时书籍。

  


  

在他看来,书本可以为他提供足够多的投资新知,他不懂艺术,不会烹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他只懂得投资这一件事。

  


  

在外人看来,他每天的安排都极度枯燥,早上起床开车去公司,路上买早餐,在公司待一天下班又原路回家。

  


  

同样的路线,同样的早餐,同样的流程,几乎不变,单调重复。

  


  

但对巴菲特来说,只用专注的做这一件事就够了,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用他的话说,“每天都是跳着踢踏舞去工作的”。

  


  

大多成功人士其实过的都没那么的丰富多彩,比尔盖茨每天4点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科比为了提高球技,常年早早起床打球,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而正是这些不断重复的专注才成就了他们。

  


  

  

坚守原则

  


  

巴菲特在11岁那年买了自己的第一支股票,小试牛刀的他在第一次其实并没有赚多少钱。

  


  

38美元/股买入,刚拿不久股价就下跌,他有点慌乱,等到股价刚刚涨回40美元/股回本时就赶紧卖出撤走了,结果在他卖出以后,股票就开始暴涨,一度涨到了200美元/股,这让他非常后悔自己拿的时间太短了。

  


  

不过这件事之后,他有了两个感悟,一个是人的“损失厌恶”心理,亏钱比赚钱更让人心情起伏大,另一个就是炒股应该是一件长期主义的事情。

  


  

所以,从此以后,他对投资的原则就是保本和利用复利。

  


  

网上广传的巴菲特炒股铁律是:

  


  

投资法则一,尽量避免风险, 保住本金;

  


  

投资法则二,尽量避免风险, 保住本金;

  


  

投资法则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

  


  

而纪录片里接受采访时他说的是,炒股坚守的原则是:

  


  

1、不要赔钱;2、不要忘记规则1

  


  

这是他在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终身适用的投资法则,本质不变。

  


  

  


  

巴菲特从来不追求高收益,他充分利用复利来拿时间赚钱,但保住本金才能让复利发挥作用。

  


  

所以他才能在52岁以后财富飞速增长,到83岁时已经从0变为585亿美元了,一跃成为福布斯富豪榜单第四(2020年),而他是榜上唯一一个白手起家的“普通人”。

  


  

  


  

巴菲特老爷子就像是一本厚厚的书,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读完,而且一遍不够,得多读几遍。

  


  

而让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在被各种声音充斥的现在,浮躁的社会好像并没有给我们太多思考的时间,不断刺激着所有人赚快钱,却忽略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站稳脚跟。

  


  

我相信,当我们专注的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想要的都会慢慢有的。

  


  

艺荷,康波财经作者,公众号:小柒有财花

  


  

90后女娃子,大条又细腻,想用有温度的文字来记录理财、生活的感悟,希望能为同样对人生充满预期的人带来一丝正能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