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lba是什么发泡料

  

     

  

  大家都知道国产PD-(L)1市场早晚会是中国市场的老大,但是临近2021年底国产PD-(L)1的爆发才开始,2021年是他们超越进口 “KOTI” 药的元年.   

  

  爆发   

  

  2021年,中国共批准了24个的适应症,超过了2018-2020年批准的适应症总数(20)。   

  

     

  

  其中国产PD-(L)1单克隆抗体新适应症获批较快。与达17个相比,2020年翻两番,国产PD-(L) 1单克隆抗体数量为4个,7个新批准的进口PD-(L)1适应症被碾压。   

  

     

  

  国产PD-(L)1覆盖肿瘤种类广泛,不逊于进口KOTI。国产PD-(L)1的批准适应症已覆盖非小细胞肺癌(NSCLC)、食管癌(EC)、肝癌(HCC)、鼻咽癌(NPC)、MSI-H/dMMR实体瘤、尿路上皮细胞癌(UC)、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和恶性黑色素瘤(MM)。 尚未染指的瘤种仅有KO药获批的头颈部鳞癌(HNSCC), O药获批的MPM,“IT”药获批的小细胞肺癌(SCLC), 以及O药获批的晚期胃癌(GC)这4个瘤种.   

  

  2021年,4个新的第二梯队国产PD-(L)1获批,带来4个新适应症。k(帕博利珠单抗)在2021年获得两个新的一线适应症(晚期食管癌和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使其一线治疗适应症达到6个,仍居一线治疗适应症名单之首。   

  

     

  

  临近2021年底,卡瑞珠单抗努力,获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食管癌,使批准的适应症达到8个,首次与K药持平.   

  

     

  

  它是达16个PD-(L)-1获准治疗适应症数量最多的市场(包括两种小细胞肺癌治疗适应症)。2022年,3个国产PD-1和1个PD-L1单抗,携7个一线治疗适应症,将在局部晚期和转移性NSCLC的治疗市场上“杀死”KOTI的七个适应症。   

  

     

  

  在肺癌治疗市场,晚期NSCLC一线治疗是国产和进口PD-(L)1的主战场。2022年,对NSCLC适应症最多的药物K(3)将面临3个国产PD-1(Karelizumab、Cindilizumab、Tirelizumab)、1个国产PD-L1(Shuglimab)和一种进口PD-L1(T药)的围攻。而且三个国产PD-1的NSCLC五个适应症都进入了国家医保报销名单,相比K药占据了绝对价格优势。   

  

  毫无疑问,2022年,K药在非小细胞肺癌市场将面临来自前所未有的强有力竞争。   

  

  消亡   

  

  早在2020年,Karelizumab就已经超越K药成为销量第一的PD-1单克隆抗体。虽然,2021年卡列珠单抗销售额冲击100亿元未能实现(业内估计只有50%),虽然2021年K药销售额逆势增长,业内估计仍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免疫治疗由国产PD-(L)1统治是业内共识.毫无疑问   

  

  然而,我们并不容易发现,以KOTI为代表的进口PD-(L)1的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更重要的是其正在失去中国市场的研发领先地位.   

,也因此将彻底失去适应症注册优势。

  


  

如果2018-2021,国产PD-(L)1的临床研究还在模仿、追赶,那2021年年末,我们已能看到国产药的临床研究已经开始领导、领先

  


  

今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在ESMO Asia大会上报告了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研究ORIENT-31研究(NCT03802240)的中期分析结果,显示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以及化疗用于经EGFR-TKI治疗进展的EGFR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NSCLC患者获得了显著且具有临床意义的PFS延长。 上周(12月24日),该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NMPA受理(受理号:CXSS2101085)。

  

这是全球首个针对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免疫二线治疗显示阳性结果的III期临床研究。

  

在今年9月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基石药业的PD-L1舒格利单抗治疗III期NSCLC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注册性临床研究GEMSTONE-301入选ESMO LBA(late-breaking abstract)。GEMSTONE-301研究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作为主要研究者,其在ESMO公布的中期分析结果显示,舒格利单抗作为巩固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PFS,无论是同步还是序贯放化疗后的患者均显示出临床获益,且安全性良好。

  


  

这是对标2017年著名的PACIFIC研究,而且对其做了延展,即同步放化疗,或者序贯放化疗患者接受PD-L1巩固治疗都可获益。 今年9月2日,基石药业已递交该适应症上市申请。

  


  

ORIENT-31和GEMSTONE-301研究由我国肺癌治疗界的两位领军人物主导,而且研究针对的临床问题属于最前沿,也具有中国特色,而且都打败KOTI首先报道III期临床研究结果。

  


  

毫无疑问,ORIENT-31和GEMSTONE-301研究代表了一个竞争转折点,标志着国产PD-(L)1在拿下中国市场领导地位后,已开始挑战KOTI的研发领导地位。在PD-(L)1研发这件事儿上,国内专家和民族企业都已不满足于照搬照抄KEYNOTE, CHECKMATE, IMPOWER研究系列。

  


  

在食管癌、胃癌、肝癌等治疗领域也已初显该趋势。

  


  

笔者认为,这是KOTI当前在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很有可能加速其在国内走向灭亡。

  


  

活路

  


  

KOTI在中国存活的关键是持续不断地加入全球临床研究,持续不断引进新适应症,并且在适应症数量和适应症覆盖范围上做到不落后于国产PD-(L)1,但这取决于跨国药企总部对中国市场重要性的认知度以及对中国分公司的认可度。

  


对中国最为支持的阿斯利康在全球PD-(L)1市场仅是一个“小弟”, 而手握适应症数量最多的K药和O药则来自两家传统的美国公司;这两家公司是否对中国市场足够重视,或给予中国分公司足够支持不好说,存在很大的不定因素......目前看,KOTI引进新适应症的速度在放缓,而且获批适应症数量已被国产PD-(L)1甩开

  


  

不想坐以待毙,KOTI是否还尚存个把可以赖以存活的优势?

  


  

答案是肯定的!依据也并不复杂!

  


  

KOTI用于获批临床早,所以相比国产PD-(L)1的新秀们,KOTI势必拥有仍然独一无二的OS长期随访数据,拥有更多获得长生存的患者。

  


  

因此,KOTI应深耕长生存,纵向开发“死忠粉”,并从全线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甚至收缩),严防死守“死忠粉”,并在此过程中巧妙利用医保谈判催生的价格分层,把PD-(L)1分为两类......甚至,更有艺术点,促进低端、几乎无价格差异的国产PD-(L)1之间的内卷,坐收渔翁之利......

  


  

当然,即使能做到这些,KOTI再创曾经的辉煌也很难了。

  


  

但若不认形势,不识格局,而且还掩耳盗铃并有非分之想,KOTI势必加速走向灭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