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基金值得拥有,哪个基金值得抄底

  

  科创50指数跌破基点和相关连锁效应   

  

  2022年4月11日科创50指数跌破1000点基点,这是该指数2020年7月23日发布后首次跌破该点位。随后一路下跌至4.27日更是砸出来853点的低点。一大批曾在上市初被热捧的科创基金,也是纷纷跳水的,多家基金如南方科技创新板3年、汇添富科技创新板2年、富国科技创新板2年、平安科技创新3年、华夏科技创新A、国联安科技创新3年、博时科技创新板3年等,下跌超过35%。   

  

     

  

  而且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科技创新板的新股破发跳水。其次,在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新股破发常态是必然的。注册制方面,港股也好,美股也罢,保持相当数量的破发率,市场没有无脑赚钱模式了,哪怕是打新也是如此了。,如果我们往后推,高破发率和大幅下跌往往意味着市场低迷。在真实注册制的低迷期,很多公司会放弃或者暂停上市,这也是事实。   

  

     

  

  实际上,与a股市场主要的宽基指数相比,还有,科创50跌破基点没错,但不是说不等于样本股破发,一方面股票价格指数的计算并非基于样本的发行价计算,因此指数跌破基点不代表相对于上市公司IPO发行价收益为负;另一方面,科创50指数跌破基点不代表科创板整体投资收益为负。科技50在过去一年中接近富时中国A50和中证100指数,并不意味着它变得更差。相反,科技创新板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219.22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净利润943.61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近九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超九成公司实现盈利,近七成公司净利润增长。   

  

     

  

  事实上,代表性的宽基指数点位跌破指数基点的情况并不少见。A股市场主要宽基指数中多数都出现过跌破基点的现象,跌幅最大可达60%,其中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中证1000等多条指数的最低点均低于指数基点30%以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说科创50变差了,而是市场环境变差了是真的,没有之前那么强的高溢价了,调整较多,这未必是坏事.特别类似于0020系列,也就是第一批中小板上市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但是后来我们看到新河成、魏星股份、思源电气等十多年后,我们仍然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但在最初的几年里,他们处于低迷状态。所以,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时机不对,不急。   

  

  市场中关注指数投资方面的误区   

  

  对市场博弈尤其是指数的误解很多,比如明星基金经理的自买潮。3月初,就连2021年主动股票基金“冠军”的基金经理崔也加入了自购大军。自2022年以来,谭丽、杨瑨、骆帅、陆彬、葛兰、冯明远等基金经理均已宣布自购,且时间大多是在2.23-2.28日。但也说明了,这些基金在2022年遭遇到的净值危机。但自购就意味着底部吗?也未必,2022年4月一波下跌,这些自购者又是被深套其中了;而2021年基金公司自购的基金产品股市已经下跌了近80%。当然,基金经理本身不同于投资者和基民的盈利模式,不能直接套用。   

  

     

  

  创新指数,越新越好。显然,深交所于2022年4月11日发布深证新基建50指数、国证中财碳中和绿色债券指数、国证中财碳中和50指数和国证港股通新国货50指数。是最近一个热门的行业话题。如深证新基建50指数从深证a股中选取总市值最大的50只股票作为样本股。公司业务涉及5G、UHV、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但这些行业,其实主要以题材炒作为主,个股良莠不齐。所以有了指数,就为以后提供ETF创造了条件。   

  

     

  

  不过,类似科创50ETF和对应的科创50 ETF,热门不代表就能直接博弈,指数丰富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阶段,却并不是到处都是机会,因为行业初期热门,往往是因为跟风效应,真正走强,需要经历的是随后实质推进的发展,包括光伏的发展,实际上,也是经历初期的大干快上,然后群体走弱是2019年开始的,2020年6月后开始飙升,成为同期冠军行业。但2022年也遭遇调整,各有各的周期,不能盲目。那么,如何应对呢?接下来分析2022年以来基金业绩报告的变化和投资者策略的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