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绒量是什么意思,天然林是什么意思

  

  1、黄臀鹎(bei,第一声)   

  

  白头翁是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一种常见鸟类。云南的白头鹎种类繁多,以黄臀白头鹎在云南东部和北部分布最广。在云南,白头翁俗称“黑头咕”或“黑头守望者”。“黑头”是指外貌上多种鹬的共同特征:3354的顶端是黑色的;“咕”和“仙儿”都是模拟这种鸟的叫声。黄鹎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米至3000米的各种林区,喜欢相对开阔的环境。它们群居,数量从几只到几百只不等。鸟类在活动中经常相互呼应,发出丰富圆润的鸣叫,十分活泼动人。它们的主要食物是各种浆果和昆虫,尤其是各种阔叶植物的果实,在森林中扮演着播种者的角色。它们喜欢在森林边缘或小林地活动,非常大胆活泼。因此,它们对人工园林和乡镇园林的植被有很强的适应性,是城市中最常见的鸟类之一。黄对接鹎主要在树冠内活动,很少下到地面。   

  

  多种鹎的屁股上有亮黄色或红色的羽毛,黄头鹎因其屁股呈黄色而得名。黄头鹬体型不大,只比麻雀略大,但由于性格吵闹,在野外很容易找到。   

  

  黄头鹎   

  

  2、 树麻雀   

  

  云南人更习惯称麻雀为“瓦麻雀”,呵呵。为什么我们习惯把麻雀叫做树麻雀?因为除了我们每天看到的这种麻雀,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麻雀,比如山雀、家雀、黑胸麻雀等等。在所有这些麻雀中,树麻雀是中国最常见的城市麻雀。树麻雀这个名字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因为它不像西方国家城镇的家养麻雀那么常见,之所以叫树麻雀,是因为它在农村的树上更常见。   

  

  树麻雀是中国唯一的雌雄麻雀。耳朵上的黑色羽毛斑点是区别于其他麻雀的特征。昆明郊外的田野里还有一种麻雀,——山雀。山雀没有黑耳羽,雌雄色差很大。而刚孵出的麻雀没有黑耳斑,要等到嘴角的黄色退去才会有这个特征。   

  

  麻雀不在树枝上筑巢。它们只能在树洞、墙洞、屋檐或建筑物的其他洼地、洞穴中筑巢。它们以草籽、昆虫、浆果和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为食。在育雏期,它们几乎完全以昆虫为食,刚孵出的鸟也大量捕食蚜虫等昆虫。虽然偶尔会有成群的麻雀光顾粮田,但它们都是对人类有益无害的小生物。现代建筑的特点使它们失去了很多在城市筑巢的条件,剧毒农药的使用在很多农村地区威胁着它们的生存。其实最近二十年,树麻雀在很多地方已经完全消失了,比如四川大部分地区3354只。   

  

  树麻雀   

  

  3 、白鹡鸰(ji ling,念做“吉灵”)   

  

  猫头鹰和麻雀是近亲,但它们的外貌有很大的不同。各种各样的猫头鹰,颜色干净明亮,有些还有些艳丽。白鹧鸪是中国最常见的鹧鸪。中国有六个白鹧鸪亚种,其中四个可以在云南看到。图中这只属于云南最常见的亚种,白鹧鸪西南亚种。这种白鹧鸪常年在云南栖息繁殖。其他三个亚种的白鹧鸪只在云南秋冬季出现,不在云南繁殖。它们的外貌和图片上略有不同,但它们的颜色摆脱不了白鹧鸪以黑白相间为主的基调。   

  

  白鹧鸪在云南大部分地方俗称“点点雀”、“点水雀”或“顶顶配”。前两个名字来源于这种鸟的行为。它们经常在起伏的波浪中飞行时吠叫,不飞行时尾巴总是上下摆动,因此有“点点”之称。“有些水”是指这种鸟经常在水边散步,以觅食水中的昆虫或苍蝇。后一个名字,包括“鹪鹩”这个词,本身就是对它们鸣叫声的描述。   

  

  昆明是一座水城,很容易看到白鹧鸪。如果你偶然看到一只细长的黑白相间的鸟在你头顶上忽高忽低地鸣叫,那很可能是遇到它的机会。滇池附近的农田沙滩和昆明市的绿色草坪为许多白鹧鸪提供了觅食和生活的场所。秋冬季,这些鸟会聚集在城市的一些大银槐树上过夜,天黑的时候会一起鸣叫,也算是一道风景。一些北方观鸟者在昆明看到这一幕不禁感叹:“昆明的白鹧鸪远比麻雀多!”   

  

  白鹧鸪   

  

  4 、戴胜   

  

  戴胜是一种很普通也很漂亮的鸟,很乐于亲近人类。然而这样的鸟却有一个“臭咕咕”“屎咕咕”之类的俗名,让不了解它们的人很纳闷。其实这和他们的习惯密切相关。   

  

  戴胜比鸽子小一点。一般以地面为食,用细长的喙伸入土壤或土堆中搜寻各种能填饱肚子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蚯蚓、蜗牛、蛴螬、土蚕、蟋蟀、蚂蚁幼虫等。由于它们的鼻孔离喙尖很远,对各种气味似乎有天生的抵抗力,所以特别喜欢在堆肥的地方狼吞虎咽地吃各种蛆,然后经常发出“咕咕咕咕”的低喃声,因此得了“臭咕咕”的绰号。   

  

  在戴胜的树洞、石缝、墙洞甚至砖堆里筑巢,十堆巢材。   

分随便。另外,许多鸟都会尽量把雏鸟的排泄物从窝里清走,戴胜却任由窝里的排泄物堆积如山,有时候甚至连窝外都堆满它们遗弃的各种昆虫甲壳和残骸,十分狼藉。这样的习性是否有助于戴胜从小培养超强的抗菌能力不得而知。 由于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对人类农耕文明的适应性,戴胜在近代算是一种比较成功的鸟。欧洲、亚洲和非洲都有他们的身影。不过有学者认为非洲南部的戴胜是单独一种;除此以外,对其他地区的戴胜而言,它们同属一个宗族是勿庸置疑的。它们除了生活在开阔的林地和灌丛而外,也能生活在农庄周围和牧场上,甚至还能在面积较大的城市绿地里安居乐业。在昆明,能滋生大量土蚕的人工草坪成为了戴胜最喜爱的觅食场所。

  

戴胜

  


  


  

5 、棕背伯劳

  

伯劳是一类很凶猛的小鸟。很多种伯劳都有黑色的眼罩,很有点强盗的味道。棕背伯劳是中国南方个头最大的伯劳,也是在人类居住地附近最容易见到的伯劳品种。

  

云南的棕背伯劳有两种,一种就像照片上的这只,另外一种整个头顶都是黑色的。它们喜欢在庭园,农田附近和水滨的高草地上活动,最喜从突出的高处扑食地面的蚱蜢,有时候也会发狠捕食青蛙、蜥蜴、小鸟甚至老鼠这么大的动物。一旦抓获大的猎物,它们就将其叉到突出的尖树杈或者仙人掌刺上挂起来然后慢慢撕食。

  

伯劳的叫声很嘹亮刺耳,偶尔也会模仿其他鸟发出婉转的鸣叫。它们会大胆地攻击小型猛禽或者乌鸦一类的大型鸟,总之是个狠角色。

  

棕背伯劳

  


  


  

6、暗绿绣眼鸟

  

在云南,很多像暗绿绣眼鸟这样圆溜溜绿茵茵,个头没有麻雀大的小鸟都被叫做“绿豆雀”。在所有这些“绿豆雀”里面,暗绿绣眼鸟的特征是最明显的——白色的眼圈。

  

暗绿绣眼鸟在中国分布广泛,生活在北方的个体冬天南下,而云南的种群则终年居留。它们虽然看似娇小,但飞行能力很强。暗绿绣眼鸟食性比较杂,在春夏季节,它们往往群聚在开花的树木上吸食花蜜;在秋天,它们又会到缀满浆果的树木上大吃一番。而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们都会以小群体为单位在树木绿叶间积极仔细地搜索昆虫、虫卵和蜘蛛一类的小动物为食。

  

暗绿绣眼鸟生性随和,鸣声多为轻柔的吱声,在繁殖季节偶有啭鸣。它们很乐于跟其他鸟在一起活动。在昆明地区,经常与暗绿绣眼结伴出现的鸟就有黄臀鹎、大山雀、绿背山雀、红头长尾山雀、栗臀shi、蓝翅希鹛等很多种。如果观鸟者熟悉了暗绿绣眼和黄臀鹎的鸣叫声,其实就能很方便地找到那些喜欢跟它们一起活动的其他鸟类。

  

暗绿绣眼鸟

  


  


  

7、黑喉石鵖(ji,机)和 8、 灰林鵖

  

鵖是一类生活在开阔生境的小型鸟,大多颜色简单,鸣声单调。黑喉石鵖和灰林鵖是云南大部最常见的鵖,在云南南部还有其他种类的鵖生活。

  

黑喉石鵖往往生活在树木很少的环境中,例如菜地、水滨草地、干旱荒芜的高地之类的地方。它们是很多贫瘠环境中最常见的鸟,生命力相当顽强,即使在只有岩石和些许荒草的地方,它们也能很好地生存下来。这种鸟的雌雄颜色相差甚远,但幼年的雄性和换羽中的雄性与雌性相貌差别就不很明显。它们成对或者以家族群为单位生活,很少集群。成年个体经常长时间站立在领域中的突出枝干上,偶尔迅速将尾羽展成扇形又收拢,同时扑打翅膀并发出粗噪的“喳”“喳”“喳”声,向周边的同类宣示自己对一片领域的占有。

  

黑喉石鵖

  


  

灰林鵖习性与黑喉石鵖有类似之处,但它们更喜欢有灌木或者稀疏树木,且相对潮湿的环境。它们不像后者这么喜欢暴露自己的行迹,尾羽也不开合,代之以轻微的晃动。在冬季,偶尔能看见小群雄性灰林鵖集群活动。灰林鵖虽然不像黑喉石鵖那样坚忍不拔,但是它们更能适应炎热的气候,能生活在海拔很低的地方。

  

灰林鵖

  


  


  

9 、鹊鸲

  

很多人都知道英国有个罗宾汉,好多外国人名字叫做“罗宾”。罗宾到底是什么呢?其实“Robin”就是一种鸟的名字了,事实上robin是一个很大的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大多有小巧的体形,醒目的羽色和动听的歌喉,这个家族的中文学名就叫做“鸲”了。

  

鹊鸲是昆明乃至云南各地最普遍的鸲。它们黑白对比强烈的羽色十分好认,雌鸟的深色部分不像图片中雄鸟的这么油黑,而是一种没有光泽的深灰色。在中国南方,喜鹊较为少见,很多人会把这种鸟误认为喜鹊,事实上它们俩不仅体格相差悬殊,而且根本就不是一个家族的,习性也毫无相似之处。以前的小学课本里面有一课讲的是喜鹊如何筑巢,而貌似小号喜鹊的鹊鸲却没有喜鹊那样的技艺。它们的巢都在墙洞或者树洞里面,草草絮上点乱草就是了,非常简单,可是足够隐蔽。

  

鹊鸲一般在较低的树木上活动,喜欢在地面觅食,尤其喜欢在堆肥处觅食蚯蚓和蝇虫,因此它们是庭园和苗圃中的常客,在有些地方也就得了个“粪雀”的不雅称号,虽然如此,它们的歌喉确实是一流的。尤其在三四月求偶时,雄鸟会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地立在高高的树枝或者屋顶上发出极其悠扬嘹亮的鸣叫,旋律极具变化,雨后鸣叫尤欢。

  

鹊鸲一般成对生活,每个繁殖对都会占领一定区域,不允许其他同类在其中停留。有时会遇见一只雄鸟与两只雌鸟同时出入一巢的情况。它们在自己的领地中时会表现得极其勇敢,有时甚至会主动地驱赶靠近的小型猛禽。

  

鹊鸲

  


  

10 、红头长尾山雀

  

红头长尾山雀是另一种在昆明周边的林地中最常见的鸟,如果算绝对数量的话,它们可能比黄臀鹎还多。红头长尾山雀极其小巧,往往能在一片叶子正面背面来回腾挪,正立倒挂,活动自如异常。它们喜欢集群活动,十数到数百不等,常与暗绿绣眼等共同出现,并成为混合鸟群的主体成员。它们的鸣叫声为一连串轻微的兹兹声,与其他种类的长尾山雀以及同样见于昆明的黄腹山雀大同小异。它们就靠这种声音在浓密的枝叶间保持与同类的联络和通报各种信息。

  

虫卵和蚜虫之类是红头长尾山雀最喜爱的食物,它们必须花大量时间不断移动觅食才能满足每日所需,所以要在林子里面跟上它们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红头长尾山雀

  


  


  

11、大山雀

  

大山雀

  


  


  

12、 绿背山雀

  

绿背山雀

  


  

13、黑头金翅雀

  

云南的傣族人民信奉南传上部座小乘佛教,小乘佛教的历法也有十二个属相,其中有一个属相就是金翅雀。

  

金翅雀体型约与麻雀相当,但比麻雀显得纤细一些。它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飞羽上的明黄色,尤其在飞行的时候,非常漂亮。另外金翅雀的鸣声也很有特色,类似金属薄片撞击摩擦的效果,群鸟齐鸣飞行的情景也是非常动人的。黑头金翅雀的成年雄鸟头部黝黑,在繁殖季节时更甚,但在非繁殖季节会沾染上一些黄绿色。幼鸟和雌鸟全身都有细细的纵纹,颜色稍微暗淡一些。看嘴型就能大致推知金翅雀的食性,它们主要以各种植物的种子为食。生活在坝区平原上的鸟主食草籽,生活在山林里的鸟主食柏树和杉树的果实,它们的力量还不足以打开松子或者更大些的坚果果核。

  

金翅雀有很多种,中国大部地区常见的金翅雀是<普通>金翅雀,头是灰色,背是栗色的。虽然在云南也有这种金翅雀,但在云南最常见的是则是黑头金翅雀。与普通金翅雀相比,黑头金翅更喜欢结成几十上百的大群,大家有很大的机会见到这种鸟。

  

黑头金翅雀

  


  


  

14、蓝翅希鹛

  

鹛是一大类跟莺类亲缘关系很近的鸟。这个家族的成员形态各异,既有大到鸽子大小的大噪鹛,也有小到比绣眼鸟还小的鹪鹛。既有像相思鸟等绚丽异常的,也有像白颊噪鹛这样朴实无华的。蓝翅希鹛属于鹛类大家族中的希鹛分支,相对于那些繁茂的噪鹛、雀鹛支系,希鹛这一支显得很单薄,在云南仅能看见三种——斑喉希鹛,火尾希鹛和蓝翅希鹛。蓝翅希鹛是这三种希鹛中唯一一种愿意与人为邻的。希鹛很能体现典型艳丽鹛类的特征,它们的躯干羽毛较为朴素,但是头顶、飞羽和尾羽则是很明艳的色彩。蓝翅希鹛与另外两种希鹛相比显得逊色一些,但仍可算是一种很漂亮的小鸟。

  

跟前面介绍过的黄臀鹎类似,这种鹛喜欢森林边缘较为开阔的环境。这也是它们能和黄臀鹎一样深入人类城镇生活的原因。作为典型的希鹛,它们偏爱在树冠中层活动,生性不像黄臀鹎那么张扬。白天,它们花很多时间不断地在枝叶间搜索昆虫和浆果;它们总是结成小群活动,但是规模几乎总不超过十只,可能群体中的成员大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个体。在移动过程中它们用一连串的哨声和喳喳声与同伴保持联络,如果听过画眉的喳喳声,就很容易在野外辨认出蓝翅希鹛的喳喳声来,因为这种口音其实在鹛类里面是共同的。

  

在云南,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地带,无论是在城市公园绿地还是天然林的边缘或者树木稀疏地段,都有机会见到蓝翅希鹛。它们也是混合鸟群中的常见成员之一。

  

蓝翅希鹛

  


  

15、白颊噪鹛

  

中国西南是世界上噪鹛分布的中心,但是噪鹛类大多都在远离都市的地方生存,不易见到,惟有少数种类的噪鹛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让城市中的朋友也一睹真容,白颊噪鹛就是这少数几种噪鹛中的一种。

  

白颊噪鹛在云南又俗称土画眉,长相和画眉的确有几分相似,全身色调也确实比画眉更偏土红色,体羽缺乏光泽,眉和颊部污白色的部分线条比较粗犷。白颊噪鹛体型比黄臀鹎大比斑鸠小,在雀形目鸟里面算是大个子了。它们经常在地面和草丛中跳跃觅食,翻找枯枝落叶中的种子、浆果或者昆虫果腹,很少到幽闭的成熟林地活动。在野外,它们最喜欢的生境是有水源的高草溪谷或者平缓台地,生境中有少量树木灌丛提供隐蔽即可,因此,它们能很好地适应田园环境和城市绿地。白颊噪鹛和其他噪鹛一样,社群性较强,多成对或者以家族群为基本单位活动。在夜宿地附近,群体成员会在清晨和黄昏发出粗犷的哨声和喳喳声;在移动时,群体成员彼此间则会以另一种较轻柔的短促叫声保持联络。尽管善鸣,它们却缺乏画眉、黑喉噪鹛之类的近亲的那种甜美歌喉,不过这可能也是它们的幸运所在。

  

在昆明和广大的滇中滇南有人居住的地方,除极低海拔区外,白颊噪鹛是村镇城市周围的平坦开阔绿地或者近山的垦殖区内最常见的大型噪鹛。

  

白颊噪鹛

  


  

16、褐胁雀鹛

  

中国西南也是世界上雀鹛类最丰富的地方之一,云南则拥有中国的几乎所有种类的雀鹛。雀鹛代表了鹛类演化的另一个方向——保持小型化。雀鹛的体型大多比麻雀小,体色多样,头部有显著的斑纹标志种类。雀鹛都依赖较为繁茂且有丰富林下植被或者附生植被的森林生活,在云南各个海拔各种林相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雀鹛类群,褐胁雀鹛、棕头雀鹛和褐头雀鹛,则属于适应昆明周边原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山地针阔混交林的类群。这三种雀鹛在昆明又有不同的分布偏好。褐头雀鹛喜好在海拔稍高的针阔混交林中活动,下地较少,在树冠和灌木层觅食;棕头雀鹛则在海拔稍低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或者竹木林地活动;褐胁雀鹛在昆明周边适应范围较广,且最常到地面觅食,所以更容易为观鸟者见到。

  

褐胁雀鹛和其他鹛类一样,也常成家系小群活动,联络叫声较噪鹛、歌鹛等的简单轻柔些。

  

在昆明以南保持良好的林地中,褐胁雀鹛也相当常见,这些小鸟雨季期间在森林下部的灌木层和地面之间觅食繁衍,旱季则加入在树冠层觅食的由多种雀鹛、凤鹛、柳莺、山雀乃至啄木鸟、shi、鹎以及太阳鸟等组成的鸟浪,在附生植物从和常绿树冠中寻找无脊椎动物或者果实果腹。这种策略相当于一种小尺度的垂直迁徙,使得这些小鸟得以在低山森林被广泛破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不受影响而继续兴旺下去。

  

褐胁雀鹛

  


  


  

17、黑头奇鹛

  

呵呵,又是鹛。奇鹛是鹛类里面最喜欢在高处生活的成员。除栗背奇鹛等少数种类外,他们几乎终年待在高高的树冠上,觅食小型无脊椎动物,果实和花蜜——黑头奇鹛连某些桉树的花蜜都会吃。黑头奇鹛是奇鹛中最适应在滇中和滇中以北的原生阔叶森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生活的,也是奇鹛中分布纬度较高的成员。它们一般单独生活,有时结小家族群。通常较少发出鸣声,不过一旦鸣叫起来的话听来还是十分含蓄甜美的。

  

单独活动且性情温顺的奇鹛,在面临集群活动且同样偏好在树冠觅食的进攻性竞争者——例如灰喜鹊这样的物种——时,可能存在较高的生存风险。所幸现在昆明的东郊和西郊林地成片且面积较大,不是灰喜鹊喜爱的林相,尚未见有黑头奇鹛种群因灰喜鹊侵入而式微的情况,不过这种危险是存在的。

  

黑头奇鹛

  


  


  

18、棕颈钩嘴鹛

  

还是鹛! 鹛类的特化方向有很多,或者生境利用特化,或者进食策略特化,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促使它们能更高效地利用某些资源来促进自身繁衍的。钩嘴鹛的特化方向就属于进食策略的特化。棕颈钩嘴鹛的嘴型其实还不算太突出,在昆明也不算少见的斑胸钩嘴鹛更具备“钩嘴”的特征。这种修长下弯的嘴型使得它们能更有效地翻找在松软土层中隐匿的无脊椎动物,或者更有效地插入花冠觅食花蜜。

  

其他好几种钩嘴鹛生活在滇南的湿润阔叶森林中,但它们都很依赖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的原始林相,只有斑胸和棕颈的分布范围达到了中国西南以外的广大区域内,成为中国最常见的钩嘴鹛。虽然棕颈钩嘴鹛的分布范围广,但其实它们也同样需要阔叶森林,只是食物来源不像它的热带表亲那样如此局限罢了。

  

棕颈钩嘴鹛

  


  

19、白领凤鹛

  

继续说鹛!凤鹛亦是鹛中较为特化的一群。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头顶的羽簇在兴奋时会立起来形成一个小凤头。在云南也有很多种凤鹛,它们都喜爱在树冠中层到灌木层上部活动,但是不同的凤鹛特异性地适应不同海拔的森林。在所有凤鹛中,白腹凤鹛和黑额凤鹛较为偏好低地阔叶森林;黄颈凤鹛和棕肛凤鹛则喜爱中山阔叶常绿森林,而棕肛凤鹛又可以在海拔更高的针叶林或者针阔混交林中生活;白领凤鹛是所有凤鹛中最耐冷凉气候的,它们多生活在针阔混交林乃至针叶林中。

  

白领凤鹛多结成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会有几个小群混合,形成几十甚至上百的大群活动。白领凤鹛中食物中浆果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体型大小近似的雀鹛类相比更偏于植物食性。凤鹛也甚少啭鸣,但在活动中积极地用一连串嘟噜啁啾相互联络,略似鸦雀。

  

白领凤鹛

  


  


  

20、栗臀鳾(shi,音同 诗)

  

鳾是一类在旧大陆和新大陆北部都有广泛分布的小鸟,跟鹛类一样,它们的分化中心地带也在动喜马拉雅横断山一带。中国有分布的鳾类,除了黑头鳾,云南都有分布,而且有的鳾类主要或者只分布于云南。栗臀鳾就属于主要分布于云南的那类情况。

  

各种鳾有相似的生存习性。它们大多在树干上攀援活动,搜索树皮缝隙中的虫子和虫卵为食,也有一些种类会啄食坚果。它们在树洞中营巢,既利用天然树洞或者其他动物的弃巢,也能自己在树干上开凿新巢。鳾是不多的几类会在树干上垂直上下的鸟之一,比之啄木鸟,它们更胜一筹,因为它们还会头朝下地垂直攀援。

  

在云南,各种鳾也有按海拔各自为营的现象。低地热带森林是绒额鳾和淡紫鳾的家园;一千多米的湿热常绿阔叶森林则是栗腹鳾的家园;一千多米到两千米的阔叶森林和混交林就是栗臀鳾的家园了。因为昆明周边的成熟森林大多在最后一个海拔段,因此栗臀鳾最为常见。再往高里去,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有滇鳾,巨鳾,更高寒的地方还有白尾鳾和白脸鳾....

  

各种鳾类对成熟林都有相当强的依赖性,所以可以把这种鸟当作成熟健康森林的一个指示性物种来看待。

  


  

栗臀鳾

  


  


  

上面的鸟种都是雀形目的,昆明的常见鸟种中也有很多非雀形目的鸟类,如红嘴鸥,红隼,普通狂,黑翅鸢,白鹭,池鹭等,也可以逐渐补充进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