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内卷现象,如何看待小学生疯狂内卷

  

  #吉娃#“吉娃”应该是这两年流行的一个网络词,意思是给孩子“打鸡血”,给孩子报各类培训班,辅导作业,督促考试,用惩罚、鼓励及各种方式让孩子刻苦读书、努力拼搏.把这种行为叫做“吉娃”。   

  

  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鸡娃”是“内卷”的一种表现,顺着“内卷”的左手方向发展起来的事物.只要你是父母,就有很大概率会有“鸡宝宝”的经历。   

  

  事实上,“鸡宝宝”现象开始在美国兴起。根据调查数据,在1976年美国的父母平均每周花2个小时陪孩子,其中17分钟辅导孩子写作业.   

  

  辅导孩子作业   

  

  到2012年,美国父母的平均每周花6.5个小时陪孩子,其中1个半小时辅导孩子写作业.   

  

  举世闻名的“鸡娃”鼻祖应该是美国华裔虎妈蔡美儿,根据她的主张,收养了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凭借着她疯狂的鸡娃手段,她的两位千金都先后考入了哈佛大学。.   

  

  虎妈蔡美儿和她的女儿   

  

  在中国,很多家长每天帮孩子做作业,时间超过1个小时.除此之外,各种培训班的接送时间都不算。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几乎都处于被“鸡娃”的状态,这也是让很多父母处于崩溃状态的原因.   

  

  为什么「鸡宝宝」现象越来越严重?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鸡宝宝”现象主要来自这三个方面:   

  

  第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许多家长认为,在只有孩子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未来才有可能不被甩开更多,他们的孩子将来可以通过知识学习获得较多的财富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辅导孩子学习   

  

  第二,竞争越来越不公平,阶级越来越固化,社会竞争越来越不公平。在孩子们再也很难处于同一起跑线,社会流动性越来越低,所以父母很焦虑,而且这种情绪会蔓延到下一代,父母会渴望加强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能去通过知识进入社会的上升通道.   

  

  为了孩子们,中国的父母可以疯狂地“鸡娃”.   

  

  高教育投资回报率   

  

  第三,这个社会的教育回报率足够高,不读书的人选择少,和高学历的人差距越来越大.父母担不起放任教育的后果,虽然知道这对孩子来说有些残忍,但还是宁愿强势要求孩子们无休止地学习.   

  

  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高学历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相当可观,这就是教育的回报率是非常之高的,父母完全有了“鸡娃”的必要性――努力“鸡娃”、拿高学历,才能避免成为不平等社会的炮灰。.   

  

  这就是经济激励的作用。对于中国父母来说,“鸡娃”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投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