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型理财产品长期好还是短期好,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好还是长期好

  

  “2021年底,理财产品余额达到29万亿元,比公募基金多近3万亿,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超过8000万人”   

  

  很多 最近人问我:银行理财产品还安全吗?今年去银行买理财,理财经理一直强调本息不保,说什么“资管新规”“净值”之类的。我看不懂,但是感觉事情很大,心里很慌。“以前买理财这么麻烦。10万元年收益率5%。等到期了,给我10万,5000就行了。”   

  

  这个问题很常见。很多人喜欢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比存款高几倍,本金也有安全感。但今年以来,大家明显感受到了银行理财的变化,被“资管新规”、“净值”、“不保本”等专业术语吓到了。我在过去的几年里直接从事银行理财业务的管理。本文将详细谈谈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以及购买理财产品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01   

  

  银行理财产品还安全吗?   

  

  直接下结论,中国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比较安全的,收益高,风险低。它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性价比的投资产品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投资工具之一。   

  

  (1)不再有绝对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   

  

  从2018年《资管新规》的发行来看,到2021年底,全国性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已经降为零,也就是说保本理财从此从市场上消失了。如果个人在购买产品时遇到保证收益的宣传,就要提高警惕。   

  

  银行不能承诺保本保收益才是理财产品最本质的变化。业内的说法是“受他人委托,代客理财”。在法律关系上,理财属于客户的投资,是一种信托关系。存款属于银行向客户的借款,是一种债权关系。债务义务是还钱,受托义务是为别人做事但不对结果负责。理财既然不是存款,那就不能承诺还本付息,这是基本的逻辑。   

  

  但是,不能把保本保收益简单理解为亏损和无收益。   

  

  (2)银行理财产品安全性仍然很高   

  

  从收益表现来看,银行理财产品远高于存款利息和十年期国债。2021年1-12月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97%,最低为2.29%,也就是说所有理财产品收益最低为2.29%,最高为3.97%。   

  

  据官方统计,2021年9月,受市场影响,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下降,但当月产品净值最大回撤基本控制在1%以内。平均来看,月内“破净”的理财产品平均数量仅为1.2%左右。即使短时间内净值出现波动,产品收益率也基本能快速回到平均水平,理财产品收益相对稳定。   

  

  这里解释一下,“净回撤”是指收益的最高水平和最低水平之差,比如从1.05(相当于5%收益率)到1.04(相当于4%收益率),回撤1个百分点。“破净”是指净值低于1,即本金低于100%,导致亏损。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国家监管部门下大力气推动理财转型。因此,当年理财产品的表现可以代表“不保本保息”和“净值”运作阶段的投资回报率。从统计数据来看,第一,理财收益总体是正的,本金没有问题。第二,产品投资期内,收益上下波动,但幅度很小,一般在1%以内。第三,在产品投资期,少数产品出现本金浮动损失(暂时性损失),但很快恢复   

  

  为什么理财收益这么稳定?主要是理财资金的投资,大部分是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资产。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统计,理财资金投资于债券的比例为54.5%,主要为利率债和高评级信用债,资金主要流向京津冀(32%)和东南沿海地区(43.88%)。债券、同业存单、现金及银行存款、贷款贸易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83.7%,QDII、权益类资产、公募基金等与市场风险相关性强的资产占比不足8%。此外,各类资产的投资集中度和杠杆要求也受到严格限制和监管。   

  

     

  

  当然,全局不能代表每一个个体。虽然官方没有透露相关数据,但现实中确实有一些个别理财产品收益远低于预期目标,甚至本金亏损。不同银行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收益差异不小,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地方银行收益差距可达1%-2%。所以,作为投资者,应该把重点放在选择产品的能力上。   

  

  02   

  

  选择产品的能力至关重要   

  

  (1)先弄明白什么叫收益   

  

  即使是定期投资的人,也不一定对“收益”这个概念有全面的理解,很容易误导自己的投资行为。就理财产品而言,与利润表相关的有三个阶段、几种报表。这三个阶段是指投资前、投资中、投资后。   

  

  前期投入是指产品发布时,处于销售阶段。以前叫“预投”,告诉投资人产品可能的收益水平。   

期收益率“。现在已经不允许使用这个说法了,银行一般使用”业绩比较基准“、”上期年化“、“业绩比较基准”类似于参照,意思是产品的投资回报目标参照,“上期年化”是上期产品实现的收益。

  

投资中就是产品进入投资期但还没到期,银行会定期公布实时投资回报情况,一般使用“产品净值”、”近n天年化“表示。“产品净值”就是产品份额对应的价格,原始价格是1元/1份,比如产品成立时买入10万元,就有10万份。如果投资过程中净值由1提升至1.03,则投资回报为10万×(1.03-1)=3000元;如果净值由1下降至0.9,则投资回报为10万×(0.9-1)=-1000元。“近n天年化”是产品近n天的年化收益率水平,比如“近7天年化”就是最近7个工作日的平均年化收益率。

  

产品到期时,清算兑付的收益就是产品最终实现的投资回报率。

  

对于收益,要理解两点,一是买产品的时候不能把业绩比较基准、上期年化认为是产品会实现的收益。二是投资过程中如果出现净值小于1的情况,也不代表着一定会亏损。投资过程中净值出现波动很正常,我们更要关心的是最终的回报。其实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一直都在,波动是正常的,不波动才不正常,以前之所以感受不到波动,是因为银行采用成本法估值,将收益平摊至每一天,人为的拉直了回报曲线。

  

(2)必须弄明白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以前的产品逻辑基本上是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更类似于存款,因此在选产品的时候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无关紧要。

  

以后是按照投资结果兑付,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至关重要,选择什么风险评级、什么资产类型的产品,必须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虽然银行会为投资者评估风险承受能力,但说到底,能不能承受风险,能承受多大的风险,投资者本人更清楚。我建议买产品的时候至少明确两个问题:

  

Ⅰ 接受本金可能损失的幅度?

  

答案只需三种:A.不能接受;B.5%以内;C.10%以内;D.10%以上

  

Ⅱ 对收益率的期望值?

  

答案只需三种:A.与业绩基准近似;B.接受低于预期1%左右;C.接受低于预期2%以上

  

(3)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银行按照五级分类法对产品进行分类,分别为低风险(R1)、中低风险(R2)、中等风险(R3)、较高风险(R4)、高风险(R5),我简化为三类:

  

第一种风险较低:风险评级二级以下的固定收益类、混合类,这类产品数量占比最高。

  

第二种风险中低:风险评级三级以下的混合类、权益类,这类产品数量占比较少。

  

第三种风险高:风险评级四级以上的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这类产品数量占比极少。

  

每种产品的风险程度和投资回报特性如下:

  

  

如果明确了(2)的问题,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就可以明确自己适合选择哪类产品:

  

如果答案是AA,那就应选择风险评级二级以下的固定收益类、混合类产品;

  

答案为BC、BC、CB、CC的,可以选择风险评级三级以下的混合类、权益类产品。

  

只有答案是DC,才适合选择风险评级四级以上的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产品;

  

如果还有不懂的,可以留言或私信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