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减值作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认定,商誉减值用什么方法评估

  

  在年报季,“商誉减值”成为财报中的一个高频词。Wind统计显示,截至3月14日,两市已有2595家上市公司预告了2021年年报业绩,其中341家预计资产减值,222家预计商誉减值。   

  

  2021年报商誉减值公司净利润亏损前五名为Wind。   

  

  商誉减值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有多大?为什么说商誉减值?为什么减值被称为财务“洗大澡”?对投资者利益的损害是什么?今天帮大家整理一下商誉减值相关的雷。   

  

  什么是商誉?   

  

  商誉是指未来能给公司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公司预期盈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盈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公司整体价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合并过程中,是购买公司的投资成本与被合并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简单来说,假设甲公司收购了非同一控制下的乙公司。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4000万元,但最终公司以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B公司,因此多出的6000万元将作为“商誉”记入公司账面。   

  

  是什么魅力让A公司愿意为此付出大量金钱?究其原因,除了有形资产和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之外,有些公司还拥有无法准确描述的宝贵资源,比如社会关系、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等等。这些资源虽然在会计上无法识别,但却是可以创造财富的“无形资产”。这些来自并购的无形资源在财务上被记为商誉。   

  

  为何要计提商誉减值?   

  

  本质上,商誉反映了被收购公司未来收益的预期。所以商誉的金额也是基于对未来业绩的预测。   

  

  以上述情况为例,A公司收购B公司确认商誉6000万元,预测未来年度净利润600万元。但几年后发现这些商誉给A公司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6000万元,所以商誉物有所值,不会出现减值;另一方面,如果发现被买公司B的利润小于预期,达不到年度预期的600万元,说明商誉不值6000万元,可能导致商誉减值。总之,商誉减值是指对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后,相应确认的减值损失。   

  

  本公司对含有商誉的相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时,如确实存在减值迹象,应先对不含商誉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进行比较,确认减值损失;然后,对包含商誉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将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包括被分享商誉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确认相关差额的减值损失。   

  

  其中,减值损失金额应先冲减分摊到相关资产的商誉账面价值,再按除商誉以外的其他资产账面价值的比例冲减其他资产的账面价值。上述资产账面价值的核销,作为单项资产(包括商誉)的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商誉减值对投资者有何损害?   

  

  公司一旦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将在利润表上构成“资产减值损失”,减少当期净利润;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上,非流动资产、总资产和净资产都会相应减少。   

  

  商誉减值发生前,如果上市公司收购的目标公司盈利能力达不到预期,对投资者的损害往往是隐性的,会导致资产虚增,稀释投资者现有权益;然而,在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后,隐性损害逐渐显现,将直接摊薄投资者的每股净资产,影响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   

  

  在实践中,许多公司选择在行业繁荣时期抬高估值,进行大规模并购,积累了数十亿的商誉。一旦行业景气度下降,经营业绩下滑,无法兑现当初的业绩承诺,就会计提相当于公司市值几十倍的商誉减值准备。这种操作不仅前期通过虚高的商誉抢夺上市公司的资金或股权,后期还会把已经变得“乱七八糟”的目标资产扔给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无伤大雅。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上市公司将商誉减值作为避免因财务亏损而退市的手段,通过一次性计提巨额商誉减值来进行财务“大洗澡”,然后轻装上阵,让投资者防不胜防。业内专家提醒,在选择上市公司时,一定要小心提防并购中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承诺的“三高”企业,注意判断公司资产减值原因和比例的合理性,谨防踩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