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平原成因,东瓯派出所

  

  阿胜(前排右二)在北京和老乡聚会。   

  

  北京以南,距离中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不到十公里。   

  

  我在附近的一家餐馆遇见了阿生。4月15日,阿生和乐清老乡聚会,满嘴海鲜,听不懂的温州口音。   

  

  他们大多是80后,脖子上戴着链子,头发打了蜡,发型很酷。饭桌上,他们聊得最多的是有没有找到稳定的工厂,谁搬离了北京。   

  

  离这家餐厅不远处就是“浙江村”,已经红火了几十年。现在,它无声无息,像一个巨大的工地被拆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敢冲敢拼的温州人就背着缝纫机,告别家乡亲人,不断登上开往首都的绿皮列车。   

  

  在丰台区南苑乡,他们出租房屋,从事服装生意,逐渐形成了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批发基地——“浙江村”。最多时居民达到10万人,多为阿生这样的乐清人。   

  

  如今,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推进,市场的腾退,产业的转移,北京著名的“浙江村”已经消失,阿生和他的老乡们一样,告别了这个地方。   

  

  一个普通家庭的聚散,是时代洪流中的一朵浪花。分离之后,这些“东方犹太人”又会聚集到哪里?   

  

  去北京。   

  

  从乐清到北京,阿生伴随着父母的重逢和离别长大。在他小时候的印象里,北京是个很远的地方,坐火车要三天两夜。   

  

  阿生的父母是第一批外出做服装生意的乐清人。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全中国,尤其让嗅觉敏锐的温州人坐立不安。   

  

  a的父母先去了银川,然后去了北京旅游。   

  

  第一批能做裁缝的乐清人,背着缝纫机头,坐上绿皮火车,抛家弃子,来到京城。他们定居在丰台区的石村和国源,这是当时北京的郊区结合部。   

  

  阿胜的父母在人群中。起初,他们从简单的衣服开始,如裤子和衬衫,然后在黎明前摆摊,或背着麻袋叫卖,在大栅栏,西单和王府井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1985年,浙江人在北京做买卖像做贼一样,摆摊就躲。很多人摆摊半年就能在王府井租到一个柜台。   

  

  当时生意很好,自己做的衣服不够卖,就去别人家收,但是怕质量不能保证,就找了家里的亲戚。   

  

  阿胜家也一样。他有许多亲戚和朋友。他们纷纷告别家人,涌向首都。   

  

  从1988年开始,他们开始形成拳头产品:皮夹克。   

  

  接下来的两年,大批东欧和俄罗斯的商人直接到村里采购。那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三四天不睡觉的经历。   

  

  “我刚在北京创业的时候,真的很难。白天里面堆满了缝纫机等工具,晚上就睡在地板上。‘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是很多乐清人的丰富经验。“阿生总能从父母那里听到这样的故事。   

  

  渐渐地,这片区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居住区,最多时有10万人。大家都叫它“浙江村”。其实大部分都是温州乐清人。   

  

  虽然,在北京城市化的过程中,它们被一次次的清理整顿,但也是一次次的散聚。   

  

  习惯在一起   

  

  1985年出生的阿生,12岁第一次来北京看望父母。在老家,他是留守儿童。住亲戚家,或者有老师专职照顾。   

  

  阿胜选择在北京读书,这样就可以和父母在一起了。毕业后,他跟随父母做服装生意。   

  

  现在,阿胜和他的父母一样,已经习惯了北京的生活。好像和他的家乡差别不大,除了气候。   

  

  和大多数温州人一样,他们一家早已在北京买了房。   

  

  在北京丰台区木樨园附近的楼盘,如康泽园、珠江景俊等,居民多为温州人,珠江景俊的温州业主比例高达70%。附近到处都是诊所,温州人开的幼儿园,还有专门做温州菜的菜市场。   

  

  你可以在菜市场买到温州人喜欢的海蜇、虾、蛏子等等。这些海鲜大部分是他们的车从青岛、秦皇岛等地买来的,也有一部分是专门从温州运来的。   

  

  很多居民都是亲戚朋友,老乡做生意,一起生活。晚上,楼下停着温州人的豪车。   

  

  附近的一些海鲜馆也被温州商人承包,原本萧条的生意立刻红火起来,成为温州老板请客的聚集地。就像一个缩小版的温州。   

  

  但是,这样的习惯,稳定的生活,被打破了。   

  

  说再见,找个新场地。   

  

  “我们回老家吧。”在北京打拼了二三十年,阿生的父母去年底选择了回老家。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次悲伤的告别。   

  

  与30多年前他们刚到北京时相比,今天的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样,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更加严峻。   

  

  为了更好地建设和管理首都,“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此前,关于“浙江村”市场撤退和产业转移的消息不断传出。去年年底,在多次传言之后,它落地了。这是前所未有的力度。   

  

  在短短的十几天里,阿胜和他的家人需要赶紧搬出去,告别这个他们流过汗,还充满欲望和梦想的地方。   

  

  那些日子,他就像在打仗。倾倒,搬家,如何安排几十个工人,如何寻找新的场地.   

p>这些都是头痛的问题。

  

当然,他的父母比他更惆怅。毕竟,他们的感情不一样,是几十年来一次次跨越千里的迁徙,让这片原本荒凉的土地换成了繁华。如今,他们要离开了。

  

阿生的父母就回到了老家乐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忐忑,惶恐,气愤,到后来的坦然认同。

  

离开已是大势所趋。他们明白,属于他们的那个年代和使命结束了。而另一个年代已经开始。

  

当然,不管父母还回不回北京,新的时代里,责任和梦想已经悄然落在像阿生这样的新一代身上了。

  

阿生相信,这次告别以后,他和他的老乡们还是会在另一个地方聚集,发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