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的视频素材,大学之道的解释

  

  “大学”指的是成人学习,大学问.还有一个大学的名字,“太学”。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始于西周,汉代以后,是教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地方。大家都普遍听说过有人叫“石”。   

  

  中国古代没有大学,与小学相对。在古代,没有中学。古代人认为孩子应该从八岁开始入学,到十五岁应该进入更高的层次。这就是所谓的大学。   

  

  “大学”有两个真正的含义。第一个是成为一个成年人,第二个是具备成为一个成年人所需的大学知识。这也是读《大学》的真正意义。   

  

     

  

  PART ONE “大人”   

  

  “大人”的涵义: 15岁多,是位高权重的人。   

  

  后来我们有了反面小人,但“成人”最早的含义是在《易传文言》:“嫁给大人的人,与天地、与日月、与四季、与鬼神、与他的吉凶相合。”可见“大人”的要求是很高的。   

  

  孟子具体介绍了如何做一个成年人:“身贵而体小而体大。不伤害小的,不伤害便宜的。那些抚养他们孩子的人是恶棍,养其大者为大人.”   

  

  《孟子》的《离娄章句下》是这样描述“成年人”的:“成年之人,不失赤子之心。”   

  

  “成人”的另一层含义是“大丈夫”.孟子对君子有明确的“三步走”定义:“富不能淫,贫不能移,强不能屈。这叫君子。”   

  

  宋代学者“三论三不论”:称谢枋得为“君子行为,不论对错,不论得失,不论逆境,不论人生”   

  

  这些话深刻地表达了“成人”的内涵。“大人”不仅仅是指位置之高,更主要的高在人格、高在境界。   

  

     

  

  PART TWO “大学问”   

  

   “大学问”:如何做人做事的内涵(《修身养性与平心静气》),成就有价值的人生,成就有价值的人、大写的人。   

  

  在《大学章句序》中,朱提到:“你们八岁时,都要进小学,教你们扫地、应付、进退、礼让、音乐、射击、数书的本领。十五年来,他们都上了大学,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小学:扫、应付、进退、礼乐、射御、数书称为六艺。   

  

  大学:清贫,诚信,修身,待人。既要修己,又要待人,所以《大学》是一本帝王之书,以后想当皇帝大臣的人都要学。   

  

  但是,我们也不能太绝对,因为一个普通人通过《大学》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   

  

  《大戴礼记保傅》记载:“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也强调了《大学》及其内容的重要性。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学《大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