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专升本济南章丘,中公教育专升本课程

  

     

  

  清代神韵派大师王世贞,人称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和辛弃疾(号。佑安)《济南二安》,说“婉约是夷安,豪放是佑安,都是济南人,难存。(《花草蒙拾》)“李清照和辛弃疾是宋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他是济南人(李清照、章丘、辛弃疾、历城)。   

  

  一、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南北朝之交)女词人,名易安居士。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婚后,她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致力于金石学和书法的收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金兵入主中原后,赵明诚病死,留下李清照一人孤苦伶仃。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少有的才女。她善书善画,精通金石学。她尤其擅长诗歌,被誉为“伟大的诗人”。她的词作品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在词界独树一帜,形成了她自己独特的——“一”的艺术风格。她把“言不尽,情不尽”的婉约派发展到了顶峰,从而赢得了婉约派诗人“元老”的地位,成为婉约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认为她的词“不要只看不起女人,要压倒眉毛”,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女诗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   

  

  李清照素有“易安词”、“漱玉词”之称,以其号、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代记载。   

  

  作为婉约词人,李清照最熟悉的是她的“三疏”,包括:   

  

  1.《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香寒,金丝,转红,起身梳头。任宝玉满尘,帘钩晒。我害怕我会离开我的怀抱,我会放弃我想说的一切。新瘦,不干酒,不悲秋。   

  

  2.《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晚突然下起了雨,一场酣睡并没有消除残酒。问快门,海棠还在。知道什么?知道什么?应该是绿肥红瘦。   

  

  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东篱酒黄昏后暗香袖。路迷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与前期相比也有很大不同。国亡后,政治风险和个人生活中的种种悲惨遭遇,让她的精神非常痛苦。所以她的诗在早年变得优美活泼,充满萧瑟低沉的声音,主要是表达她受伤时的乡愁和思乡之情。   

  

  她在流放期间经常思念中原的家乡。比如“我的家乡在哪里?”《菩萨蛮》写的,《蝶恋花》写的《梦回长安,认长安路》,都流露出她对失落的北方深深的怀念。她更留恋过去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鼎盛时期》中罗京的旧事;《转调满庭芳》《曹芳池塘》回忆了当年的“赢赏”,将昔日的美好生活与今日的萧瑟憔悴进行了对比,寄托了对故国的思念。   

  

  【练习一】李清照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问正在卷帘的丫环:现在园里的海棠花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还是和昨天一样。但李清照回答:你知道吗?知道什么?应该是绿肥红瘦。请问“青胖红瘦”是什么季节?   

  

  A.早春b .晚春c .夏季d .晚秋   

  

  【参考答案】湾.解析:“问卷帘,海棠依旧。知道什么?知道什么?应该是绿的胖的红的瘦的”意思是问正在卷窗帘的丫鬟:现在园子里的海棠花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还是和昨天一样。你知道,你知道,这个季节应该是绿叶葱郁,红花凋零。所以这个季节应该是晚春。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b。   

  

     

  

  二、辛弃疾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原字檀府改名佑安,中年名稼轩,故名“稼轩居士”。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诗人、爱国者、军事家、政治家。“铁镀铜琵琶,继东坡吟江不归,美琴悲粟,冀南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在阳元山辛弃疾墓前的对联,在铅山瓜山后面。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是一位令人钦佩的文武全才。   

  

  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恢复和自我认知,但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是,他对恢复中原的信念从未动摇。而是把自己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全部激情、关切和忧虑都投入到了诗歌中。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运用得当,抒发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吐了壮志难酬的悲愤,谴责了当时当权者的屈辱。也有很多歌颂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诗歌600多首,代代相传的有《稼轩长短句》集。   

  

  轶事典故:   

  

  1.义斩义端   

  

  金帝的严宏良迁到燕京后,一些长期被奴役压迫的汉人忍无可忍,扛起了反金大旗。为了响应起义军的抗金义举,时年22岁的辛弃疾也趁机拉起一支2000人的队伍来到耿静。起初,有一个和尚叫段毅,他和辛弃疾一起来到起义军。段本身就是个守不住条条框框的花和尚。因为受不了在义军当警察的痛苦,他偷偷偷走了辛弃疾保管的帅玺,准备去金英里邀功。义本身也是一个小义军的首领,被辛弃疾说服一起去了耿静的帐下。盛怒之下的耿静,他不得不承担辛弃疾的罪责。辛弃疾的论证很差。知道他交了粗心的朋友,他感到惭愧。他当场向耿静立下军令状,并恢复了指挥权。那天晚上,辛弃疾在去金英的路上伏击了一小队人。果然,天亮了,段毅真的骑到了,辛弃疾扑了上去。   

,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义端见是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您饶了我的小命吧!”面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份子,嫉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2.名士相会

  

鹅湖山、灵山、博山等地,都是辛弃疾常去寻古觅幽的地方。鹅湖山下的鹅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驿站旁。1175年农历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在鹅湖寺举行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第一次鹅湖之会)。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至今,当地还流传辛弃疾和陈亮“斩马盟誓”的故事。斩马亭还在,虽经历风雨,仍有不少刻有“斩马亭”字样的釉瓦覆盖其上,为铅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3.哭祭朱熹

  

朱熹病逝时,他的学说已被宣布为“伪学”。在当权者韩侂胄一派的压力下,许多朱熹的门人弟子不敢前往吊唁,而被朱熹“断过财路”的辛弃疾,却不畏禁令,前往哭祭,并留下了一句留传千古的悼词:“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练习题2】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表达知音难觅情怀的语句是: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提英雄泪

  

【参考答案】D。解析:辛弃疾《水龙吟》的下阕为: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意为: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故本题选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