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gps定位器,什么叫gdp的意思

  

     

  

  在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第六章,第32条:   

  

  生产汽车、摩托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方持股比例不低于50%,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再加上其他政策的出台,国外汽车巨头要想进入中国,必须合资。   

  

  这就是所谓的:国产汽车隔离保护。   

  

  如果你想让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设厂,你必须找到一个当地的中国企业合作。这叫以市场换外国人的技术。去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自2022年1月1日起,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比例限制和同一外国投资者可在中国设立两家及以下合资企业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限制。   

  

  这也意味着国产车的隔离保护政策正式取消。经过几十年的保护,像那些民营车企反而走了一条路,很多合资车基本都成了国外品牌的代工厂。和日本签订这个协议应该和这个事情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关系。这是好事,让温室花朵里的国产品牌,如果能活下来,真的能晒到阳光,活下去。   

  

  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这对许多国产品牌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目前自主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有44%左右。   

  

  日系占25%,德系占25%,其他韩、法、美品牌占据剩余份额。温室里的花长不大,估计国家要开了。对日本来说,RCEP可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生命线。汽车工业是日本经济的命脉。   

  

  日本的gdp由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精密仪器、钢铁、造船、光学工业、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组成。作为日本最大的经济支柱产业,早在2008年就有报道称,汽车产业已经占到全国gdp的30%以上。可见汽车工业对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占GDP的30%以上,毫不夸张地说,汽车产业是日本的生死线。两个领域在燃油车领域真的很有竞争力,让日本在失去的30年里过得相当不错。然而,汽车的电气化却让人措手不及。在技术树总是错的日本,倒霉的氢燃料电池产业押下重注,只能留下孤独的背影。   

  

  电动车时代,中美争霸的格局已经初步显现。日本在技术储备、车型设计、市场开拓等各方面都已经落后,丰田甚至沦落到给比亚迪代工电动车的地步。欧美国家基本制定了2035年前停止生产燃油汽车的政策。届时日本汽车工业将何去何从?   

  

  在电动汽车领域,头部领域几乎肯定没有日本的一席之地。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技术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市场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和美国都不想再和日本分享蛋糕了。对于日本来说,真的是无解。   

  

  如果日本的汽车工业彻底下沉,日本能否保持发达国家的地位将是个问题。   

  

  解决办法不是没有。即降低我们的地位,放弃与中国的整体竞争,与中国其他省份进行市场分割竞争,将日本融入大中华经济圈。具体来说,就是在汽车零部件的细分领域分得一杯羹。   

  

  其实有现成的例子:日本的电子电器和信息产品领域已经基本崩溃,但日本也凭借半导体材料、元器件和精密零件的生产,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日本只有1亿人口,如果日本深度介入精密汽车零部件市场,就有可能让生活水平不至于大幅下降。   

  

  对于中国来说,日本上游厂商的深度整合,整体提升了终端产品的竞争力,暂时可以接受。但受到日本经济规模的制约,并不会阻碍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相反,更多的竞争可能会对中国国内零部件行业的竞争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零关税同等条件下打败日本零配件产业,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必备环节。   

  

  总而言之:   

  

  就汽车工业而言,RCEP的逐步实施对日本来说是一大福音,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小福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