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金月涨跌幅,怎么查询基金是大盘还是小盘

  

   前几周去一家公司做分享。会后我聚餐,分管领导都红了。   

  

  问了她基金这两个月涨了20%我才知道。   

  

  第二天再见到她,她看起来更好了。我看大盘的时候,当天涨了5.4%。   

  

  果然,有一天我看不到她了。估计她半年的工资刚出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身边买基金的朋友越来越多,越来越像白领的标准。   

  

  很久没接触基金了。我肯定不是专家,只是随便一个。经过一年的实践,去年熊市没有亏损,最近反弹还略有盈利。   

  

  但我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优势:善于总结和转述。这几年看了很多好书,关注了很多栏目,收获很多。   

  

  今天我就把自己这几年的学习经验整理一下,给大家五个关于基金的小贴士。目的不是鼓励大家投资,而是帮助大家了解一些常识。   

  

  1   

  

  前文分析了买房和炒股的利弊,总结一下:   

  

  买房有三个好处:刚需长期受益,不需要专业知识,选择困难。   

  

  缺点有两个:种马进出资金量大,流动性差,税收高。   

  

  炒股还有三个好处:资金获取灵活,上涨空间大,选择范围广。   

  

  缺点也有两个:大起大落,大起大落,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经验。   

  

  按照我经常给大家介绍的心法,要学会在更高的维度上思考。买股票和买房各有利弊。如果我们能取长补短,我们总能找到更好的理财方法。   

  

  比如买基金,有买房和炒股的大部分好处:   

  

  因为a股平均每七年有一个大牛市,中间有几个小牛市,所以长期是好的。   

  

  交给专业的基金经理,降低了选择的难度。不用死记硬背上千公司的财报和k线图,也不用天天憋着尿。   

  

  资金灵活,随时进出。你不需要种马。   

  

  你的基金托管费小于契税和个人所得税。   

  

  大资金买股票叫赌博,大资金买基金还能有长期收益。   

  

  当然,基金依靠的是股市,所以还是有大起大落的风险。   

  

  所以现在很多精英,包括我这位高管朋友,都会选择指数基金。   

  

  简单总结一下指数,基金经理综合研究某一类股票,选择部分股票组成股票池,跟踪一些具体指数的涨跌情况。   

  

  指数基金虽然可能没有某些明星基金经理的高收益,但是排除了人为因素。就像无人驾驶汽车一样,不管是老司机还是马路杀手,对营收都不会有太大影响。   

  

  可以说,指数基金是买房和炒股的升级:兼有二者之长,避其短。   

  

  最重要的是,投资指数基金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明白大起大落,看透人生。   

  

  2   

  

  很多基金经理经常以美国为例。美股散户很少。不像中国股市,辞职买股票的人很多。他们说美国三分之一的基金是指数基金,老百姓的养老金基本都在指数基金里。   

  

  巴菲特还要求普通人购买指数基金。   

  

  但是,各位,重要的是说三遍:指数基金也是亏钱的!指数也亏!指数也亏!   

  

  自2008年以来,美国股市一直稳步上涨,很像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很少下跌。所以美国人直接存钱进指数比买余额宝更安全。   

  

  但是中国不是。   

  

  a股的特点是大起大落,大牛市来了,全世界都惊呆了。熊市来了,你可以腰斩三分之二,不被华尔街大鳄做空。   

  

  去年,上证综指从3600点跌至2449点。很多指数下降30%是正常的。   

  

  许多白领工人开始亏损   

  

  所谓仓位,就是你所有投资资金买股票或者基金的比例。比如你有100万,30万买股票或者基金,70万现金留在手里,你就有仓位了。   

就是30%。

  

熊市里控制仓位尤其重要,一把买进就是高位套牢。如果你去年3月全仓买进,即使经过今年年初的反弹,也还是亏了不少。

  

有序地加仓,越跌越买,越买越便宜,到底部的时候全部加仓完毕,等待牛市反弹,才能赚到钱。

  

3

  

各位应该会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做定投,就是按周按月地把钱存入指数基金里,定额定时。

  

我看过不少分析,虽然未必准确,但好像有点道理:随着白领工薪阶层的理财需求暴涨,很多基金公司开始主打这个概念。

  

定额定时,是不是很适合工薪阶层?

  

按月发工资,到点就存进指数基金,省时省力。完全不懂股市也没关系,你就往里存吧。

  

定投是没错。长期来看,坚持定投三年以上,哪怕你是大牛市股市峰值进场,到现在至少也不会亏钱。

  

A股的特点是熊市时间相当长,牛市就来那么一下,很快就没了。

  

虽然在牛市你高价买了一些,但是熊市时间更长,低价买了更多,成本逐渐摊薄,遇到最近这种反弹,还能略有盈利。

  

但是想要获得超额收益,有点难,追平房价涨速,就更难。

  

如果是这样,买指数基金就不如攒钱买房子。

  

所以我们还是要继续升维思考。

  

定投不亏钱的原理在于熊市低价买进的越多,反弹之后收益就越高。

  

想理解这点,还得理解一个概念,叫左侧交易。指数先跌后反弹,像一个开口笑的曲线,在左边这个向下的曲线上不断买进,叫左侧交易,也就是越跌越买,不断补仓,越买越便宜。

  

所以我见过的那些常年投资指数基金的人都相当奇葩,大盘一跌嗷嗷叫好,大盘一涨,浑身难受。谁让投资本身就那么反人性呢。

  

刚才还说到,控制仓位决定收益。

  

在这两个心法之间,必有高招。

  

去年我请教了一位数学博士,他算了半天,给了一个公式:在左侧交易的时候,按照等比数列由少到多加仓,效果最佳。

  

4

  

数学博士的公式看着很好,操作起来特别难,没有10年以上投资经验最好别碰。难点在于你无法预测顶部和底部。

  

按照这个算法,大仓位留在最后买进。假设现在大盘3000点,如果你预测2500见底,而在2700点大盘开始反弹,会有一半的资金根本没有买进,只有半仓的基金参与反弹,这还不如老老实实定投的人赚得多。

  

或者,大盘一直跌到2200点,下面还有300点底部,你已经没有补仓资金了,这样也是亏损。

  

预测顶部比预测底部更难。A股大牛市经常一来就是疯牛,多少股神抛在半山腰。我们之所以熊市的时候像变态一样地亏损买进,就是等牛市一次套现。抛早了,这一切就都没意义了。

  

自古以来,资深大股神也猜不中顶和底。

  

去年我关注了不少雪球大v的专栏和微博,真能猜对底部在2449的我只看见过一位刘彦斌老师,大家感兴趣可以关注刘老师的微博@刘彦斌,真心喜欢他。

  

去年年初,大部分大V还是在高喊牛市来了,大家快买,2018是买股票的黄金之年。如果你听他们的话,损失30%很正常。

  

我粗粗算了一下,如果去年3600点最高的时候按照刘老师的预测,用数学博士的公式控制仓位,到现在可以轻松盈利30%,比从3600点定投下来回报率要高很多。那可是经历了去年的大熊市哦!

  

当然,没有人是神,能永远猜对,不要迷信。

  

重要的事说三遍:不是老中医不能玩偏方,不是老中医不能玩偏方,不是老中医不能玩偏方。

  

比较保险的方式还是参考指数基金估值,买低估的基金。

  

这个道理和买房是一样的。

  

买房要买正在规划修地铁、建商圈的房子,不要买刚修完地铁和商圈的房子。买前一个,地铁修完,房价飞涨;买后一个,已经涨完价了,岂不成了接盘侠?

  

买低估值的基金,就是买正在规划修地铁、建商圈的房子,大概率能上涨,而且空间很大。

  

基金估值有很多标准,看市盈率(PE)、市净率(PB)、股息率和ROE……

  

这些概念涉及到很多股市常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雪球上看一些大V的专栏,比如银行螺丝钉的专栏「定投十年赚十倍」,还有ETF拯救世界的微博。

  

还有个网站叫理杏仁(https://www.lixinger.com/analytics/indice/main/dashboard),里面会有估值数据,打开任何一个指数,只要当前值比机会值低,就是低估的好指数,可以选相对应的指数基金购买。接近危险值的时候,要陆续抛掉。在这两个数值之间的时候,不要买入,持有拿住就好。

  

判断什么时候是底部,有一个很不错的标准:当你发现有一些指数的股息率当前值已经超过5%,大概率牛市就不远了。

  

5

  

指数基金的主要品类是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

  

宽基指数追踪的是大盘,比如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50……

  

相应的还有一些指数增强基金、红利基金和低波动基金。

  

行业指数追踪某一个板块,比如券商、金融、可选消费、白酒……

  

选择宽基指数需要对大盘行情有一定判断力,比如菜市场大妈都有内幕消息的时候,估计大盘要跌。当交易所门可罗雀的时候,怕是熊市底部要到了。

  

分散布置一些宽基指数好处很多。比如07年牛市,上证50涨的多,15年牛市,中小盘涨得快,分散布置,不至于错过机会。

  

选择行业指数,好处在于在股市轮动的时候,能不断获得新的机会。

  

大盘涨的时候,不是所有板块都涨。比如今年券商板块和OLED板块一骑绝尘,地产板块相对涨幅就没那么大。有些行业今天涨,有的行业明天涨。轮动的过程中,会找到很多不错的机会。

  

指数基金的基本原理就介绍到这,还是那句话,我的主要使命是给大家讲书,不是理财师。文中提到的股票、基金以及操作方法,只是介绍,不是推荐,仅供参考。

  

最重要的是,一边学会投资,一边别忘了多读好书。不积累足够的常识,不要贸然投资。

  

更多关于投资和理财的故事,

  

请点击下方「原文阅读」

相关文章