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银行有联名储蓄卡,哪些银行有快贷

  

  近日,上市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陆续披露了2019年年报。   

  

  该研究机构梳理了信用卡年报中的业绩指标,涵盖了6家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交和邮政)和6家股份制银行。下面就简单分析一下信用卡发卡量、交易金额、透支余额、不良率等主要指标。   

  

  发卡量:多家银行累计发卡数超亿张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我国发卡量保持稳定增长,信用卡和借记卡使用量7.46亿张,同比增长8.78%;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记卡0.53张,同比增长约8%。   

  

  如图1所示,中信银行全年新增发卡量最多,新增发卡量1626.81万张,低于2018年第一次1800万张的发卡量;此外,农行、平安、中行、建行等。还保持了1000多万张新发卡量。   

  

  累计发卡量方面,突破1亿大关的5家银行均为国有大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发卡量分别达到1.59亿张、1.2亿张、1.25亿张、1.33亿张和1.2亿张。从历史数据来看,股份公司龙头招商银行的发卡量已经超过1亿张。   

  

  与2018年披露口径类似,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两家股份制银行未披露累计发卡量,而是继续使用流通卡号指标。截至2019年末,两家银行的流通卡分别为9529.99万张和6032.91万张。   

  

  虽然累计发卡量进入亿元俱乐部的银行数量有所增加,但不容忽视的是,2019年新增发卡量继续放缓。2018年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行累计发卡量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到2019年,这些银行的累计发卡量增速减半,只有15%左右。   

  

  透支余额与消费额:同比增幅约10   

  

  《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9年末,银行卡授信总量17.3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8%;可偿还信贷余额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3%。从近40%到20%的增速到现在的10.73%,近三年来我国信用卡应付余额的增幅一直在放缓。   

  

  具体来看,各大银行总透支余额增加,其中建行突破7000亿元大关;但从同比增速来看,所有银行都降到了10%左右,交通银行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如表1所示:   

  

  从透支余额占银行个人贷款规模的比例来看,多家银行信用卡透支(贷款)占比保持稳定。比如光大银行信用卡2018年占比38%,民生银行信用卡2019年占比31.56%,与2018年31.96%的数据相差不大。   

  

  观察信用卡的消费/交易金额,很多银行也表现不错。例如,擅长零售业务的招商银行以4.35万亿元的年消费“战绩”继续领跑,平安银行以3.34万亿元紧随其后,而交通银行则从去年的第二位降至第五位,如图2所示:   

  

  不良率继续攀升:仅1家银行下降   

  

  信用卡风险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上升迹象。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其潜在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受宏观环境变化和银行主动采取战略性收缩措施的影响,大部分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有所上升,如下表所示:   

  

  数据显示,2019年交通银行不良率变化最为剧烈,同比增长0.86%;招行、民生等信用卡不良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针对不良率上升,招行表示源于相互债务风险等外部因素:“早期现金贷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逐渐暴露”。更多的银行在这方面采取了行动。例如,交通银行提出“报告期内,面对严峻的r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银行是目前唯一一家信用卡不良率下降的银行实体。截至2019年末,中信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89.48亿元,不良率1.74%,较去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风险水平保持稳定。中信银行在年报中通过单个整段介绍了其在信用卡风控方面的努力:放款前不断优化模型和策略,严控共债客户通过率;完善授信规则,实施差异化授信,根据客户用卡和还款情况进行动态授信调整;贷后将采用智能电催、关系图等创新技术和数据创新应用,提高清算效率。   

  

  信用卡2020发展预判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地推有限的信用卡业务遭遇了“糟糕的一年”。2020年将如何发展?基于各家银行的年报信息,研究院提出了未来信用卡发展的三大趋势。   

  

1.金融科技的深化

  

各信用卡中心已陆续实施金融科技战略,在过去的2019年各项应用也密集落地,2020年亦将延续这一趋势:如平安银行推广AI智能催收、构建基于PaaS平台的信用卡新核心;又如中信银行自主研发了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统;再如招商银行打造了智能服务机器人、流量分发决策机器人、智能坐席助手机器人、服务分析机器人、质检机器人等,覆盖了用户洞察、流量分发、服务交互、需求再挖掘、管理提升等五大模块。

  

2.跨界场景的加强

  

通过“联名卡”玩跨界,是信用卡传统营销方式之一;不过近两年来,跨界的玩法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联名领域,而是渗透到生活场景,尤其是线下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

  

例如平安银行,通过深化“金融+生活”的理念实现一站式、场景化购物,先后与Costco、“饿了么”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线上线下流量打通、多样化场景融合,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又如中信银行;聚焦“吃穿玩乐购”等高频生活场景,面向全网用户全方位覆盖消费需求,打造开放的“金融+非金融”综合服务生态;再如招商银行推出掌上生活App8.0版本,以“连接亿万人的生活、消费和金融”为愿景,积极探索拓展内容生态、品质电商、汽车生活等生活场景。

  

3.线上质效的提速

  

疫情期间的“暂停键”使信用卡地推人员陷入“停工停产”的状态,而获取申卡批复后不能有效激活,也使得信用卡新增用户在这段时间内大幅度降低。业务智能化、线上化的改造声渐起。

  

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文件提出:

  

“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推广线上业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探索运用视频连线、远程认证等科技手段,探索发展非现场核查、核保、核签等方式,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快贷、应赔尽赔快赔。”

  

近期,浦发银行APP“浦大喜奔”更新至6.0.6版本,新增“无需出门便能轻松在线激活信用卡”。据麻袋研究院了解,平安、交行、建行等部分银行信用卡已能通过手机APP,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线审核用户资质和激活卡片。未来,信用卡部分业务的“线上全流程”进度,或在疫情后得到进一步提速。

  

本文源自麻袋研究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