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r期刊影响因子公布,jcr期刊是什么意思

  

     

  

     

  

  “博士课开始”是博士一对一开办的学术干货分享课。致力于帮助学生增加学术知识储备,构建学术论文的系统知识框架。   

  

  谁还在说论文太难写?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关注我们!   

  

  注重背景提升,帮助名校申请。   

  

  在每个细分领域找到自己的兴趣。   

  

  第一讲丨影响因子   

  

  第一讲影响因素   

  

  01   

  

  知识科普   

  

  影响因子(IF)是一个国际性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衡量有用性显示度,的指标,也是衡量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影响因子最早由尤金加菲尔德1955年,的《科学家》(The Scientists)中提出,在1963年.被重新定义为“期刊论文的平均引用次数”。他最早提出影响因子来评价和选择《现刊目次》(当前内容)的期刊。当时他不知道影响因子会有多大的争议,有多重要。   

  

  要了解IF,我们首先要提到科学引文索引(http://www . Sina . com/)。它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是国际公认的科学统计和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现在SCI发表论文影响因子累计数已经成为大多数学校博士毕业的强制性要求。   

  

     

  

  SCI(http://www . Sina . com/)在1975年,加菲尔德发表的期刊《影响因子》是作为SCI的附卷首次发表的。   

  

  那么JCR是什么呢?   

  

  期刊引证报告是世界上权威的综合数据库,也是世界上评估JCR期刊的综合工具,因为它是唯一收集ICR.期刊引用数据的数据库,它可以告诉人们哪些是最有影响力的期刊,哪些是最常用的期刊,哪些是最热门的期刊。   

  

     

  

  2019年十大综合期刊   

  

  简单来说,唯一是一个相对的统计量,可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各种期刊。它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学术期刊的评价标准,文章本身的标准不再那么重要。而是它发表的期刊上的文章被别人引用的平均次数。   

  

  全世界各个期刊   

  

  影响因子   

  

  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报告年度(JCR年度)在02。除以《华尔街日报》这两年发表的计算方法,影响因子是被引用总次数A.   

  

     

  

  比如2017年和2018年在某期刊发表的文章总数为200篇,2017年和2018年的引用总数为2019年的100篇。那么2019年期刊的影响因子为:100200=0.5。   

  

  滑动这张图片。   

  

  2019年100大最新SCI影响因子报告   

p?k=jcr期刊影响因子公布,jcr期刊是什么意思7.jpg">

  


  

注意:

  

IF只能用来衡量SCI期刊的影响力,对于SCI论文本身,则只能用被引次数来评估。 IF是动态变化的指标,IF的升降反映了该期刊近几年刊载论文平均学术水平的变化。被SCI收录的新期刊,最早也要三年才能获得第一个IF数据,收录时间不足三年的SCI期刊不提供IF(Not Available),被剔除出SCI的学术期刊也没有IF。03

  

重要作用

  

影响因子对科研人员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A.寻找和确定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期刊

  


  

B.确定论文投稿期刊

  


  

C.证实已经发表自己论文的期刊的水平

  


  

  

04

  

影响因素

  

从计算公式看,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决定影响因子大小的因素现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论文因素

  

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合作者数等。

  

出版时滞较短的刊物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若刊物的出版周期较长,则相当一部分的引文因为文献老化(超过2年)而没有被统计,即没有参与影响因子的计算,从而降低了影响因子。

  

  

(2)期刊因素

  

期刊大小(发表论文数)、类型等。

  

期刊的规模和结构不同会造成期刊影响因子的不同。一般来讲,同种类型的期刊形成的规模越大,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总的来讲就越大;期刊中所含的"热门"课题或"热门"专业的文章越多,总被引频次就越高,同时这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也就越大。

  

  

(3)学科因素

  

不同学科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

  

一个学科的引文数量,总体水平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 一是各学科自身的发展特点; 二是该学科期刊在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所占的比例。这两大因素决定了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分布的不均衡性。

  

  

此外,影响因子还受期刊所涉及的学科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覆盖面的影响,如果某个科技期刊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覆盖面非常小,而且同类期刊又很少,那么它的影响因子就不可能很高。

  


  

(4)检索系统因素

  

参与统计的期刊来源引文条目的统计范围等。

  

对于特定刊物来说,在中外的检索系统中,由于其所收录的期刊群体组成的差异较大,因而所计算的影响因子值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同一刊物在不同语种的检索系统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

  

  

(5)名人效应影响

  

署有名人名字的文章或被名人推荐的文章很容易在所谓的高档次的杂志上发表,因而也容易被SCI或CSCD所收录,且有时文章本没有名人科研成果,却为了能在高级刊物上发表署上了名人的名字,所以过分地强调被引用或收录情况,将给文章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带来人为的偏差。

  

05

  

博士答疑

  

  

Student:请问博士,是不是影响因子越高就越好呢?

  

One博士:不是这样的。

  

通常来说,影响因子越高越好,但也不是绝对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高等级期刊的影响因子还不如低等级的期刊高。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但影响因子的判断也不是绝对客观的。不同专业对应的期刊杂志的影响因子差别很大,综合类和专业类期刊影响因子差别也非常大。

  

比如说,一个综合类的期刊,因是大类,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影响因子就高;而比较小类的冷僻的专业,因为研究的人本来就少,被引用率就低。

  

比较影响因子,一定得在同行业同研究范围里去比较,这样才比较科学,有比较价值。研究临床医学的,说比研究神经科的影响因子高?是根本没有可比性的。影响因子跟期刊优劣并不能绝对上是线性正比关系。

  

对于中国学术界,十分崇尚影响因子的高低,而在国外学术界,更多考虑的是发表的期刊是不是最契合自己文章的方向。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影响因子的根本意义和来源。

  


  

  

Ph.D

  

我知道你在看,可以给我点个赞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